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光阴如梭,一转眼已为人父三年了。这其中有听到第一声啼哭时的惊喜,有听到第一句爸爸时的感动,有宝宝任性时的无奈,更有酸甜苦辣,但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为人父的甜蜜与幸福。
从宝宝呱呱坠地,就开始面对宝宝的教育问题,总想把最好的给她。从她匍伏学爬,蹒跚学步,牙牙学语,一直到今天开始上幼儿园了,一路过来总结对她的教育其实就四个字: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出自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一般有两种解释,其一: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其二: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孝顺,有的不肖。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这就叫“有教则无类”,简称“有教无类”。而在我认为第一种解释并不够全面,第二种解释就有些不够现实,如此两种解释并不能够完全展现孔子的伟大光芒。
现实社会中差别是无处不在的,例如性格,喜好,智力,贫富等等。而这些就是我们每个成年人,也包括每个孩子所要面对的当下客观现实。如果企图要通过教育消除这些差别,让世界只有一个声音,只有一种颜色,只有一种思想,且不论现实与否(其实老师们再怎么努力的教,孩子们考试也不会是一个分数),这样的世界还能精彩么?这一定是与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实事求是背道而驰的。另外的一种的解释“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固然没错,但是个人觉得并没有把孔夫子光辉的思想全部解释出来,因为这仅仅只是针对了教的对象的无类,对教者本身,教的方式还没有无类。
现班门弄斧将本人的理解的阐述如下,希望能将孔老夫子的光芒尽我所能的展示一二。更希望我的浅见能对大家有些许的帮助,与大家一起开拓思路。
“无类”简单来说就是不固定,不固化,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意思。首先“有教无类”对于教育者来说,这不是固定是哪一类人的事情。比如就不能把教育只是简单的推给老师,不能说孩子进了学校,教育就完全是老师单方面的责任了。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的老师还有家长,朋友,更有生活。孩子身边,尤其是与孩子密切相关的每个人都可以是孩子的老师,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甚至不仅仅是人,孩子眼睛看到,耳朵听到,身体接触到的任何一样事物其实也都能成为孩子的老师。只要是对孩子能起到帮助作用的,对孩子有益的人事物都可以成为孩子的好老师。我们每个人的所学所知都是有限的,只有如此,孩子才能获得更广泛,更全面的知识。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位老师并不一定说要有多么渊博的知识,要有多么响亮的名气,要有多么崇高的地位,只要相对孩子来说是有长处的,就可以成为孩子的老师了。正因为孩子的老师不是固定的,这就要求我们,特别是孩子每天能接触到的身边的人,尤其大人们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表情。尤其当孩子还小,是非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时候,我们的言行喜好态度语气表情等等都会对孩子相应的脾气性格言行产生极大的影响。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我们自己在不断学习不断调整自己,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我们也要尽量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慢慢的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长处,把每个人虽然不完美但其实也有某个地方可以当孩子的老师这种思想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孩子。这样对培养孩子形成谦虚,包容,懂得尊重每一个人的品德都会有所帮助。注意这不是说要刻意打压孩子,要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而是当孩子骄傲,目空一切的时候要让他知道,旁人即便是他看不起的人的身上也有可以成为他师的地方,帮孩子除去高傲的心。当孩子自卑,沮丧的时候也可以告诉孩子,你有你的优点,有长于别人值得别人来学的地方,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不卑不亢,既不妄自尊大,亦不妄自菲薄。君子以厚德载物,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对孩子以后成为有担当的人一定是有好处的。君子可不是说一定是某类人的事,君子依然也是无类的,男孩,女孩,聪明的,不聪明的,各行各业的人都是可以成为君子的。
其次“有教无类”对于教育的对象来说,不管是谁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力这个固然没错。但我觉得更为重要的是,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把孩子教育成为某类人,更不是要把孩子给定型了。不是每个孩子都一定要成为科学家,艺术家,运动员,金融家。每个孩子都是无类的,都有着不同的个性,兴趣,能力。教育必须要尊重这个现实,要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当然这个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的配合。而且一定要注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不断的变化,依然是无类的,一定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变化来及时调整教育的策略。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白对于别的孩子好的不一定会适合自己的孩子。要少一些攀比,少以别的孩子为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其独特的美,都是最棒的。以孩子自身为重点,别的孩子至多只能参考,只有适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佳的。
再次“有教无类”在教育的方式上来说就更是无类的了。现在经常在说快乐教育,仿佛无论怎么教育就一定要让孩子快乐。可是每一个人其实都知道,生活必然不会只有快乐,还会有挫折,悲伤,愤怒等等百味陈杂。一个从小到大只体会到快乐的孩子,今后要如何面对挫折呢?尤其当孩子的快乐是来自无限制的满足他的时候,一旦有一天得不到满足了孩子是很可能采取极端的方式的。温室的花朵将来是很难经历住社会中风雨的考验的,适当的挫折教育对培养孩子坚韧的品格是会有好处的。孩子思维还没有成熟,并不能完全正确的判断好与坏,现在觉得快乐的事情对其未来的发展却不一定有好处。如果只是让孩子凭着并不成熟的喜好自己去选择而不加以引导的话,很可能将来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会反过来说为什么当初不对他严厉一些,为什么不多管着他一些,而让他的竞争能力这么的差。呵护是爱,磨练其实也是爱,表现方式不同,但用心是一样的。曾今在游乐场遇到一个孩子想玩一个已经有别的孩子在玩的玩具,家长就说自己去想办法,于是这孩子走上前去就抢家长却一点也不制止还美其名曰这是在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现在不少家长确实有这样的问题,只希望孩子有竞争意识,却不顾竞争的方式,把这个叫狼性教育。其实所谓狼性,更重要的在于团队精神。独狼的竞争能力其实并不强大,落单的孤狼是很容易被更强大的对手所消灭的,但是当懂得合作,懂得分工,懂得牺牲奉献的个体聚在一起成为一个团队的时候却能够所向披靡。在教育的过程中,其实并没有一种教育会适合所有的孩子,也很难有一种教育会永远都适合孩子,所以需要根据不同的孩子,根据孩子不同的变化及时来调整教育的策略。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能一味只以家长的身份来和孩子相处,这个身份是要根据需要不停的转换的。可以是孩子的朋友,孩子的老师,孩子的磨炼的制造者,也能是孩子的学生。
以上就是我对幼儿教育的一些浅见。有教无类,其实就是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谁是教育者,教育的方式,以及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孩子会有其不同但是同样精彩的未来。这个同样精彩其实依然是无类的,会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展现出不同的形式,但却不会改变其精彩。这其实也是儒家所说的大同,大不同而大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