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舒台
2065年
对于江辰来说,北京这座城市还是过于压抑,他们这个时代的人没有亲眼见过北京发达的地铁网络,也没有见过位于CBD的国贸大厦鹤立楼群的壮景,他曾经从遗留下来的图片上看到过灯火绚丽的北京夜景,交错纵横的立交桥上是瞬息而过的车流,旁边林立的高楼把整个世界照的通亮。看着这样的场景,他心中还是会由然生出一种孤独感,城市越繁华越孤独,在这个时代也是一样。
此时,透过这个亦真亦假的玻璃,江辰呆呆地往着外面的世界,他居住在120层,这个十分普通的居民楼一共有200层,越往上位置越高,抬头可以看到无数的汽车在一条看不见的道路上飞行着,仿佛天空中挥动鳍的鱼群。
像三十年前预测的一样,人类居住的越来越来高,几乎要离开地面成为空中生存的飞鸟。他们保留下原先的城市当作新的地基,在高达300米的地基上修建了每座可达200层以上的建筑,每层相互间隔十米,仿佛层层累起的大山。现在,在这些大山下沉睡的是过去人类的城市,乘坐着高速电梯可以直通长安街,承载中华文化瑰宝的故宫就静静地沉睡在地下,偶尔有些出生于上个世纪的老人会进来敲开历史的大门,用已经粗糙的手掌抚弄着带着岁月痕迹的古建筑,听一听他们的呼吸,叹一句岁月无情。
江辰来到这亦真亦假的玻璃旁,轻轻地敲击了一下“drive”按钮,玻璃忽然像小虫一样散开,接着出现的是一辆普通的汽车但是特别的是它没有油箱,其内部更是精简只有一个沙发般的座位,他任随身子慵懒地躺着,在闭上眼睛前仅仅说了几个字:望舒台。
汽车在隐形的跑道上飞驰着,仔细看的话,可以看见像萤火般的蓝光追着汽车,汽车好像被这些蓝光托起来。他们是可以产生电磁力的悬浮粒子,这些粒子通过强大的电磁力将汽车紧紧地吸住,使他们行驶在通过精确计算组成的千变万化的空中道路上,每一种道路都会通向指定地点 ,但是道路的蜿蜒方向都是随时变化的。高速计算的悬浮粒子不会出现错误,所以悬浮汽车的安全系数几乎是百分之百。
即使闭着眼睛,江辰也可以感受由高高耸立的大楼所形成的背阴区,暗暗的视线更加催人睡眠。他听过好多人提起过,那时候全世界建造高层建筑是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净空计划的实施,自从1992第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举行到2040年第46届最终决议,人们终于在各方同意的基础上采用了一些方法来应对日益恶化的气候环境。高层首先有着更加纯净的空气,其次人类开发的清洁机器人也批量生产,高层空气污染本身小容易清理,使高层空气环境成为最佳选择。二则是为人类即将跨入宇宙作准备,人们迫切地希望城市与地球外围的太空站相连接,将太空站作为人类泊入太空这片海洋的港湾,而地面城市作为近海的居住城市。
望舒台是全球最大的星空观测基地,他大学的时候疯狂地迷恋上了星空,他最大的渴望就是能够有朝一日有那么一个机会,飞离这个孕育了35亿年生命的母星,进入星空的海洋。这种渴望好像几亿年前,海洋生物第一次爬上的陆地,开启了新的文明。这种渴望一方面是父母教育的耳濡目染,江辰的父母多年在天文领域执教和研究,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那幸运的一天。
慢慢地沉入梦乡,梦中脚下与天上都是星空在旋转,纯黑如墨的宇宙中藏着静谧的美,灵动闪跃的星星仿佛...仿佛她的眼睛。
不知过了多久,似乎只是一瞬又好似梦已千年,他感觉悬浮汽车轻轻振了一下,蓝光从它下面散开,那只由微小粒子组成的手渐渐松开,悬浮汽车平稳地停留在一座高大建筑前。
这座叫北极星的大楼最早叫做“长风科技大厦”,是由国家航天局修建作为“长风”号的研发基地,大楼的下部是航天飞船的研发部,上部则是观测宇宙星系的数据部,后来因为可控核聚变技术慢慢解禁,研发基地则随之转移到了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这座建筑则被开发成了VR星空旅游景点。被观测到的整个宇宙都在被时时上传至整个站点,站在这座大楼的最顶层抬头,整个宇宙仿佛触手可及。
“嘿,你来晚啦!”远去有人向他招手。
江辰加快脚步跑过去,远处的人影渐渐拉近,他是江辰的大学同学,他喜欢别人叫他“骨头”。骨头是一个比较清瘦的男孩,特别爱笑,好像什么都看的开似的。
“你总是一脸愁眉苦脸的样子啊,咋的,又想她了。”骨头嘻嘻地笑道。
“走吧。”江辰淡淡地说了两个字
门口的摄像头自动识别检索,确认无威胁后,大门缓缓地打开了。北极星大楼内部十分空旷,头上的净空间有几百米高,好像一个被掏空的骨架,可以看出来的是,这巨大的空间曾经是满足“长风”号飞船的制造与研究所留的。
江辰一路话不多,骨头这时开始了话唠模式,打破了寂静沉默所带来的尴尬。
他手里比划着绘声绘色的说着大学时候的趣事:“还记得有次上课嘛,我的交互式课堂投影仪坏了,我只好跑到那个教室去,路上遇见了一个女孩,超级漂亮的,我跟着人家走了一路子结果,发现她是虚拟投影过来的,那给我气的呀,你说这虚拟投影咋就这呢真实呢。”
