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如何形成阅读动机
如果真的要问一个人的阅读动机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形成合理的阅读动机。我想“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便是大多数人最好的答案。但如此便能形成正确的阅读动机并有效阅读吗?在我看来,这个理由并不完整。那么我们要如何做到呢。我想下面我要说的话,会使您与我形成一定程度的共鸣。因为我相信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读书都使需要一个启蒙的过程的。
一个人开始阅读的初期,必须要有自身想要阅读的意愿,也就是说在阅读开始的那一刻,这个人一定要有发自内心的对读书兴趣和渴望。如此才能开始阅读,继而形成正确的阅读动机,并完成有效阅读。
放假期间有很多家长咨询过我关于作文和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并且经常抱怨:我想让孩子去读书,提高他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并且推荐给他很多世界名著和名家作品,可无论我怎么要求都打动不了他不愿读书的心,并且就算他读了也很快就会忘记书中的内容,读了也简直就是白费力!
面对这个情况,我有话要说。
各位家长老师们,当您对面前这个孩子提出“要求”的那一刻,我想您就已经错了。因为我相信无论多大的孩子,他都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我也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身独有的阅读需求。简单来讲,任何一个孩子在听到读书要开始于“要求”的那刻起,他都会下意识的排斥阅读。
无论曾经有多渴望能够去阅读,他都会不自觉的将阅读变成一种将要完成的任务。可也许您要说,我不认同这种看法,我让我的孩子去阅读的时候他就很听话。但我想那是极少数极其热爱阅读的孩子。
我这里要讲的是多数孩子,他们在面对家长的“要求”时也许会努力的完成这个来自外界的任务并完成的极其完美。但您想过书中的那些精华,他真的吸收了吗?我相信极少数的孩子可以完成自律并完成出色,但我想大多数孩子都会为这个突如其来的“要求”而尝试抗拒,因为他们并不甘愿逆来顺受。
所我想,要想形成一个合理的阅读动机要有合适的主观意愿和“正确”的阅读指导。而我自己开始阅读,并逐日形成良好的阅读动机都是来源于这两项不起眼的阅读条件。
最初,我们阅读动机并不强烈,只是觉得一个女孩应该要去吸取始终源源不断的养分,才能渐渐脱颖而出。但同样,在大学这座闲适的大学校园里,我并不能完成很好的阅读。直到有一天,我的老师发给我一张读书的阅读清单。(现在我还留着大学老师给我的必读书单。还没读完,但也一直在坚持)。他说,那是他四年阅读和背诵的中外名著,你们难道不想尝试着去做一个努力阅读的人吗?听罢。我们本来就有阅读意愿的一干人等开始实施自己的阅读计划,努力学着老师的样子成为更加优雅的阅读人。转眼,现在毕业也已一年有余,上班也有一段时间。虽然阅读时间总是很紧张,忙碌的我也时常会无法快速的完整的在短期内读完一部著作,有些惭愧和遗憾。但因为老师的鼓励和自身的阅读意愿。我始终将这份“激励”放在心里。《了不起的盖茨比》读了两个月还读完。,但寒假期间,我也会抓住阅读的好时机,充分在阅读中沉淀与思考。而我的阅读动机的无限扩大正是因为我的老师。所以,在这里我想说一个人,要想形成正确的阅读动机一定要有主观意愿和正确指导。
那么,我们在拥有了正确的阅读动机之后,要怎样阅读才能是高品质阅读呢。我想这又是我们提升自我修养的必备的课程了。
二、如何做到有效阅读
我认为“偏向”阅读要与“目的”阅读的兼顾。那么什么是偏向阅读,什么是目的阅读呢?
简单理解。偏向阅读就是我们所谓的偏科。而目的阅读是带着一定的目的去阅读。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偏向”阅读,我们总是对某一类书籍更偏爱,而对另一类书籍完全提不起兴趣。就拿我来说,读书时我会更爱文学著作,偏向诗词,比如《红楼梦》《长恨歌》《蛙》《家春秋》《唐诗宋词元曲》等等,而不是历史研究或者文学批判。形成如此结果的原因大概与专业和自身兴趣有关。那我们究竟要如何突破自己阅读的局限形成高品质阅读?
我想很多人都有相同的疑问,我也相信有很多人都会给出同一种答案。那就是去改变自身的阅读取向。如果更偏好文学著作,我们可以在继续保持阅读习惯的同时更多的去思考,提高自身需求的阅读是什么,在有了明确的阅读方向后,就可以拥有更正确的阅读动机的同时慢慢改正“偏向阅读”的倾向。也就是说,如果您想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就需要以读书的方式来提升,并且学会纠正自己的偏向阅读的倾向,学会适当的目的阅读。如果,你恰好与我相同是一名语文老师的话,我认为您要试着去读《语文教育中的写》的教师专业成长用书。也可以买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语文教学论》等类似书籍来提高自己的专业可信度。另外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也是值得广大教师阅读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兼顾自己的读书兴趣,同时也要有目的有意识的阅读专业性的书籍,不仅可以拓宽自身视野,也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何乐而不为呢。也许我的粗糙观点也有一二可取之处。但我相信,很多人在明白这道理后更要想建构高品质的阅读趣味。
三、最原始的方式对于阅读的有效性
如今生活节奏逐渐加快,新时期下的男男女女为了生活脚步匆忙,为了更方便的阅读,大多数人都选择以电子书的形式来完成。但我认为,电子书虽然简便快捷,却并不能够从电子书里面完全体会到纸质书籍带给我们的书香气。毕竟书中作者通过文字传递给我们的,我们如若以电子的形式阅读,总会觉得缺少了人情味道在其中。
还是拿我自己举例子。我有一个朋友,我们都认为其实最复古的形式就是人们最有人情味的表达。与书面对面交流可以深刻思考,而用手机阅读,并不能满足我们对阅读更深刻的渴求。也就是说,我不能从手机中获得完全的阅读的快乐。我相信大多数人和我有相同的感触,但也有人认为电子阅读其实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没必要一定提倡纸质阅读。我想,观点无关阅读方式的对错,只是我更加倾向后者而已。话题回来,所以我会以书信的方式与朋友保持联系。以买书读书为乐趣 ,不断抚慰自己在快节奏生活中逐渐抽搐萎缩的心灵。并且我始终保持着读书笔记记录的习惯。我相信这种心灵与笔尖的碰撞一定要高于屏幕带给我的快乐。

而且有很多阅读人会说,为什么我总是记不住书中的人名,为什么我总是记不住书得内容。但我想说,其实只要你去认认真真的阅读了,即便你今后忘记,那种气质也会停留在你的体内和气场中。但既然总是忘记那么我们也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控制自己遗忘的速度或者遗忘的概率。我们可以写读书笔记,虽然老套,但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记住”的方式,忘记了可以回过头翻一翻,看一看。如果多年后有重新翻阅书籍,我们也可以再次把新的感受填写在笔记之上,既可以提高阅读“记忆”,也可以是记录自身阅读“成长”的好方法。就像有位教授曾经说过:读书,有很多模式可以遵循,我们要不断的尝试,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尝试,才有可能从阅读中获得乐趣,并完成高品质阅读。
总之,我们到底要如何拥有正确的阅读动机并进行有效阅读高品质阅读,都是经过自身不断地努力去不断变换阅读方式。而我认为对于阅读,尤其是高品质阅读,最想强调的便是“主观意愿”“正确引导”“纸质”“最原始”“记录”“思考”,如此,才能构成高品质阅读的重要条件。,并完成高品质的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