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个最坏的时代。 ——狄更斯
·活在这个时代,你有没有知识焦虑?
最近非常流行一个词叫做“知识焦虑”,我们也可以称其为“认知焦虑”。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知识的丰富程度,传播速度都是过去所不及的。生活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里,我们每天都会主动或被动的接受很多的知识,这些知识零散,碎片化,涉及维度广,每天被这些零碎的知识充斥着大脑,我们常常会感觉异常疲惫,大脑如同乱麻一般,偶得空闲,一个人常常会感觉非常焦躁不安,面对海量的知识常常感觉自己如同白痴一般,想要不断的学习可又不知道方向在哪,看到周围的人都在不断地自我学习,自己心中的石头开始变得越来越重,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焦虑的心态。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也陷入了知识焦虑的怪圈之中,之所以称之为“怪圈”,因为知识焦虑这种东西就像是一个circle,如果你不及时跳出来,你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对我们个人成长没有丝毫的好处。我们常常听别人说“有压力才会有动力”,但是知识焦虑带给人的并不是单纯的压力,还有一团非常消极的负能量。我为了提升认知想要不断学习,出发点并没有错,但是随着不断的学习,我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杂,我开始渐渐迷失了,忘记了自己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学习的意义又何在?渐渐地我开始排斥学习,可是内心又想要获取知识,但是消极的情绪阻碍着我的行动,于是乎,我就陷入了这个非常焦虑却又肯不行动的矛盾里了,每天活得非常痛苦。
·克服它,要先认清自己
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是自内向外的,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内心,这样外部行为才会得到改变。当我发现自己存在知识焦虑后,我告诉自己:你一定要跳出来,否则后果真的会很严重!
“嫉妒和贪婪存在于每个人的潜意识里,但是正是因为这两种特性,让人开始不断竞争,不断争取资源。如果说人丧失了嫉妒和贪婪的特性,这个社会的发展速度其实是会变慢的。但是人很奇怪,任何事物都会激发人的这种潜在特性,一旦越界,消极影响便会超过积极影响。所以有时候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明白:你究竟想得到什么?”
这段话并非来自哪位名人,这是我的一个学心理学朋友在一次聚会上即兴说的。这段话也许他自己都快不记得了,但是我却铭记在心,因为那段时间我一直陷入知识焦虑的怪圈之中,朋友的这段话一下子击中了我的痛点,我一下子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焦虑了。
我相信每个人最开始学习的初心都是好的,但是我也相信一部分人并没有真正做到“不忘初心”,至少我是没有做到。为什么会有知识焦虑?其实并非是知识所带给你的焦虑,是你的欲望所带给你的,只不过你很难发觉,因为它披了层知识的外衣。我之所以会焦虑,是因为我发现有很多知识很有用,我想要全部都学会,这种渴望激发了我内心贪婪的特性,于是我每天都主动的汲取各个方面的知识,到头来搞得自己大脑一片混乱。但是贪婪并非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嫉妒才是最后的那根,因为我发现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有一群比我优秀还要比我努力的人,我不想能落后于他们,不然我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没有竞争优势啊。就是这样,越贪婪越嫉妒,越嫉妒越焦虑,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不仅没有获得知识的满足还搞得自己焦虑不堪。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因为学习知识导致了知识焦虑,而如何解决知识焦虑呢?答案也很简单,就是改变观念,就像我之前所说的,带给我焦虑的并不是知识,而是欲望,是一种畸形的知识观,没有人会在各个方面都变成高手,如果有,那也不会在人间,因为“天妒英才”,开个玩笑。所以说欲望所带给我的贪婪和嫉妒其实是没有什么积极作用的,它除了让我不断的哀怨自己知识的贫瘠,还有就是让我徒增烦恼和妒忌。所以如果我想要走出知识焦虑,那么必须要重新审视自己,告诉自己到底为什么学习,自己究竟是想要得到什么。正如小标题所说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说白了,如果要解决知识焦虑,不能仅仅靠不断的获取知识,你要控制住自及的欲望,简单来说就是培养正确的知识观,只有方向对了,这条路你才能走的好,否则即使你走得再远也终究不会到达目的地。
