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课堂杂文小品教育行走一起写吧
【菊言菊语】走,我们一起去住《草房子》(三)

【菊言菊语】走,我们一起去住《草房子》(三)

作者: 山中雏菊 | 来源:发表于2020-11-03 22:42 被阅读0次
思考:作者在塑造纸月的人物形象时为什么要花大篇幅描写桑桑的变化?这样的描写方式有什么好处?

    《草房子》第二章是“纸月”,纸月是私生女,她经常遭受以前同学的欺负,她毛笔字写得最好,会背很多古诗词,很会朗诵,她的作文里有一般小孩子根本不可能有的灵气与书卷气……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通过他人的视角叙述的,纸月的文弱、恬静、清纯、柔和借助他人的“眼”和“言”呈现了出来,最主要的是通过桑桑的言行,第二章虽然写纸月,但大量写了桑桑的事。桑桑看到纸月后,变爱干净了,不顾河水的凉,跳河里洗澡,在开学前向母亲提出要有一件新褂子;不向妹妹抢饼吃……这些变化,都源自见到了纸月。这一章里对纸月和桑桑的对话描写很少,纸月是用什么魔法让桑桑改变的呢?

      是眼睛,是那双乌黑乌黑的眼睛,桑桑通过纸月的眼睛,揣测出纸月对他说的话。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桑桑在乎纸月对自己的看法,不自觉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省,希望自己变得更好,所以就做出了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纸月代表的是美好,看到美好的东西谁会不喜欢呢?

      在这一章里,曹文轩用大量笔墨写桑桑,这种侧面描写的方法,衬托出纸月美好的形象,增强了艺术效果,激发了读者对纸月无限的想象。文学作品中,这种写法运用很多,比如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里,主人公桑娜一家很穷,却把比她还要穷的邻居家两个孩子抱回了家,写她邻居的事就是从侧面衬托出,桑娜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善良特点。

摘录学员笔记

1桑桑与纸月的初次见面。桑桑了解了纸月的身世和纸月为什么要到油麻地小学来念书的原因,激发出桑桑对纸月深深的同情心。

2纸月来到油麻地小学。桑桑向母亲索要新褂子,就得很凉的河水洗澡,不惜等许久换上新衣服。桑桑玩掏麻雀的危险时、吃不洗的萝卜时,抄作业时,有了纠错的自省自觉意识;打篮球表现勇敢时,内心萌生了自豪感。纸月要到油麻地来上学,使桑桑自觉要变为更好的自己。

3.纸月在桑桑家住的第一晚。桑桑享受地听着妹妹和纸月的谈话及纸月朗读的诗句,为妹妹揭自己的伤疤而感到羞愧和难堪,以至于在半夜有尿意时都不好意思经过外屋而导致了尿床。桑桑不愿意在纸月面前有哪怕一丁点儿的瑕疵。

4.桑桑接受老师安排到纸月家送作业本。桑桑离板仓越近,越不好意思见纸月,他来到浸月寺,见到了慧思和尚。桑桑越是喜欢纸月,越不敢见她。

5.桑桑主动探究纸月迟到之数谜。桑桑为了呵护纸月,不惜与“坏孩子”大打出手,鼻孔出血,当了一把“英雄”。桑桑的男子汉气魄由他对纸月默默的爱而激发。

6.同学们取笑桑桑和纸月。作文本事件引发了桑桑和朱小鼓之间的打架。桑桑受到伤害,纸月不再住桑桑家。风雪中,桑桑朦胧的泪眼中,其实是一颗担心牵挂和心疼纸月的心,桑桑的心变得格外柔软。

    总结:作者在讲述桑桑的成长中,纸月的形象一点一点地丰满起来。这种通过描写桑桑来侧面刻画纸月的写法,使纸月文静、柔弱、刚强、内秀、聪慧的性格特征格外突出,比起直接叙述表现力更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菊言菊语】走,我们一起去住《草房子》(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syi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