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
关于以赛亚·伯林访谈的梳理及体会

关于以赛亚·伯林访谈的梳理及体会

作者: 东篱92 | 来源:发表于2019-08-22 19:43 被阅读0次
    关于以赛亚·伯林访谈的梳理及体会

    最近在微信上看了一段以赛亚ᆞ伯林的访谈,伯林对哲学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这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意识到自己以往更多在以一种非哲学的方式靠近哲学。因此,我想就此简单梳理一下伯林先生的思路,同时也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访谈一开始,主持人便问到:我们为什么应该学习哲学?或者为什么要引导人们去接触哲学?在伯林先生看来,哲学问题本身就是非常有趣、有魅力的!哲学问题是一种前提性的批判,它不同于一般的刨根问底,更多时候它是对人类所拥有的高尚信念的前提批判;这就导致了很多人难以在哲学之路上持续追问下去。伯林先生认为,人们总要以某一种形式去生活,而这种彻底地、无条件地批判对某种形式的生活是不利的,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人感觉到不舒服;因此,并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成为哲学家,那是不现实不可能,也并不一定对社会的正常生活有利。哲学批判的程度大体要维持在可以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范围内——即哲学或哲学家的一个首要品质就是关键时候懂得自我限制!

    接着,伯林先生对分析哲学家的工作做了一些简单的解释。在大部分人眼中,分析哲学家致力于对语言的分析,这是不可思议也没有多大意义的。但是,伯林先生认为,如果仅仅在词典意义上来看待语言的话,确实是如此的,分析哲学家对语言的了解还不如词典编纂家;然而,有些问题从一开始就是棘手的、也颇难归类的,因此,分析哲学家们便寄希望于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来澄清人们对语言的使用,因为很多时候,问题的产生恰恰源于人们对语言的误用;如果这样来看的话,分析哲学家的工作确实有一定贡献的!即使从今天发生学的维度来看,对一个概念的了解,绝不是简单下个定义或查查词典就能做到的;我们必须从发生学的维度看待一个概念的生成——概念是不断生成的!(概念是人在生命、思考发生过程中,当碰到一些暂时难以解决或描述的问题或情形时,而暂时作出的一种设定,即概念在本质上是人的一种思维策略!因此,它必将随着生命、思考的新进展,随着问题的解决,获得不断丰富的发展。)

    紧接着伯林先生谈了几类问题的划分——从能否解决的角度。在我们生活中总会有诸多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是可以获得解答的;比如你周围的环境中有什么?世界上存在着什么?水是由什么组成的?等等,你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的方式获得解答;还有诸如你的奶酪放在哪里了?你可以通过询问的方式获得解答。还有一类数学、逻辑学问题,你可以通过发现或制定规则并通过严格遵循规则的方式获得解答。这两类问题都可以获得解答,前者可视为事实问题,后者可视为规范性问题;即使暂时得不到解答,你也总能知道解答的途径、方式——如何找答案。然而,还有一类问题,诸如人性是什么、权利是什么等等,这是很难获得解答的,甚至根本无解的,并且我们往往连解决的头绪、方式都难以找到,这些问题便可以视为哲学问题!

    那么,哲学问题既然无解,我们为何还要思考它呢?为何还会有哲学家的存在呢?在伯林看来,哲学家通过思考哲学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重新制定或提出问题——有时候提出问题的方式是很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要么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该问题的结构,要么可以通过不同的提问从而去掉问题中隐含的形而上学假设与信念,从而将此问题划入事实问题或规范性问题那一类,便能获得解答了。事实上,我们现在的诸多科学,如天文学、心理学等等,都是逐步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

    哲学的这一特点在道德、价值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可以说道德哲学最集中地体现了哲学的气质。伯林先生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两难情境,比较生动地揭示了这一点。在他看来,一个优秀的道德哲学家并不会给出具体的选择,他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两难情境背后所关涉的因素尽可能地揭示出来——即揭示可能性,从而向人们指出这从根本上而言这是一个价值选择的问题,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比如信仰)作出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同时当然也就要承担起相应的后果与责任——因为这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责任自负(哲学思考恰恰是要让人们自负其责!)以往,我们总会说学习哲学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自己生活,这话当然不能算错,但带着这样一种态度去学习哲学将是异常痛苦的——我以前就有这种倾向因而对此深有体会!这种态度实在不会让我们真正地契入哲学,若非要如此(即定要求个确定的法则),则不妨去求助于宗教等(宗教是要致力于作出抉择的!)哲学思考基本上不会让我们获得什么现成而确定的知识,从而向我们的生活提供明确的向导——一旦如此,我们就要警惕了:我们可能已经偏离哲学!哲学思考的任务就在于揭示出生活的诸多可能性——对许多含混不清的认识予以澄清,它要尽可能在这诸种可能性面前保持一种客观、中正的态度;因此它并不负责选择的问题——那已经越出了其职责范围!选择应该交给每一个鲜活的个体当下作出!哲学思考不是要把人们系于一个确定的准则之上去生活——那有取消个体责任的危险,而恰恰是要把人们从浑浑噩噩中“拽起”,以直面诸种可能性——主体便因此而逐渐挺立起来,从中做出自己的抉择,因此,哲学思考必将导致个体责任的真正确立。在访谈的最后,伯林先生谈到了从柏拉图开始便致力于用诸种模型去解释问题,如柏拉图用的是数学几何模型,亚里士多德则是生物学模型,中世纪则是神学等级模型,近代则用法律模型来解释社会——社会契约,现代社会则用到了进化论、发生论等模型;在他看来,哲学史的发展也是一个对“思维模型”不断展开批判的过程,当旧的模型不合理的时候,会有新的模型来取代,然而新的模型又会使旧有模型所揭示的真相变得模糊,因而又需要更新的模型来取代;这也是哲学家的任务所在、思考动力所在。

    哲学思考致力于不断地“澄清”,在诸种可能性面前保持开放性,不遗余力地去啃那些困扰人类已久的难题;这种品质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应该具有一些的!然而,成为一名哲学家却首先是一种抉择,这就意味着并不需要每个人都成为哲学家,就此意义而言,作为哲学家与作为其他什么什么家是没有太大区别的,他们都首先是一种自主抉择的结果——对生活方式的一种自觉选择!

    关于以赛亚·伯林访谈的梳理及体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以赛亚·伯林访谈的梳理及体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vo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