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171678/8307becd5062a6e3.jpg)
1、
办完内部退养手续的那一刻,似乎为自己过去的前半生结了一次账。
岁月流转,从学校毕业到单位上班,到如今职业生涯的结束,一种失落感油然而生。似乎刚刚开始,还没有搞清楚要怎样怎样呢,就已经结束了。
这样的场面,不是我以前设想的样子,回头看的时候,也看不到自己想要看到的;离开时有些许灰溜溜的感觉。是一事无成吗?是就此结束吗?都有吧。
然后呢?
安度晚年,吃饭、追剧、打麻将、跳广场舞。
未来呢?
带孙子,晒太阳.........,像自己的父辈们一样。
那么,从这一刻开始,我已经看到了死亡那一刻的样子,这样想的时候,打了一个激灵。
2、
爸爸和妈妈退休已经20年了,他们退休后的生活,两个字:争吵。直到去年妈妈住院,心脏放了两个支架后,才得以好转,仿佛突然明白了人生短暂。
其实,我想每一个忙碌的人,似乎都有一个等将来闲下来后要这样要那样的梦,妈妈也一直踌躇满志的,满脑子无数的想法想要在退休后去实现。比如:绘画、手工,结果呢?
然而,结果是,无从下手,不知该如何开始。总是期待着另一半,或者有一个那样的人,能带着自己过想要的生活而不得,于是,就心生埋怨。
生活内容变得稀薄,日子变得单调、无味,被时代甩在后面,总感觉自己的一生像是被谁毁了一样。
看到我的父母,我眼前的父母辈,不禁又是一个冷颤。
3、
有人说:50岁了,人生已经就这样了,还想干什么呀?
可又有人说:终于到了50岁了,可以松一口气了,真正的人生开始了。
爸妈的今天,可能就是我的明天,每一次看到他们,我都会在心里说一遍,我老了会不会也是这个样子?我要怎么样才能不是这个样子?
事实上,今天恰好就是明天的“过去”,明天也正是今日的“未来”,人在参透了这种微妙联系后,不免会心动妄念,痴痴追问:站在这头看那头,我的未来会怎样?
一位年轻的朋友说:现在唯一使我不安的,就是不知道未来到底会怎样。
但是我心里想的是:现在让我不安的,是如果未来还是现在这个样子,怎么办?
4、
人的一生中很容易被各种各样的定义、标签、世俗、惯性等等限制。多数的时候,我们也会被别人的眼光,约定俗成,老一辈的教诲所困。
但事实上,被困住的是自己的思维认知。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已经被绑架,被钱币、被功利、被习以为常、被已经都这个年纪了所绑架。
不管是害怕、担忧还是不安,归根结底就是不想停留在原地,不想停留,就只有改变。
我渴望改变,离开岗位后,认真的思考自己未来的生活,依然是有些迷茫,但是想要变得更好的愿望强烈。
对我而言读书、写作,更多的是不想停留在原来的样子。
我想,唯有欣然接受年龄的馈赠,接受并面对时代的变化,不断地学习,勇于改变,
不被种种所困,未来才值得期待。
![](https://img.haomeiwen.com/i4171678/fa5658f57329a443.jpg)
5、
前两天,看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中,有一句话“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你得从头学起,你得放空自己”。
我们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我们会和孩子相处吗?我们会和自己的父母相处吗?
龙应台与儿子安德烈,用三年的时间,通过书信往来,母亲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18岁的人,儿子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父母与我们,我们与孩子,两代人,生活环境、时代背景相隔20多年,我们相互认识吗?
每个人都意识到代沟的存在,又都认为代沟这种东西是一种再不过得平常的存在,于是就让他横在我们中间,让时间自己去消融,或加宽。
有多少父母认为代沟的跨越,是需要通过学习来解决的。
“你得放空自己,从头学起”,才能与孩子、家人和谐生活,才能过出有品质的生活。
你看,与家人相识,这件看似简单的事,也是要通过学习的。
我向往田园生活,回到家乡后,借了一小块菜地,开始种些日常蔬菜;什么时候锄地、什么时候上肥,怎样栽种,怎样浇灌都是有技术的,没种的时候,想得很简单,这也是要学习的。
就连找寻自己的爱好,认识真正的自己,和自己和谐的相处,过想要的生活,这些也都是要通过学习才可以实现的。
不能学习新东西,始终是愚昧和衰老的标志。
![](https://img.haomeiwen.com/i4171678/1c77e068883b4cde.jpg)
6、
台湾的“乐龄大学”的网上,对终身学习的定义是:“它是让我们具有快乐生活能力的方法”。
“拥有快乐生活的能力”才是一个人最应该具备的能力,这个能力是成为过好当下和未来的必要条件。
很多时候,我们到了一定年龄,就会认为,我干了大半辈子了,养大了孩子,吃了那么多苦,终于该休息了,不用再学习了,我们以为那些已经够用了。
其实,那些远远不够。日益变化的社会,智能化工具的使用,精细生活的技能、相处之道、心理调节都需要通过学习来应对。
现代社会,知识寿命大为缩短,一个人用十几年所学习的知识,不学习更新,马上就进入所谓的“知识半衰期”。
据统计,当今世界90%的知识是近三十年产生的,知识半衰期只有五至七年。
可是,人的能力却像电池一样,会随着时间和使用而逐渐流失。
古典在他的新书中《跃迁》说:每一代人在时代中都有自己的站位,时代不淘汰新人,也不淘汰老人,只淘汰站着不和它玩的人。
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变化,孩子的长大、成家,父母的离开,这些都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我们必须正视。
同时,我们知道了生命与生活的真相,过往的经历可以让我们生活的更从容。
我们可以规划之后的生活,可以追寻儿时的梦想、可以培养喜爱和擅长的兴趣,可以为自己创造快乐,可以让自己过足够好的生活,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
回想过去,过去正在去的路上,看向前方,未来正在来的路上。
我们只能重拾勇气,捡起梦想,背上书包,带着对世界的好奇和求知,穿上背带裤、破洞牛仔裤,走在这个时代的路上,走在去向未来的路上。
让未来值得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