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朗读者人物娱乐圈
“董卿的20年”“朗读者的今天”

“董卿的20年”“朗读者的今天”

作者: 祎七 | 来源:发表于2017-04-28 10:09 被阅读1630次
文/祎七

““当我走出演播厅的时候,我的面前是已经泛亮的天色,天亮了。而我的身后是黑暗中,被拆除的舞台,多么强烈的对比。而我在这中间。那个一直伴随着我们的舞台,转眼就会消失了,我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从心底和它说再见。”

01

2017年4月16日,朗读者进行了最后一期节目录制。回想朗读者陪我们走过的这一段时光,整个人都变得充实起来。以前没那么爱看书,突然变得特别爱看书,以前很少大声朗读,现在愿意在众人面前发声了。说到这,很感谢这个节目。

从朗读者开播到现在,一共10期,我完完整整的看完了,每一期都有不同的触动。我还有幸参加过以《家》为主题这一期的现场录制,见了董卿,和赵文瑄合了影。

时光飞逝,转眼就要和第一季的朗读者挥手告别了,有些不舍,又有些期盼。

朗读者让她等了20年。是什么让董卿能坚持做一档这样好的节目?在节目《面对面》永远的成长中,董卿讲述了《朗读者》那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对于董卿来说,她已经做主持22年了,朗读者与她之前主持过的上千场节目都不一样。在这之前,她是一名主持人,而在朗读者中,她还是节目的制作人。董卿每天为录制节目,昼夜工作,很少休息,非常辛苦。

有很多人问她,你有必要这样自找苦吃吗?做主持人多好啊!她说,即便再困难,再失望,再孤独,再无助,我也从未想过放弃。

因为,她等了20年。准备了20年。之前走过的每一步,都是为了今天能够走上这个舞台。

她非常热爱工作,她说,自己只要是上了舞台,就可以忘掉一切生活中的烦恼和不如意。即便前一分钟还为某事而烦心,只要拿到麦克风,灯光亮了,观众看着自己,她立刻会把所有的事都忘掉。一开口,就会觉得浑身充满了能量和快乐。这是一种愉悦感,是发自内心的,是工作带给她的,任何事情都无法逾越的满足感。

这样的感觉20年没有变过。

02

大概是前两年,董卿突然意识到自己变化了,自己没有以前那么兴奋了。甚至都快成为自己最不喜欢的人了,凭经验去做事,而并非靠激情。那个时候,内心总会有一个声音在提醒她。敢不敢停下来,放弃现在看似很完美的生活,敢不敢和过去的自己做一个了断。

1994年,董卿在浙江电视台开始了自己的主持生涯。从浙江到上海,从上海到北京。她的舞台不断变换升级。

2005年董卿首次亮相央视春晚舞台,经过多年的历练,让董卿的主持风格,越来越成熟。同时也成就了她连续13年主持春晚,这是一般主持人难以企及的职业高峰。

但2014年央视春晚之后,董卿做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离开舞台,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游学一年。对于很多人来说,董卿的这一决定,仿佛是高速运转中的一个急刹车。

她做了无限期的修整,自己很清楚,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有新的节目了。在美国那段时间了,她失去了她原本有的表达的优势,失去了对生活的把控。

经常有人问她,离开,是否还会回来。她有些愕然,为什么不回来,离开只是需要停顿,做一些思考而已。

2015年7月,离开舞台1年的董卿全面复出,这时,她有了另外一种身份,母亲。

03

在事业蒸蒸日上的董卿为什么会做母亲?对于第一次做母亲的董卿来说,这是自然规律,人对永远是有敬畏心的。在这期间,她的母亲给了她极大的推动力。

母亲说,人早晚会离开这个世界,但希望还有人像我们这样爱你。这是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母亲的角色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突然一下子所有的时间都被孩子占据。还有些难以接受,不是谁的世界只有谁,除非你准备做一个全职妈妈。

所以,要在彼此的世界做好一个平衡。董卿有大量的工作,有时录节目需要好几周的时间。没有时间去照看孩子,但她采取了理性的做法。

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去做一个什么样的。

所以,她很努力的把自己变得更好。让孩子将来真正懂得的时候,可以对她充满爱和尊敬,从她这里学到一些好的品质。她说,我不想放弃我继续成长的可能,不想因为孩子变得止步不前。

董卿是个从上海长大的女孩,父母都毕业于复旦大学,董卿年少时,每年寒暑假,父母都会给她列一个书单。于是,阅读陪伴了她整个青春,也成了她现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年幼的董卿也曾叛逆过,跟父亲也动过粗,父亲很反对她参加学校的各种文体活动。在父亲看来,这些是毫无意义的,这个阶段应该做的就是好好读书。正是父亲的这种严苛,影响着她。

04

孩子给董卿带来一些疲惫感,2016年央视春晚之后,她决定把孩子交给父母。开始孕育《朗读者》这个节目。

对于董卿来说,一直陪伴自己成长的阅读不只是一种习惯,而变成一种力量。她要让这种力量和自己的专业素养结合,孵化出一档全新的电视栏目。

朗读者,从创意到立项,进展很顺利。但朗读者不是台内自制节目,属于公司化的运作模式,董卿担当起了制作人。节目模式,制作公司,经费,赞助商,平台,人员,这些以前都不用她考虑的事情纷纷涌来。