他口中的交互式课堂是50年代新兴起的一种教育模式,学生并不需要亲自去课堂上课,通过虚拟投影学生无距离限制地和老师同学一起上课,虚拟场景的最大好处在于,可以进行场景模拟,飞船的实体可以直接通过投影模拟出来,每一个零件都可拆可卸,巨大的数字计算可以计算飞船承受压力、最远的航行距离,宇宙飞船可以在虚拟的场景中试验飞行,资源节省和高效利用,使得这种交互式虚拟场景扩展到万千领域――化学、生物、物理、量子,当然应用最大的是航天研究。
“这个你说了好几遍了呦。”江辰懒懒地回答。
“哎,这不是每次都觉得好笑嘛。”骨头嘿嘿一笑,还是那张十分阳光的笑脸。
两人边聊天边走近电梯,江辰特别积极地跑去按下157层。他们现在处于大楼的21层,电梯以极快的速度的上升,可是两个人几乎都感觉不到电梯在运动,仿佛在宇宙中快速行进的飞船,没有声音仿佛静止。这样的电梯同穿梭于摩天大楼间的悬浮汽车一样通过悬浮粒子托着向上和向下运动。
电梯中的装饰十分简约,好像曾经在电影中看过的太空胶囊舱 ,两个人旁边还有一位老人,他眯着眼睛,穿着朴素的衣服,正视着前方。他脸上的皱纹像突出的小小山脊,但是他的脸色红润,身体看起来仍旧健硕,岁月的风霜不停地磨损他的肌肤却从来没有磨尽他内心的炽热。
“江辰,其实呀,我有时候觉得航天领域几乎成为边缘领域了。”骨头不再微笑着,反而一脸严肃认真。
“为什么会这么想,最近美国和中国的火星探索争夺战又开始了,各国也是蠢蠢欲动,争着去太空呢。”
“可是,这种太空竞赛就好比上个世纪苏联与美国的太空军事竞赛,巨大的投入,巨大的浪费,为了扩充军队实力,争夺星球资源,无非就是那几种目的罢了。你想呀,二战之前,人们连上天这种事情想都没想过,可转眼间,加加林就成为太空第一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竞争愈演愈烈,最后苏联解体,我们国家进入了太空探索阶段,可是技术方面也始终没有很大的突破美苏两国,太空时代的歌剧就这样终止了,随后进入的是没人预料到的信息时代,再之后是智能时代,我们不再在太空中手舞足蹈,又回到地球上躺在信息化和智能化造就的巨大摇篮里。有人曾说太阳系会是人类文明的坟墓,人类会永远地被锁死在这囚笼中,我想也不错。”
“不管这个时代在怎么变化,这一生都想去外面看看的……”
江辰还没有说完,那位眯着眼睛的老人用沉稳的语调说:“别灰心,孩子,太空歌剧时代总有一天会到来的。”
两个人寻着声音看去,可这时候电梯的大门打开了,老人仍旧眯着像两颗小豆的眼睛,面带微笑着,缓缓地走了出去。两个人又互相看了一眼,会心一笑,也走出了电梯。对呀,人类文明怎么可能止步于摇篮呢。
这里的空间跟刚才上来的地方有天壤之别,抬头看到的,是立于苍穹之上的星空,这泛着幽蓝色的星空并不是在陆地上看到的星空,这种景象好像是处在一艘在宇宙深处孤独航行的飞船中,只不过飞船的顶部是透明的。无数的光点点缀出的一幅泼墨般的画面,像一粒粒珠子散落在宇宙这个巨大的盘子上。再深处是无尽的深空,看着它便有一股强大的吸引力,好像站在黑洞的视界边缘,正在堕入深不见底的黑中。
这迷人又可怕的星空是由哈勃天文望远镜拍摄时时上传的图像,仔细看可以看到有些星星渐渐隐去又泛出星光,有些星星却是永远睡着了再也没有眨眼。
尽管已经欣赏多次了,可两人还是会被这样的景象深深勾住,他们边走着边转着身子,头上的星空也好似转动起来。两个人踏着不紧不慢地步伐,观察到两边的VR座椅都坐满了人,座椅上的人平躺着,脸上的洋溢着笑容,座椅的电线和接头连接在人的太阳穴位置,这是一种单纯意念进入环境的体验,但是这比手脚控制眼睛看的体验更加真实,好像一个想法被植入你的大脑皮层甚至烙印在你的基因组中:我在星空之海中,我在宇宙之壳中。旁边围着一群人焦急地等待着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觉得今生体验过太空之旅就心满意足死而无憾了。
江辰显然不满意这种现象,他催促骨头快点穿过这疯狂的人流:“虽然现在科技发达到这种程度,我仍就想要亲自去太空看看。沉浸在虚拟中不过还是虚拟罢了,真正的太空是迷人而又黑暗的,那样的环境没几个人能待的下。”
“是呀,宇宙可不是童话呦,不过我同意那个老头说的话,哪怕来的晚一些,太空的歌剧时代会到来的。”骨头嘿嘿笑着,没有刚才的严肃,反而眼中流露出希望。
“你看那里~”骨头向着一个角落指去。
角落中是刚才那位眯着眼睛的老人,他站在人群中但他好似看不见他们,有几个人推攘了他几下,他也只是静静地站着,聆听着宇宙之音。
两个人逐渐向老人走过去,老人的听觉十分敏锐,两人还未及他身前,他便说道:“是惊讶我这样一个已经失去光明的耄耋之年的老人竟然会如此热衷于宇宙和星空吗?我这双眼睛已经看不到太空歌剧时代的到来了,但是孩子,你们是新的希望。我是旧时代的人,见过那个迈向宇宙的婴儿时代 ,新时代没有载我这样一个旧人的船,你们却是新时代的舵手,把船开向未来吧!”
