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男性作家的作品大多体现对于宽宏故事架构厚重的感受力,那么我认为女性作家的作品更多映射的是无与伦比的智慧。站在一位男性读者的立场去阅读一些女作家的作品,有时候我会惊叹,为什么她们对个体情感的纠缠,对她们生活的周遭怎会有那么深刻的洞察力和细致幽微的思考?这么多年以来,看过的作品非常多,以下4位女作家的这些作品,强烈建议大家可以耐心阅读,用心感受并有所得。
No.1柴静《看见》
“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我只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因为工作原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漫溢出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这4位女性作家的书,你一定要看
这本书是柴静对10年媒体生涯的总结,在她身上,我们每一个曾经自称或者现在仍然自称为文艺小青年的人总能从字里行间看到亲切的共鸣。
比如她在进入电视台初期时由于业务水平不够扎实,拖累了身边一票的同事。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她写“上班时只有在洗手间,我能松垮两分钟。我尽量延长洗手的时间,一直开着龙头,一边深呼吸,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我知道自己身上已经开始散发失败者的味儿,再这样下去谁都会闻出来了——在动物界,你知道,只要你散发出那样的气味,几乎就意味着没有指望了,很快,很快,就会被盯上,毫不留情地被扑倒在地,同伴会四奔逃散,甚至顾不上看你一眼。”
就是这样,不断挫败不断反思不断成长,不同于其他所有传记类的记录文学。整本《看见》没有任何自我的标榜,反而是异常冷静却又不乏温情的记录了那些给作者留下印象深刻的“人”,通过了解他人,更好的了解自己,越是了解自己,就能够更好的从立体的角度关照他人。
“人是一样的,对幸福的愿望一样,对自身完整的需要一样,只是她生在这儿,这么活着,我来到那儿,那么活着,都是偶然。万物流变,千百万年,谁都是一小粒,嵌在世界的秩序当中,采访是什么?采访是生命间的往来,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越深,反之亦然。”
No.2庆山(安妮宝贝)《莲花》
“一张《喜马拉雅》的原声碟,是在拉萨的一家小店里购买。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前半部分,塞上耳机,大部分时间听的是《喜马拉雅》的第二首Norbu.有时是第十一首karma.两段曲子伴随很长时间。音乐带来的回忆隧道,联结蓝天烈日,冰雪清泉,以及莽莽峡谷中抵达的偏僻村落。在高原地区与自然血肉相联的深刻感受,是一种植根。我知道,它对我的人生非常重要。”这4位女性作家的书,你一定要看
这本书写在安妮宝贝穿越重重险境,抵达西藏墨脱之后。一位女性首先有这样的尝试就是了不起的。
在书中,每一位主人公都完整的经历了人生的绝望,无边的黑暗和挣扎。最后通过一段生死的路程获得自我的救赎。文字清静优美,就像热带雨林中潮湿绵密的花瓣,让人流连忘返。
每一个个体遭受的黑暗面是不同的,因此每个人在阅读《莲花》这本书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感知,但是最终大家又会随着主人公最终的走向与自身回忆到的伤痛完成和解。
终究,这还是一本可以给大家带来正念力量的美好作品。
No.3杨绛《我们仨》
“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为有我们仨。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有了。剩下我一个,又是老人,就好比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顾望徘徊,能不感叹“人生如梦”,“如梦幻泡影”?”这4位女性作家的书,你一定要看
只有建立了家庭生活的人在阅读本书的时候才更能够感同深受。写这本书的时候杨绛女士已经92岁了。此前我一直排斥读这本书,是因为我很不想看到悲凉和伤感。但是真正开始阅读的时候,你会发现,悲凉和伤感固然是有,但却有着极度清醒的克制。更多的,是超然物外的淡然。
男人,绝对写不出这样的书。因为一小杯牛奶。一杯黄酱和一顿让自己自豪的饭菜,这样朴实温情的细节。男性的世界大部分是回忆不到的。在杨绛先生的笔下,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看似不一般的家庭与一般的家庭别无二致的烟火气。
唯有爱,生生不息。
No.4萧红《呼兰河传》
“晚饭一过,火烧云就上来了。照得小孩子的脸是红的。把大白狗变成红色的狗了。红公鸡就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子,往墙根上靠。”
这4位女性作家的书,你一定要看
小时候看到小学课本里萧红写的火烧云只觉得作家想象力真丰富,有这闲心看云彩生活一定很可乐。
后来看《呼兰河传》,才明白作者心中的苦和悲凉。
“若赶上一个下雨的夜,就特别凄凉,寡妇可以落泪,鳏夫就要起来彷徨。
那鼓声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个迷路的人在夜里诉说着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着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爱的母亲送着她的儿子远行。又好像是生离死别,万分地难舍。
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
读到这里,想起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里扮演萧红的汤唯穿着破旧的棉衣趴在日本寓所油灯下寂寞发呆的场景。
萧红小的时候亲爸亲妈都不喜欢她,唯一喜爱她的爷爷在她刚刚明白什么是被爱的感觉之后匆匆离世。后来,爱人离弃,怀孕改嫁,病死他乡。一辈子不曾感受一份有始有终的温暖。因此在《呼兰河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呼兰河城内的每一个人都仿佛生活在悲苦当中无法自拔,无法自拔却又需要用力的活着,
但是想想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爱,知道了什么是恨,知道了什么是思考,知道了认认真真做自己。就算是最终悲苦的死,也比麻木不仁的活要好很多吧。
“我不能决定怎么生,怎么死。但我可以决定怎样爱,怎样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