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的大学那些鼓舞青春的文章大学生世界
我的普通话学习-后来我们长大了(22)

我的普通话学习-后来我们长大了(22)

作者: 晨宁Chinadoll | 来源:发表于2017-10-18 20:58 被阅读340次

    后来我们长大了(1)-(14)
    后来我们长大了(15)
    后来我们长大了(16)
    后来我们长大了(17)
    后来我们长大了(18)
    后来我们长大了(19)
    后来我们长大了(20)
    后来我们长大了(21)

    虽然专业是英语,但其实我对中文也特别热爱,可我一直搞不清楚前鼻音和后鼻音,真是觉得有点沮丧,其实高中毕业我都没有真正分清前后鼻音,这在我小学时就是心中的痛了。大一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上我对学习普通话的热爱,我就开始了学习计划。

    学校小卖部里都有卖报纸,在一番选择后我最终选定了《环球时报》。首先,《环球时报》是一个权威媒体;其次,里面的信息内容不仅有新闻还有各国文化,甚至有中英文对照的板块。没记错的话,那时每份报纸是1.5元,价格到现在都没有变。于是我决定通过读报纸加强自己的普通话。诺贝尔广场那儿的小卖部里有卖报纸,看来看去还是觉得环球时报最好。

    读报纸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我几乎是每个字都会读出来,有时实在读累了就默读,但一定会动嘴皮子全读一遍才算真正读完一份。在读的过程中如果不确定一个字的发音,我就做上记号过一会儿就查。报纸上比较少有生僻字,大部分都是前后鼻音。就这样,几乎每天我都会读报纸,一看到不明确的字就查字典,查完了不仅在字典上做标记还在报纸上写上字的发音。

    查了一段时间的字典,我慢慢记住了一些容易混淆的前后鼻音的字的发音,虽然是因为反复看才记住的,但已经对前鼻音有了更深的认识。晚上我会坚持听10点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重播的《全国新闻联播》,边听边体会。

    有了这样的基础,在有机会回家时,我就看《新闻联播》,以倒推的方法悟出了in和ing的发音区别。比如,我通过经常查字典知道了“民”是前鼻音,就仔细听新闻联播播音员是怎样发这个音的。同样的,我也专门挑了些后鼻音的字,听播音员们怎么发。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竟然发现了其中的奥妙。比如人民的“民”min字,播音员在发n音时会收,而发“明”ming就不会有n的收音。因为他们的发音特别标准,播音腔比一般说话要夸张,所以n和ng的音特别明显。最后我终于知道怎样发音了。分清了前后鼻音是我大一最骄傲的事之一了。

    这个学习前后鼻音的过程,应该就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实例吧。其实一开始并没有期待太多,只是单纯地想要把欠缺的方面做得更好,没想到就做到了。不过,有一个关于《环球时报》的囧事要说一说。

    这份报纸不仅帮助了我了解国内外大事还给我好好上了一课。有一次我看到报纸上的一个英文报道,内容是关于京都议定书的。大一的我自以为知道的很多,只记得东京的英文名是Tokyo,所以看到Kyoto就觉得“哎呀,这不是错了吗?”,完全没仔细想那个“京都”到底是不是东京的意思,就到诺贝尔广场附近的电话亭一个电话打到了北京《环球时报》。对方借了电话听了我的描述后,淡淡地说了句:“没有错,那是京都,不是东京。”当我听到这个回答时,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太囧了!

    想想对方真是太给我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丫头面子了,也没说其他话,语气里也完全没有轻蔑的语气,而只是一般的陈述语气,现在想起来,不愧是权威媒体的人,完全不会鄙视我这个啥也不知道的学生……呵呵。这样一个大笑话让我知道了,在下定论前多做些功课是多么重要,多掌握知识是多么重要!

    报纸和广播,可以说是大一生活的两个很重要的伙伴吧。经济之声在每周日早上都会有一个叫魅力DJ秀的节目,主持人一般是在校的大学生。每期的主持人都不一样,他们在节目中都会讲一讲自己的学生生活的感触,然后推荐一些好听的歌。

    也许同样是学生吧,他们推荐的歌我都很喜欢,可米小子的《青春纪念册》我就是在这个节目里听到的,青青生日时我还给她唱了这首歌。说到生日,那一年我生日,寝室里每个人都给我买了一些类似挂饰、发夹之类的小东西。应该都是在沈家里淘来的,东西虽小,可我特别感动,这就是简单的幸福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普通话学习-后来我们长大了(2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foe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