其实曾有担当制作人的机会,但她非常了解自己的个性,不喜欢求人。她喜欢做自己的事做到极致,主持人恰好特别符合自己的性格。可制作人不一样,是需要从一开始就要告诉别人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去做。不得不去讲给大家听,试图说服别人,来帮助自己。但自己非常不喜欢。

在娱乐真人秀的挤压下,文化类节目招商却不如意,董卿使出浑身解数。有时候,自己都快撑不住了,甚至到了绝望的边缘。晚上坐在地板上直到天亮。然后告诉大家的这一次的选题是什么,内容是什么。她怕自己团队的人产生怀疑。

当拉锯战时间太长的时候,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都像你一样坚定。其实自己非常清楚,自己内心都有摇摆的时候,何况是别人呢?

朗读者播出第一期的时候,时间很赶,一个月内意味着要约到所有的嘉宾,而且演播室搭起来。那时,正赶上春节前后,节目所需的材料都很难弄。

事无巨细,严苛挑剔。是她团队成员对她的评价。

工作集中时,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这让在工作上一向支持她的父母这一次投了反对票。这种阻力是她第一次遭遇到。父母觉得自己已经老了,不能毫无顾忌的拿身体不当回事。因为,你已经是孩子的母亲了,更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董卿不太理解父母的反对,有时和他们争吵。但过后又后悔,因为节目播出之前,谁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

她所有的狼狈不堪父母都看在眼里。

05

《牧羊人的奇幻之旅》里面说:“如果你真心渴望做成一件事情,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

朗读者自2017年1月8号第一期到现在的第十期,不仅获得了观众的掌声,同时也获得了业内的关注。在当代浮躁的生活中,能安静下来体悟一段文字,回归本心,这就是《朗读者》真正的魅力所在。

董卿终于实现了自己对这个节目的设想。

一个人一段文,董卿在朗读者的舞台上,见证了一个又一个不同的人生故事。他们有知名的人,也有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但几乎所有的嘉宾都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谈及录制《礼物》这一期,董卿说,与倪萍老师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也许她从董卿身上看到自己的过去,也许从倪萍身上看到自己的某些未来。

十年前,倪萍对董卿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站在舞台的核心,不是每个人都会派去战场,所以,你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董卿说,我知道有上场的时刻,就有离开的时刻,所以,要竭尽全力。

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这或许是对董卿一路走来最好的诠释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小兄弟:确实很火
    祎七:@小兄弟 嗯呢
  • 283f2f0cab77:我的期中考试语文作文就是写的董卿--拼尽全力
    祎七:@初三毕业党 了解她的经历之后就有的写了
  • 瀞水自洁:将“朗读者”10期 安安静静地看完了 时而流泪 时而大笑 可爱的翻译家 坚毅的秋爹秋娘 还有含着泪笑着给自己将生或将不生的孩子丁路遥读信的妈妈.....平凡的世界 那么多不平凡的日子 太多太多值得倾心的人与事!专注、坚定、成长🌲还有爱,这些对生美好的注视,让人更加珍惜每一天的到来……[爱心] 活一天 就好好过一天 [微笑] 这样就已经很好了 不是吗?
    瀞水自洁:@祎七 這節目之於我 收穫到的更勝於思考,最多的是觀察、體惜和成長.....感恩!
    祎七:@瀞水自洁 带给我们对生活更多的思考
  • 10e41a2cbc04:很有感触,谢谢你让我知道那些痛苦的经历
    祎七:@10e41a2cbc04 要感谢经历,要相信你走过的每一步都不白走
  • 半夏流离空人心:腹有诗书气自华,赞!👍
    祎七:@孤独症患者xx :smile:
  • 木嫣:看了几期,真的很不错。打算慢慢看完十期。写的很好👍👍👍
    祎七:@木嫣 不同的故事,了解不同的人生
  • 0e8e9728abce:我知道有上场的时刻,就有离开的时刻,所以,要竭尽全力。
    祎七:@葫芦娃1996 :smile:
  • 屿岛新西兰:佩服这样的谈吐文雅的她
    祎七:@屿岛新西兰 恩,值得我们学习
  • 王幽舒:写的真好 !
    祎七:@妙凡公子 过奖了
  • 368ba5887e60:喜欢董卿 喜欢朗读者 我还记得看的那一期里面有句情话:醒来甚是爱你❤ 很喜欢
    现在觉得以前不喜欢看书真的是一大错误 现在应该多看书 拓宽知识面
    祎七:@Yoloy 恩,读书真的是一件极好的事
  • e7782b79cc48:赞😀
    祎七:@大白的哆啦 :smile:
  • 國畫系愛跳舞的喵:董卿有孩子啦
    祎七:@國畫系愛跳舞的喵 孩子都有了
    國畫系愛跳舞的喵: @祎七 她结婚啦?
    祎七:是啊

本文标题:“董卿的20年”“朗读者的今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eeo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