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330941/5f54bca7d53108b7.jpg)
新中国成立前,血吸虫病是肆虐大江南北的重大疾病之一,血吸虫病不仅能使人致残,而且患病者死亡率极高,造成近千万人死亡。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号召人们一定要“消灭血吸虫”,国家投入大量经费用来防治血吸虫病,直到1958年6月30日,江西省余江县首先根除了血吸虫病,《人民日报》报道了这一好消息。毛泽东读了这则新闻,非常高兴,彻夜难眠,写下了两首诗来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二首诗如下:
《七律二首.送瘟神》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第一首《其一》白话文翻译如下:
中国历代枉费有这么多的青山绿水,连神医华佗都奈何不了这小小的血吸虫!
千万个村庄,薜荔(一种植物,俗称鬼馒头)遍野,人们长期拉肚子,污秽满地,成千上万的住户不见了踪影,村里萧疏的景象如同鬼在唱歌。
人们痛苦不堪,不得不求助于天上神仙,坐地日行了八万里,凝望着夜空中银河,希望老天能给予帮助。
代表劳动人们的牛郎(参见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想过问瘟神的事情,悲欢的心情如大海的波浪一样消逝,对瘟神无可奈何。
第二首《其二》白话文翻译如下:
温暖的春风吹动着千万根杨柳条,神州六亿人民的生活如同尧舜时期一样美好。
红色革命精神如雨水聚集成的波浪在心中翻滚,青山都愿意化作桥梁帮助劳动人民。
连着天际的五岭上,人民拿着银色的锄头在改造自然,人们挥舞着如同钢铁一样的臂膀在劳动,大地和三河都为之颤动。
借问下瘟神你要去哪里,烧纸船点蜡烛,欢送瘟神到天上去。
赏析:一、史学角度
1、两首诗浑然一体,时间从远古时期一直延伸到1959年,历史事件的时间跨度大,却紧密联系。
2、牛郎织女的故事、尧舜的故事、华佗的故事,建国前的故事,建国后的故事,这些故事像历史长河一样流淌。
3、两首诗的历史背景侧重点不同,第一首是侧重的历史背景是落后的封建社会,第二首侧重的历史背景是解放后的新中国,两首诗历史背景有机结合,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描写,其目的是重点突出新中国如同尧舜时期的新局面。
二、文学角度
1、两首诗从文学的立意上,主要是歌颂新中国的劳动人民,不畏艰难险阻改造大自然,战胜威胁人民生命的病魔。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热切关怀。
2、诗人通过描写旧社会人们深受血吸虫等疫病的痛苦,衬托出新中国劳动人民的幸福生活。
3、诗人采用亦真亦幻的写作手法,将旧社会和新社会人们的生活状态,描述地非常深刻形象,“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这句诗,勾画了新中国的劳动人民为了幸福生活勇于奋斗的劳动场景。
三、哲学角度
1、两首诗体现了诗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通过对几千年历史的书写,证明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人类的生活受自然的影响,同时人类又可以改造自然。
2、诗人用“牛郎”这个神话形象,表达了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历史上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是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创造的。如今消灭血吸虫病和改造山川河流,都是劳动人民的壮举,更加证实了诗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观。
3、两首诗的也体现了诗人的方法论,通过描写劳动人民改造世界,突出了世界是可以通过人类劳动改造的,自然环境影响人类生活,人类同样可以改造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