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墨江湖每天写1000字区块链研习社
读完这个故事,你终于明白火热的区块链到底是啥东西了

读完这个故事,你终于明白火热的区块链到底是啥东西了

作者: 桑榆仁 | 来源:发表于2018-03-27 15:10 被阅读762次
                                       

区块链,时下极为热门的一个话题。有人说它有望成为下一代互联网,将变革我们社会的生产关系;也有人说区块链就是炒作的概念,和骗钱的工具。

这个听起来颇像工地上工具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它有没有价值?

区块链是账本

你问区块链是什么,别人一定会跟你讲什么去中心化、分布式、加密算法、共识机制,等等概念。你听着这些不明觉厉的名词,表面上一边听一边点头,心里却无数个羊驼奔过,这他妈到底什么东西,能不能跟我说人话?

这些名词就如同衣服,你问这个人是谁,只跟你说他穿得如何酷、如何好看,你还是无法真正看懂他。想要了解他,先拨开他的外衣。

其实,别看很多人把区块链吹得神乎其神,它其实就是一个账本。什么?就是一个账本?对,区块链就是一个账本,只不过它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账本。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基于共识机制、加密技术、分布式存储的公开账本。

注意,这句话的主语是区块链,表语是账本,而去中心化、共识机制、加密技术、分布式存储,等等,都是它的定语。

所以,简而言之,区块链是账本。

既然是账本,我们就先来谈谈账本的事儿。

什么是账本?

个人记的流水帐, 家庭记的收支账,企业记的运营账,都是账本。账本上记的是什么?昨天收入500,今天花费300,客户付款100万,支付供应商80万,等等,账本上无非就是这些数字。

但这些数字可不是一般的数字,为啥呢?孩子数学作业本上也有数字,但是它们只是符号而已,而账本上的数字可是实实在在的钱啊。

嗯,钱大家都知道,用来消费,用来投资,用来买我们想要的东西,它还有一个学名——货币。 好,接下来我们聊聊货币的事。

但在此之前,先得搞清楚一个概念——价值。

价值是人赋予的,一件东西有没有价值,取决于有没有人需要它。

你说,不对吧,我们早就学过:价值是凝聚在商品里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劳动创造价值。

呃,这其实是两种不同的价值理论。主观价值论认为,我需要什么,什么就有价值,价值来自个人的主观感受;客观价值论认为,只要凝聚人类劳动,就有价值。

哪个更对呢?其实任何理论都是对现实的总结,我们要判断的不是对错,而是哪个更好用,能更好地解释现实世界。

市场上的商品,从粮食、衣服、鞋子,到手机、电脑、创意,它们都有价值,可以说是因为它们凝聚了人类劳动,也可以说是因为人们需要它们。在这一点上,两种理论都好用。

但是,明星穿过的衣服被高价买走,而商场里的同款就非常便宜,如何解释呢?他们凝聚的人类劳动没那么大差别吧?还有,农民种地挖出太岁,很快有人出高价买走,它的价值来自哪里呢?凝聚的是谁的劳动呢?同样的东西,对我来说有特别的意义,有很高的价值,对你来说,根本不需要,它可能一文不值。

以上的例子比比皆是,客观价值论无法说明白,而主观价值论就能解释。

价值是个体的,主观的。我需要的东西你有,你需要的东西我有,我们就能交换,交换的是什么?表面上是物体,实际上是价值。

很多东西我需要,你可能不需要,我们都不需要,但他可能需要。可问题是,我需要的东西,你有,你需要的东西,他有,他需要的东西,我有,扩展到整个社会,现实情况就更复杂,价值交换如何实现?

这时候,钱,或者叫货币就出现了,早期的贝壳,后来的铜、金、银,乃至纸币,本质是为了实现价值交换。

为什么这些东西能当“钱”,其他的就不行呢?当然你可以给出很多解释,稀缺、易保存、易分割,等等,尽管这些都对,但是真正核心原因,一句话就能说明——因为大家都认。

认什么?认这些东西可以度量价值,可以实现价值交换。你看,账本上的那些数字和作业本上的无异,但它代表的是货币,更进一步它其实是价值。

事实上,这些数字你也不一定非得叫它钱,或者货币,它也可能是股份、证券、积分,只要大家都认可它们的背后是价值,就行了。

所以,账本是什么?账本就是价值转移的历史记录。

这下你知道,“账”为啥有个“贝”字旁了吧,早先,贝壳就代表了价值啊。

小岛故事

搞明白账本,就可以聊聊区块链了。为此,我先来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小岛,岛上居民自给自足,有的种地,有的打猎,有的捕鱼,等等。每个人只生产一样东西,所以,他们必须交易,实现价值交换。

岛上有一个会计员,负责记录每个岛民的劳动时间,记作工分。岛民在会计的账本上都有账户,如果种地的想吃鱼,他就找会计员,会计员就在他的账户上减去工分,再在捕鱼人的账户上加上相应的工分。

大家一直觉得这种方式有很多弊端,比如,会计常常给自己随意加工分,搞得岛民的工分能换的东西越来越少;他们还担心,会计家的小孩有一天把账本撕了用来上厕所。

后来,有个叫阿聪的人就提议说,我们自己搞个账本,大家一起记账,共同维护。有人有觉得挺有意思啊,就问那怎么个记法呢?

