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冷知识
真实的杨修到底啥样?

真实的杨修到底啥样?

作者: 罗浮魂LJ | 来源:发表于2018-11-08 17:32 被阅读1次

    三国是一个社会混乱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借着时势,这期间涌现了大量英雄名将和杰出谋士。但整个三国并不单单只有战场上的斗争,政治上的斗争也非常惨烈,在这个层面上,杨修值得一谈。

    真实的杨修到底啥样?

    杨修,字德祖。东汉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文学家,其家族也是名门望族,影响力极大。杨修学识渊博,极聪慧,建安年间被推举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改入丞相府仓曹属主簿。我们对杨修的了解,多受《三国演义》影响,但历史上的杨修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杨修之死真的仅是他性格使然吗?

    1.好学有俊才。

    在《三国志》中曾记载:“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又《曹植传》中写:“军国多事,修总知内外,事皆称意,自魏太子已下,并争与交好”。观这两段,可知杨修才华出众,所以才会为曹操任以“总知内外”的主簿一职,而且连魏太子曹丕以及周围很多人,都“争与之交好”。可见,杨修的才华是得到公认的。

    其它还有我们熟知的事例,如解曹操在新建的园门中加“活”字为嫌阔;曹操写“一合酥”解为一人一口酥;看破曹操梦中杀人事件;解蔡邕题邯郸淳撰的曹娥碑“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为“绝妙好辞”;以及曹操“鸡肋”之意等等。都可见得杨修的学识,聪慧,以及善于揣摩他人心意等,能够在别人还不解之时就看破一切。

    此外,杨修生前的文学成就和地位也是很高的,他一生著作颇丰,但由于遗失而使得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以致后人知之甚少,现存有《神都赋》,《孔雀赋》,《节游赋》,《答临淄候笺》等。

    2.谦恭。

    恃才放旷是我们对杨修最大的误解。《后汉书》中有一段文字:“杨修字德祖,太尉彪子也,谦恭才博。”这里对杨修的评价,用到了“谦恭”二字,说明杨修还是很谦恭谨慎的,这和《三国演义》中的“恃才放旷”反差极大。

    由此,我们可以推理一下。首先,杨修生于官宦世家,杨家几代人都是汉朝大官。《杨震列传》里写:“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从杨修的高祖到其父亲,出了四个太尉。这么厉害的官宦世家对于后代的教育和培养,不可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一定会传授很多为人为官的规则。加之杨修如此聪明,耳濡目染中也会学得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像《三国演义》中那般世事不洞明,人情不练达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其次,杨修是举孝廉出来,如果不会做人,没有很好的名声,大家是不会推举他的。再次,魏太子曹丕及以下官员,都争相与其结好,倘若是个不识时务之人,人心难向

    3.政治站队与杨修之死。

    《三国演义》中写,杨修因恃才放旷,以及“鸡肋”事件豁乱军心,引起曹操的智力嫉妒和恼怒,斩杀之。现在我们已知,杨修并非沉不住气表现型。且曹操求贤爱才,其麾下谋士能臣犹如过江之鲤不可胜数,奇变横生的贾诩,深通兵法的荀彧,荀攸叔侄,有胆有识的程昱等等。这些人的才能都超于杨修之上,却没有一个因有才而招曹操嫉杀。而《三国演义》之所以这般塑造杨修,可能是为了黑曹操,这与其拥刘反曹的主题有关,杨修只是贬曹的一个道具而已。

    此外,还有一说是讲与其是“袁氏之甥”有关,但联系庞德我们可知,单这一点,也并不足以成原因。

    而且,据《三国志-曹植传》中裴注云:“修死后百余日而太祖薨。”明确说杨修被杀后百余日,曹操去世了。可知杨修死于建安24年秋,更可知,杨修并非因鸡肋一事而死于汉中。

    那么曹操为何杀杨修呢?终究,这就与复杂的政治有关了。首先,杨修本人的政治观念与曹魏政权的利益相冲突。其父杨彪是个正统的儒学家,是汉朝太尉。而曹操是个不拘小节的改革派,曹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就与杨彪等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和祢衡孔融等名士一样,杨修的政治立场其实与曹魏政权不一致。再者,杨修参与了立储之争。许是性情相投,杨修一直站在曹植阵营,在大局未定之时,就太过立场鲜明,且在曹丕得势的情况下,还不余遗力的帮助曹植,反对曹丕,就注定了他将会成为斗争的牺牲品。史书中记载:“太祖纪虑始终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为了不对未来统治产生威胁,曹操从身后接班人安全角度看,必定要杀掉他。

    在三国这样一个重整山河的动乱时代。在众多的名将谋士英雄中,杨修只算得是一个小人物。生前因为政治斗争成了牺牲品;身后因为文化斗争成了殉葬品;生前是在文坛声名显赫,身后在文坛默默无闻。

    终究啊,我们都是时代的牺牲品,都是巨大历史车辄下的一粒尘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实的杨修到底啥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ow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