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
地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鲜地黄 甘、苦,寒。归心、肝、肾经。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 甘,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
地黄(图片来源于网络)在唐朝时,有一年黄河中下游瘟疫流行,无数百姓失去生命,县太爷来到神农山药王庙祈求保佑,得到了一株根状的草药,送药的人将此药称为地黄,意思是皇帝赐药,并告诉他神农山北草洼有许多这种药,县太爷就命人上山采挖,解救了百姓。瘟疫过后,百姓将其引种到自家农田,因为它的颜色发黄,百姓便把地皇叫成地黄了。
资料来源: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佚名. 地黄的传说[J]. 中医药通报, 2016, 15(3):13-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