阿聪说,记之前得设定好规则,这样,我们每10分钟把岛民的工分统计一下,计入账本,每个人都有权记,但是必须维护一个共同的账本。啊?每个人都能记,那怎么维护一个账本?阿聪说,有规则的,每次只能一个人记,大家竞争10分钟一次的记账权。怎么竞争?有人说,看谁力量大;有人说,看谁跑得快;有人说,看谁脑子活。阿聪说,这都不是好办法,我们来做算术题。一听做算术题,大家就一哄而散,阿聪说,别急别急,不是让大家做算术题,是让机器来做。于是大家又回来了。

阿聪接着说,我们规定好,账本每10分钟更新一次,工分的统计大家都有,但是只有最先做出算术题的人有权记账。账一旦记上,大家就都统一更新,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账,才是有效的账。大家又问,我来记账有啥好处呢?阿聪说,肯定不能让大家白忙,每成功记账一笔的会计,就能给自己的账户上加20工分。

这靠不靠谱啊?大部分人摇头散去,阿聪却和少数几个人干了起来。一开始,也没啥账可记,因为参与的人少,阿聪作为会计就给自己记了一大笔工分,因为每10分钟就奖励20工分嘛。后来,加入的人越来越多,统计覆盖的人群越来越广,计算算术题的竞争也越来越大。会计们不得不不断升级自己的机器,因为机器越先进计算的速度就越快。

因为这些工分的转换都记在一个统一的账本上,一帮做会计的一起记录,一起保存,绝无造假和扯皮的可能。现在,种果子的直接将自己的工分转到捕鱼的名下,就能拿到鱼了;捕鱼的将自己的工分转到打猎的名下,就能吃到野兔了。

那如果种地的把捕鱼的账上的工分转给打猎的去换野兔咋办?不用担心,阿聪都设计好了。账本上,每个岛民都有一个账户,这个账户对应的有一串数字,我们叫它数字钥匙吧,只有拥有数字钥匙的人,才能打开这个账户,才有权将这个账户的工分转给其他人。而且,大家也不用担心公开的账本暴露自己的财富,因为账本上的账户并非实名,也都是一串数字,我么叫它数字地址吧,如果有人要转工分,只要提供数字地址给他就行。

这样,以前只有一个会计,现在呢,会计遍布全岛;以前只有一本账,现在每个会计那都有一本账。以前人们劳动完得去找会计记工分,想换别人的东西,也得去找会计做账;现在呢,人们彼此之间就可以实现价值交换。

当然,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保存好自己的数字地址,因为忘了它就找不到放工分的地址;还得保存好自己的数字钥匙,不能让别人看见,因为放工分的地址只认钥匙,不认人啊。

这一套账本出现后,小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所有的劳动成果都记在一个会计的账本上,现在呢,他们的工分记在公开的账本上,每个人随时都可以查看;而且,现在每个岛民之间都可以发起交易,用工分换取对方的劳动果实;由于大家都认这套账本记录的工分,这些数字渐渐地就成了交换价值的媒介。

当然,也有人想过篡改账本,让自己得利,他发现要么他贿赂一半以上的会计按他的方式改账,要么他购置算力占据总算力一半以上的机器,当然,没人负担起这个成本,关键是做这种事对自己毫无益处。

什么是区块链?

小岛故事讲完了,你应该明白区块链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账本了。

以前,账本只有一个会计记,会计就是记账的中心;现在,会计遍布全岛,这就是去中心化

以前,账本只放在会计的家里;现在,会计到处都是,每人家里都有一本账,这就是分布式

以前,账户基于实名,账户对应的是身份;现在,账户是一串数字,是匿名的,钥匙也是一串数字,只有数字钥匙能动用账户,这就是加密

以前,查看账本只能去会计那里,想看其他人的账是不行的;现在,每个人随时都可以查看所有账户的来往交易,这就是公开账本

以前,账怎么记基本上会计说了算,没啥讨论的;现在,如何获得记账权,怎么奖励,如何确认账是否有效,大家必须达成一致,这就是共识机制

以前,会计掌握账本,他想修改交易历史,谁都管不了;现在,任何会计都只有写入权,没有修改权,因为你改了自己账没用,别人不认,这就是不可纂改

你可能也看出来了,阿聪搞得这套记账系统,实际上就是比特币。在这里,计算算术题的机器就是矿机;竞争记账的会计就是矿工;通过记账获得工分奖励的行为就是挖矿;贿赂超过一半的会计改账就是发动51%攻击;而账本上记的工分,就是比特币。

比特币在哪里?它看不见、摸不着,它只存在于账本的交易记录里。

每10分钟记一次账,这叫一个区块,从创世区块开始,后面不断地连上新的区块,形成一条链。这个小岛上大家共同维护的账本,有了一个更时髦的名字——区块链

比特币之后,又出现了更多的区块链项目,它们共同引发了现在的区块链热潮。

它们有的改变了区块的大小,有的引入了更新的算法,有的基于不同的共识机制,有的实现了更快的记账速度,有的加入了更多的功能,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比如,你可以基于以太坊发行自己的数字代币(可能有价值,可能没有价值,关键是看多大范围、多长时间内有人认)。

但它们的本质都一样:

一个公开的账本,或者叫数据库。

价值互联网

好了,区块链是公开的账本,公开的数据库,可它有啥用呢?

