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听到新闻:男生为了追求女生,摆下心形蜡烛,搞了好大阵仗,围观群众无不心动,唯有女神无动于衷,拒绝交往。这种堪称“直男强撩”的表白方式,除非二人早已芳心暗许,否则如此突兀表白,怕是被拒绝的可能远远超过欣然应允吧。
直男常常忽略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心理建设需要一个过渡期,过分单刀直入只会引起反感。今天我们安利一个提升,叫做“登门槛效应”。
01“登门槛效应”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目的是说服两个居民区劝人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在第一个居民区时,直接向人们提出这个要求,结果接受的比例仅为17%。在第二个居民区,选择不同的方式,先提出一个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即: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几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办了。几周后,再向这些人提出竖立:“小心驾驶”警示牌的要求,结果接受者竟占达到了55%。这就是“登门槛效应”。
人们喜欢给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好印象。在安全驾驶请愿书上签字的时候,居民就默认了自己支持安全驾驶的身份,获得了身份认同。为了维护这样的身份,同意竖立标语牌也就不难理解了。
好啦,我们已经了解了“登门槛效应”,生活中它能帮我们解决哪些问题呢?
首先,改善人际关系。比如直男追女神,直接表白要求成为情侣,缺少心理过度,往往会被拒绝。如果我们迂回战术,先提出成为好朋友的要求,女神就没有拒绝的理由了。
其次,自我激励。旧的陋习不容易改变,尤其是我们习惯了陋习带来的舒适感。违背以往的规律,让我们难以下决心改变。运用登门槛效应,给自己设定一个很小很容易达成的目标,像登台阶一样,逐个完成挑战,实现目标。
最后,营销策略。推销的难题往往在于人们对陌生人的界限感。一个熟人安利你一件东西,我们通常会心怀感激,如获至宝立马去买。但换成是陌生人,我们就会担心上当受骗。利用登门槛效应,不急着推销产品,而是先跟客户熟络,从陌生人变成熟人,界限感消失了,推销成了推荐,购买产品也就顺其自然了。
02“拆屋效应”
说完了“登门槛效应”,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看似矛盾的“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在《无声的中国》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拆屋效应”。
人们会在拒绝别人的请求后,往往会产生愧疚感。这时候,如果对方再提出一个相对较易接受的要求时,出于弥补对方的心理,常常会选择尽量地满足他,而不太愿意连续两次摆出拒绝的姿态。
我们再拿直男表白被拒一事做例子,女神拒绝了直男交往的请求,心生怜悯。这时候,如果直男改口,询问女神可不可以一起吃饭。那么女神同意的几率会很大。
在拿制订计划,比如健身、减肥吧。你的朋友邀请你一起健身,“敢不敢365天每天晚上跟我一起去健身房苦练两个小时?”肯定会吓得你连连拒绝。这时候如果对方改口:“那我们就这周每天去半个小时吧!”试想一下,你还会再拒绝吗?
好啦,“登门槛效应”和“拆屋效应”我们就聊完啦,快点实践起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