骨头冲江辰会心一笑。
江辰眼中也变得坚毅:“对,会来到的!谢谢你,老人家。”
江辰又想起了那双眼睛,那双忧郁充满了故事的眼睛,那双闪动着星光的眼睛,那双相信宇宙不孤独的眼睛。
江辰又想起了那个叫韩左颜的女孩,她是那种在人群中一眼就看到就会念念不忘的人,她的短发给人一种清爽感,她简约的白色衬衫给人一种随和感,她时笑时隐有种让人捉摸不透,她给人一种出奇的静,静若处子,静如溪流,好像把一切隐藏在心里。
江辰又想起那天,他还不是一个航天专业的学生,他本想将一生投入法律事业,可那一天改变了他的一生。
4.12号是当时确立的国际载人航天日的一百周年,这一节日是为了纪念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登陆太空而确立的,作为上海一所学校法律专业的大一学生,他因为足够优秀有幸被选入去望舒台的参观。他那时一直在忙自己的法律英语学习,本来不期望这次去北京的参观,但是好朋友骨头也在北京,两人便想约借此机会聚一聚。
去往北京的一路,他内心毫无波澜,从小在妈妈爸爸的熏陶下,他其实是对星空、物理十分熟悉的,就好像你每天主食都是白米饭,总有一天你会吃腻的,太熟悉而丧失了新鲜感就好像你就住在大海边,以至于对大海的也渐渐丧失了感觉,身边的人和事是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可望舒台竟然成为了改变他一生的地方,在记忆深处,他还记得璀璨的星光下,她在人群中也熠熠闪光,仿佛启明星在召唤迷路的人。她的手轻轻地将银发(星光洒落下的颜色)的别到耳后,眉头紧蹙,陷入无人知晓的往事中。他被老师叫到他上发言,他并没有过多顾及,说道:“宇宙虽然很吸引人,可不过是一个巨大的漩涡,我们在漩涡上苟且偷生,指不定哪一天就坠落下去再也没法回头。甚至,宇宙都是孤独而无爱的,这样艰难的宇宙大社会中活着真是一种幸运。仔细想想,两个人现在离的那么近,可出了地球,出了太阳系,光年之外,多孤独啊。”
人群中她的眼神看过来,身影渐渐走过来,轻柔的声音答道:“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哦,哪怕光年相隔,仍然有爱。迈入宇宙是人类文明走出摇篮时代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而这一步需要勇敢地迈出。宇宙不孤独的,有你,有我,有每个人我们爱的人,足够了。”
时至今日,他有时候还总是重复她的话:宇宙不孤独的,有你,有我,足够了。自从那天,他都迫切见到她,这种一见钟情的感情好像蓄谋已久,好像漂泊到宇宙中被拉回了的灵魂。
你偷走了我的每一份快乐,
把它变成了天上的每颗星星。
你抬头,
整个宇宙向你闪烁。
“我帮你找到了,她喜欢什么哦。”骨头的话让江辰从过往中拉回来。
“是什么?”前几次骨头也跟他说过她的很多情况,比如是同一专业比他大两级的学姐,自己一个人住着,名字叫韩左颜等等。
“红色的蒲公英。”他嘿嘿一笑
“就是那个逐渐在全球各地种植的红色蒲公英?”
“对的,就是它。我觉得你应该……”
骨头的话还没说完,只听见“呲”的一声,头上星空闪烁的画面消失了,接下来是一片黑暗,仿佛整个苍穹塌了下来。再接下来,是闪烁的雪花信号和刺耳的噪声,一张风霜之容出现在上面的画面上,一张军人的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