嗯,这个问题非常好,我只能说,不确定!为啥呢?因为,现在区块链还处于发展的早期,无眠人的狂热都只是基于未来的想象。可未来是不确定的。

但换一个问法,区块链有没有用呢?

当然有用!有啥用,不确定,但是有没有用,那是相当确定的!就像互联网刚出来的时候,没人能料想它今天的模样。但是,大家都知道它有用!

关键是,一些基本的应有,已现端倪。

最简单的,由于区块链的不可纂改性,重要的公共信息,比如身份认证、资产登记、交易记录、商品从制造到流通的过程等等,都可以放在区块链上,防止它们被恶意纂改,降低社会交易、取证的成本,解决造假问题。

当然,这只是发挥了区块链的一个优势而已,也就是链的一面。区块链带来的真正的想象空间在于它币的一面。

国际贸易,不需要外汇结算,直接用比特币,或者其他基于区块链的加密货币就可以了。现在有些国家的有些资产已经接受加密货币的结算了。当然,这些还不成熟,也不是主流,但确实是一个有效的应用。

还有,一家公司,通过区块链发行公司的权证,让发行的数字权证跟公司的收益挂钩,权证持有者有多重身份,他既是股东,也是用户,他的收益来自于手上的权证,所以他更有可能被激励成为公司的建设者。这家公司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公司了,它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自治社区。

当然,区块链的应用远远不止这些。不过,它带来的所有想象,都源于它最根本的作用——价值转移。所以,有人说,区块链的未来是价值互联网。

价值是主观的,每个人需要的价值不同,价值需要度量,需要交换,于是就有了货币、证券、股份、积分、代币、通证,等等。名字千差万别,但本质都一样——代表价值,且都只基于一个东西——共识。

当下的互联网,传递信息非常方便,但是传递价值,就只能通过微信、支付宝、网银,等等第三方中介实现。而区块链的出现,使得价值的自由流动成为可能。

你说,现在的第三方支付也很方便啊,为啥要用区块链?怎么说呢,打个比方,

你现在认为的方便,很可能跟电报刚出现时,人们所理解的信息传递的方便,是一样的。

当然,我们都有时代的局限,我们只能靠想象来突破局限。

开个脑洞:不太遥远的未来,我们将处于万物互联的世界,分工协作的广度、深度、频率将以我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发展,除了人,没有生命的设备、机器也将作为协作的主体登上舞台。那么,确保数据不被篡改,保证这些机器运行的可靠和安全,就是个大问题;另外,无人驾驶汽车连上路边的充电桩充电,汽车给充电桩付人民币,或者美元不知道好不好使。

以上只是想象,也许区块链能发挥作用。但是,别神话,好像有了它啥都解决了,它解决不了污染,控制不了犯罪,也不能帮你减肥。

你可能会说,你咋说的都是好事,区块链的不足呢,乃至它的骗局呢?

嗯,区块链确实有不足,比如,交易速度太慢,完全无法满足商业级别的应用;比如,很多人借着这个概念来圈钱,且催生了巨大泡沫。

不过,我觉得这不是区块链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视角的问题。

任何新生事物都不完美,甚至非常丑陋。就像新生儿刚出来的时候,连父母自己都觉得难看得很,但那又如何?俊男美女都是这么过来的。

至于骗局,行骗的是人,不是区块链,要想不被骗,要么敬而远之;要么认真去了解,以防被别人忽悠。

我认为,后者应该更可取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超EOS:真好!
    用最接地气的语言解释了各种难懂的词汇。
  • 詹丹丽:用账本来讲述区块链,用小岛的故事来讲述区块链的各种特征,语言生动有趣,排版简洁明了,讲解深入浅出,对我这种小白竟然也能看懂,可以看出你对区块链有深入的了解,简直是太棒了。
  • 竹间采雨:按照高考文体分类,这应该是一篇论述文,做让人害怕的文章。可是作者写的很清晰,层次清楚。首先给概念下定义:“区块链是账本”,然后逐层分析,账本是什么?用了小岛渔民记账的故事讲解区块链运行的概念,通俗易懂。(虽然我一遍其实还是看不很明白),然后说账本的意义,也就是区块链的价值,利弊分析,不绝对,让人信服。是一篇让人快速读懂区块链的论述文。给你点赞,给你的逻辑点赞,可惜了我一个文科生看这个提不起兴趣,但是受教啦。

本文标题:读完这个故事,你终于明白火热的区块链到底是啥东西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eaj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