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课堂文学创作教育行走一起写吧
【菊言菊语】走,我们一起去住《草房子》(二)

【菊言菊语】走,我们一起去住《草房子》(二)

作者: 山中雏菊 | 来源:发表于2020-11-02 18:08 被阅读0次

秃鹤的尊严

――表达技巧:小道具有大用途

思考:作者是怎样利用“帽子”这个小道具来凸显秃鹤的成长历程的?

    故事发生在六十年代一个叫做油麻地的小山村里。秃鹤原名叫陆鹤,因为是个十足的小秃子,都叫他秃鹤。

    三年级之前,秃鹤没有因为自己的秃头,难过,反而生活得很快活。当有同学想摸他打了蜡一般亮的脑袋时,他会骂一声,有人坚持要摸,就需要向秃鹤付一点东西,糖果、橡皮、断了的格尺……。这时候的秃鹤把自己的与众不同当做了一种向人炫耀的资本。对于七八岁的孩童来说,还辨别不出“美”“丑”。

      三年级时,他对自己的秃头在意起来了,谁碰给谁急。秃鹤和丁四因为一块肉,丁四叫了他的绰号“小秃子”,他不再快活了。心里郁闷,下雨时,他感觉到女同学纸月和香椿的嘲笑,就更生气了,就把恶气撒在几只鸭子身上,回到家里,他向父亲提出不上学了,结果却挨了父亲的一巴掌,他哭了。此时的秃鹤内心是自卑,委屈的,这一巴掌疼在头上痛在心里。

    当父亲用生姜在他头上来回擦时,为了能长出头发,他忍住火辣辣的刺痛,一动不动坐着。因为同学们议论有姜味,秃鹤急忙跑到河边,用烂泥涂在头上,然后反复清洗。这时的秃鹤内心在渴望融入同学们中间去,他逐渐有了辨别美丑的意识,他开始讨厌自己的秃头。

    当他戴着父亲给他买的雪白的帽子挺着胸脯,迈着长腿直朝人群走来时,他感受到了同学们对他的敬仰。这顶雪白的帽子似乎让他又有了自信。

    两天后在教室里发生了一场藏帽子――抢帽子――摘帽子――扔帽子的闹剧。秃鹤歪着脑袋,咬着牙,噙着泪。他的这次流泪,是委屈更是沮丧,原来自信不是靠外在形象获得的。

    蒋一轮老师命令阿恕将帽子还给秃鹤时,秃鹤却把帽子打落地上。他打落的不仅仅是帽子,而是找回自尊的信念,他开始变得破罐子破摔:我本来就是秃子,我没有必要瞒人!秃鹤这样说的,他还在会操时故意扔掉帽子来报复对他嘲笑的同学,报复所有人对他的轻慢与侮辱。此时,外表强大的秃鹤,内心应该是最脆弱的时候。他用扔帽子来伪装自己的脆弱。

      经过这件事后,秃鹤内心在成长,他讨好同学,故意装出快活的样子,结果,没有人注意他;忍着被野狗咬的疼痛,把一瘸一拐的动作做得很大,也没有人注意他,新学年编组时,他又遭到嫌弃。此时的秃鹤爬到一堆砖坯上,开始了深深地思考……这是秃鹤有幼稚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现。“谁也看不到他,他也看不到别人。秃鹤觉得这样挺好。他就这么坐着,让那湿润的热汽包裹着他,抚摸着他……”

    当油麻地举行汇演时,秃鹤主动请缨参演。他排练很认真,他把角色演绝了。自然汇演很成功。当大家沉浸在胜利中时,秃鹤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一个人坐在码头最低的石阶上啜泣。“秃鹤用嘴咬住指头想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但哭声还是抑制不住的从喉咙里奔涌而出,几乎变成了号啕大哭。”此时的秃鹤是激动,更是幸福,他完成了自己的救赎。

      作者曹文轩用诗意的笔触,细腻的情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童年伙伴――秃鹤。伙伴们、大人们无意识的笑深深地伤害到了因为外表和他人不一样的秃鹤内心。对于自卑,小小男子汉痛苦、沮丧、觉醒最终超越了自卑。他扔掉那顶让他得意过、尴尬过的帽子,主动走到大伙中间,展现自己,三次扔掉帽子,反映出秃鹤在逐渐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帽子成了他走向成熟遇见更好的自己的媒介。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人人都有自卑情结”“愤怒、眼泪和道歉一样,都可能是自卑情结的表现。”秃鹤的自卑,你有,我有,我们每个人都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菊言菊语】走,我们一起去住《草房子》(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ym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