时至今日,我依然很庆幸的一件事就是自己在大学时候坚定的选择了向往已久的汉语言文学专业。
其中的一门学科是外国文学。
印象中,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是我外国文学的启蒙作品。
那时候,老师每周都会给我们书目要求我们课下阅读,课上提问之类的。
那是一段叫苦不迭的岁月。
第一次的书目就是《巴黎圣母院》。
作为一个伪学霸,总是要为了读书而努力过。
有一句话叫:不努力怎么会知道自己不行。
所以,上课认真做笔记,下课拉起室友往图书馆冲去借要看的书,是定格在我记忆里一个特别美好的画面。
书真重啊。
可是每次借到书时候的开心足以抵消一切。
可惜。
我被《巴黎圣母院》制裁了。
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
拿到巴黎圣母院的那一周,我有空就看,如饥似渴。
可是每次不超过五分钟我就会进入甜甜的梦乡,百试百灵。
哪怕有时候我是在公选课上,也还是能够睡的天昏地暗。用手掰着眼睛都不行。
奇耻大辱啊。
果然是试了之后才发现自己真的做不到。
后来,《巴黎圣母院》是我百度来的简介和书评了解的内容梗概。
课上顺利蒙混过关了。
但是我也从《巴黎圣母院》里了解到了外国文学的乐趣。
此后,我开始能够接受外国作品,也开始乐在其中。
(应该和可爱的老师有关系。)
很久之后,我才又把《巴黎圣母院》拿出来读了一遍。
真香。
到现在,我已经不完全记得《巴黎圣母院》的内容了,但是我依然深刻的记着大学时本子上做过的习题。
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加西莫多的丑与爱斯梅拉达的美,加西莫多丑陋的外表和他美丽的心灵,等等。
有些东西就是这样,经历过的,在不经意间就深深地刻在了自己的脑海里。
还有那句被我写在摘抄本上的话:
千百年来
塞纳河从她身边静静迤然而过
不舍昼夜
洗涤历史的烟尘
而她亦额头布满沧桑
阅尽了世事风云变幻
不动声色
——雨果《巴黎圣母院》
这些于我而言都是十分珍贵的。
在我心底,一直很想去看一看加西莫多孤单守望的钟楼。
直到今天早上,我听说了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消息。
看到朋友圈的热议和惋惜,看到法国人民跪地祷告的视频,我忽然就呆住了,眼睛也有些湿润起来。
我知道的,巴黎圣母院总会重建。
但是,它将永远回不到从前。
就像我,依然可以打开《巴黎圣母院》,
依然可以重回校园,
但是,我再也不是少年。
/深夜神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