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宝贝:
今天我做了一件事:准备课件。
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看到一个短视频里的一句话:所有我们喜爱的事情,都是又爱又恨的纠结。
我准备课件就是这个过程。
是喜欢的事,但是也充满挫折感。
因为永远会发现新的好素材,永远发现还有可以改善的地方,永远可以有优化的部分,无穷无尽。
做完了,回头看,总有毛病。
今天的体会:
1.哪怕是一件小事,做到极致也极其困难。
我们每个人都是凡人,都是普通人,很多事想做,很多事觉得简单。但是真正动手实践的时候,会发现跟自己的想象存在距离。
2.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
这次课程准备,前期没有着急。除了之前一致有课程等任务,还有个原因是一直觉得自己没有问题,肯定来得及。
说是自信呢,感觉是有点过度了,可以说是自恋。
当然,自恋是每个人都有的,不丢人。可是,因为自恋影响判断、决策和行为,就是不聪明了。
3. 大脑骗术很高。
今天工作了一整天,其实效率是不高的。有时候认为有好长时间可以用的时候,效率就不会高了。只有当时间是紧缺的,不足的,才会倒逼着高效利用。
就好像零食放在那里没人吃,一旦几个小孩子争抢的时候,东西忽然就变得好吃起来,而且会很快被吃光。
人的大脑是很善于欺骗我们的。《自私的基因》里说,基因非常强大,强大到支配它所在的生物做出各种匪夷所思的行为。
比如为了让人类生存下去不至于快乐或者痛苦的发疯,大脑选择性的忘却一些记忆。
最应该休息的人不休息,最应该读书的人不读书,最应该工作的人不去工作,最应该学习的时候,很多人不努力学习。
为什么呢?
因为“看起来感觉很好”是一剂强大的安慰剂,有了这个安慰剂,人们就愿意持续的做自己想做的,但不是应该做的事。
晚上,一位研究生同学发来她的读书体会,又说到了现在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我问她,你的目标明确吗?她说明确“顺利毕业”。我问“毕业要求是什么”,她说“大概、好像要发一篇SCI文章。但是这个是导师要求的,学校没要求,所以也不确定是不是真的要做到。”
这说明目标并没有明确。
毕业要求需要跟导师确认,但是直接问导师毕业要求似乎不妥,于是就这样拖着。
为什么要假装已经知道要求了呢?
因为这样可以让自己有“看起来很厉害”的感觉。
只要问题不解决,就不需要真的写文章,不需要面对老师的不满意,不需要面对自己学术能力还不足的现状。
一切就为了“看起来很好”。可是假的就是假的,真相总要面对,而且越晚越惨。
通过梳理,她看到了自己的“内在固定型思维模式”,很开心,我也很开心。
坦白说,我做教练真的是挺有天赋的,很轻松就有成果。看来我要多抽时间做教练练习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88713/080e6d1ffcdcbc2b.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88713/07062598ae7a0a53.png)
亲爱的宝贝,有几个问题,是我问这位研究生同学的,现在我也送给你,你会怎么回答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88713/3497cecde9e32d50.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88713/7dde6fb6b8a4f0b8.png)
期待你跟我分享答案。
珍珠
2021.1.19日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