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圣贤书友会读书
《论语•公冶长篇》|| 交友的理想状态

《论语•公冶长篇》|| 交友的理想状态

作者: 唐古拉的呼唤 | 来源:发表于2022-09-20 21:58 被阅读0次

5.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译意:
孔子说:“晏平仲擅长与人交朋友,时间久了,大家都很尊敬他。”

晏平仲,名婴,字钟,谥号“平”。春秋时齐国大夫,传世有《晏子春秋》一书,史传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足智多谋,刚正不阿,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比孔子年长,可以说是孔子同时代的前辈。晏子对要任用孔子这件事持有疑虑,换现在的话说就是他排挤过在仕途上同样有声望的孔子,但孔子对其还是持客观地评价与赞扬,此也可见孔子的品格的高洁。

孔子赞许晏婴什么呢?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不仅能长久相处,而且能一直保持谦恭的态度。

一般人相处的时间久了,往往不是更亲近就是不相往来了,也就是非亲即疏。一则是相处时的性情相和或是相背所致,另外就是交友的目的,以利交,抱着某一目的去与人打交道,则随着利益关系的结束,人与人的交往也必将终止。因此要以德相交,“德不孤,必有邻”,有良好的品行与声望,自然吸引人来与之相伴。俗话说,种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也是这个道理,本身具有了美好的品质,不断地提升自己打磨自己,当然会吸引那些同频的人来。

而且彼此熟悉后,说话或行事就没有了最初的恭敬与谨慎,容易失了分寸,无所顾忌地开玩笑或者挖苦戏谑,经常不分彼此并没有不尊重的意思,但表现出来在外人看来却很唐突。《里仁篇》中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就是说做人要保持恰当的距离与分寸感 ,使彼此有自由的空间与个体舒适的距离,这样才能维持长久的良好关系。

对待家人也应该如此,很多的家人或者夫妻到最后反目成仇,就是因为是家人是最亲近的人,没有了顾忌没有了约束,以致行事失了公允有了偏颇,小小的问题积累起来就成了消不掉的顽疾,到最后酿成无法消散的苦果。

张居正注:孔子说:“朋友五伦之一,人所必有者也。但交友者多,善交者少,惟晏平仲则善与人交,而能得其道焉。何也,人之交友,起初皆知相敬,至于既久,则习狎而怠忽矣!怠忽则必生嫌隙,嫌隙既生,交不能全矣。平仲之与人交也,始固相敬,至于久而亦然,不以其习狎而生怠忽之心,故交好之义,始终无替,此平仲之所以为善与人交也。”

这也是基于孔子对人的细微而敏锐的观察,帕斯卡说过,“一个人的理解力越强,越能发现别人的新颖独到之处。普通人找不出人与人之间的任何差异。”也许我们普通人发现不了这些藏匿在日常生活的闪光点,但圣人都指出来了,我们也当学习这种善与人交的本领,以使自己也能达到这种理想的交友状态。

相关文章

  • 《论语•公冶长篇》|| 交友的理想状态

    5.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译意:孔子说:“晏平仲擅长与人交朋友,时间久了,大家都很尊敬他。” ...

  • 《论语》日日谈 第27期

    《论语》日日谈 第27期 本章为《论语》:公冶长篇第一章 【原文】 子谓公冶长①:“可妻也②。虽在缧绁之中③,非其...

  • 《论语》公冶长篇

    《论语》前四篇是孔子思想的纲要,学、政、礼、仁,即讲个人修养,又讲学问应用,可见孔子注重个人修养,但同时也重...

  • 《论语》——公冶长篇

    选三则来体现孔子对于“入仕做官”的立场:据时势而定,时势达则积极入仕,时势不济则归隐以待。这是不同于道家“消极遁世...

  • 《论语》公冶长篇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zhuō),何如其知也!” 注释: ①臧文仲:姓臧孙名辰,“文”是他的谥号。臧文仲历...

  • 论语·公冶长篇

    5.1.子谓公冶长[1] ,“可妻[2] (qì)也。虽在缧绁[3] 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4] 妻之。 译文...

  • 《论语》公冶长篇

    《论语》的公冶长篇不同于前四篇,大多是对人的评析,多章为师徒之间的讨论,使语录体充满生机。 孔子的学问之道,多以用...

  • 《论语》公冶长篇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孔子的教育方针是“学而优则仕”,他让学生漆雕开去做官,但漆雕开因为觉...

  • 《论语》公冶长篇

    《公冶长》篇共计28章,内容以谈论仁德为主。在本篇里,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此外,本篇著名的句...

  • 【王鹏翔论语札记92】快来看孔子如何选女婿!

    原 文 《论语公冶长篇》 5.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lei xie)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公冶长篇》|| 交友的理想状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fzc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