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984747/456603adc9dbb3f3.jpg)
今天和一个朋友交流,他很失落地抱怨说自己辛辛苦苦、任劳任怨一年,老板也曾给他画了很大一块饼,但是到年底评价时却只给了一个C,许诺的升职也给了别人,对此他很沮丧。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困惑,以下几个角度也许能给你点启发:
凡事理清标准 在工作中保持沟通
做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将计划达成的目的和标准在事先沟通清楚。看似简单却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事情,谋定而后动,明确方向才不会南辕北辙。
很多职场人会说我自己问心无愧就好了,事实上这是典型的标准模糊问题。我们工作是为了达成组织需要的共同目标,而不是各自为政,达成自己认为的效果。
其次,人都有自我合理化的心理倾向,没有客观的尺度就无法衡量我们真正的工作成绩。
另外,沟通是贯穿整个工作流程的事情,不仅仅在开始时,在过程中也要保持信息畅通。“做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意思就是不能和上级紧密联系,付出再多也很难让领导满意。
有意瞄准 无意射击
领导为了激励员工,尤其是对晋升敏感的员工,一般都会以升职加薪作为手段,增加员工的积极性。但是落实在最终结果上,影响的因素就太多了。工作成效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对组织的忠诚度,协调沟通能力,外部客户资源,甚至上层路线走得好,都会决定某个人是否有机会被提拔。
所以眼前能否晋升属于“比较计划”,它建立在和外部人与物的竞争,而我们更多需要建立的是“成长计划”,就是自己和自己比,取得了怎样的提升,后者对我们来说现实意义更大。
罗胖在跨年演讲上说,我们应该保持“有意瞄准,无意射击”的状态,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成长,而对待晋升是无意的争取,一次不行等待下次机会,努力到位总会达成心愿。
用力过猛的背后 是自我意识的放大
很多职场新人或初入新职场的人,都不免陷入用力过猛的怪圈。很多工作讲究完成的火候和尺度,过犹不及。
很多苦干实干,其实就是用力过猛的直接表现。而用力过猛很可能是自我意识的放大,我们太专注内心世界想要达成的目标,而弱化了与外部世界信息和能量的沟通。别人的建议和组织的要求我们也一概屏蔽在外,会给同事和领导造成主次不分或者协作配合度低的误会。
我们的工作需要将自我与组织充分融合,建立行云流水般的和谐才能保证这个机制的运行。对此,我们需要放松心情,将自己放小,更多思考如何将自己与组织建立连接,让组织目标和意图顺利流转在各个环节。
正值年底,对于很多评价工具我们需要客观看待。本质上讲任何评价工具都是指向未来的,也就是激励员工而不是打击使员工消沉的。如果有些评价一定要有优良中差的比例分配,倒不如看看具体评分对应的标准是否真的反映了我们的不足。建立成长型思维,将每次痛苦都当成滋养我们的能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