就我而言,学习知识的目的不是让自己成为人中龙凤,也并非让自己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长足的发展,而是培养自己多维度的素养,让自己能够更好地去适应社会,抓住未来。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我会发现我以前的很多学习方式是错误的,我完全没必要一口气把所有热门,感兴趣的知识通通学会,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如果你想要“快”,需要让自己“慢”下来。我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合理的选择一些真正适合自己的知识学习,当我发现我需要用到什么知识或技能时,我去有针对性的学习,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而并非是单纯的为了获取知识而学习,更不是为了让自己在每个方面都能有竞争优势。
那天当我想明白了自己到底为什么学习知识后,我整个人如释重负,感觉呼吸的空气都变甜了。焦虑和压力慢慢地在消失,贪婪和嫉妒又重新隐藏了起来。
·让知识真的为己所用
重新审视内心后,我的知识观也开始慢慢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想要克服知识焦虑,不仅需要内在的改变,还需要外在的加持。何为外在?其实就是让知识为己所用的能力,简单来说四个字——知识管理。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其实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所接受的知识也好,信息也罢,其实都是碎片化的,因为我们很难再像学生时代那样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系统学习某一学科或者是某一技能。所以在碎片化时代,我们对知识的管理本质上是对自己大脑的管理。
在学生时代,我们所采用的知识管理方式可以称作是“学院派知识管理”,这种方式重点在培养我们的学习能力,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知识管理方式叫做“实践派知识管理”,这种方式是让我们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能帮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两种方式没有优劣之分,但有目的之别。在碎片化时代,如果我们想快速获取知识并且加以运用就最好采用“实践派知识管理”。
一切不以改变行动为目的的知识管理都是无用功。
前面我说过,我认识到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将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那么我所做的知识管理一定是要能改变我当前的生活或工作状态的。
信息不被人们所接受那就变不成知识,知识如果不被内化那就变不成能力。
既然讲到知识,那我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词——信息,信息和知识是不一样的,确切的说,知识是信息,但信息不一定是知识,只有当信息具有结构化,证伪性等特点后,它才可以被称作知识。比如说“菠菜还有丰富的铁元素”,这就是知识,而“吃菠菜可以补铁”这就是一个信息。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信息的传播速度要远高于知识,像在一些自媒体平台,公众号上传播的一般都是信息而并非知识,所以说要想培养自己的知识管理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会处理信息。如何做呢?我一般采取的反问法,对于一个信息问自己四个问题:
①有没有相反或类似观点?
②有没有支持这个信息的实际例子?
③这个信息的本质是什么呢?
④这个信息有没有适用范围呢?
通过这四个问题追问信息的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我就会在找寻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汲取很多的知识,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将信息转化成知识,进而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的话,即便是面对一堆碎片化的信息,人们也可以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去其槽粕,取其精华。当我们头脑中有一个清晰完整的知识框架后,我们就可以进行规划应用,让这些知识得到运用,举个例子,有一次我读了一本关于意志力的书籍,让面有一个知识点是这样的:“意志力是一种生理机制,它消耗的是来自血液中的葡萄糖。”我就将以前头脑中对“意志力”的认识进行更新,意志力并不是靠心理或精神来形成的,其需要消耗能量。然后我在讲这个知识点应用到生活当中,每次当我需要处理一些高强度的工作时我就会喝点含糖较高的饮料,结果的确可以让我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管理应用的例子,其实很多知识都可以这样来进行管理运用,你可以将各种知识进行分类,比如说通识知识以及专业知识,久而久之当你的知识体系便会相当完善了。
·由内向外,和知识焦虑说拜拜
说了这么多,其实总结起来就两句话:
学习知识一定要有正确的知识观,认清自己到底为何而学习。学习知识要有目的性,培养适合自己的知识管理方法,真正让知识为己所用。
因为由内向外的改变,我和知识焦虑彻底分手,现在学习也变得更有效率,心态也变得越来越平和。
如果也感觉自己有些知识焦虑,不妨尝试一下由内而外的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