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本是万家灯火团圆的日子,然而今年的春节却令人格外心酸,“新型冠状病毒”六个大字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雾霾,沉霭霭的笼罩在全国城市的上空。
务工返乡的大量人员流动将“新型冠状病毒”从武汉带到了全国各地,疫情的快速爆发使原本沉浸在春节氛围全国人民蓦然惊醒,各省随即发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这场疫情攻坚战正式打响。
云南省水富市,这里是云南省最北边的城市,属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的起点,扼守着四川与云南的出入口,自来便有云南北大门的美称。
成凤村是水富市辖下20个村之一,是水富南边的门户,成凤村石罗集镇刚好坐落在与盐津县的交界处,与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的部份乡镇隔河相望,是云川两地附近居民日常生活用品采购场所,人员流动性大,守住成凤村就守住了水富市一半的安宁。
然而村里的形势却格外严峻,九步岩是县口要设置监测点,铜鼓溪火车站也要轮班,大量务工返乡人员的体温及其它症状也要监控,成凤村卫生所的人员编制一共仅有四人,这沉甸甸的担子就这样压在了卫生所所长唐德前的身上,卫生人员不足,防护装备紧缺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
但是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卫生骨干,他始终坚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越是国家困难的时候,我们越要迎难而上”,人员不足,他拉来了放假在家的学医的侄子,亲自加班加点的教学和培训,联合动员村社干部协同配合,装备不足,他便将一次性防护装备严格消毒,重复使用。每天的消杀灭,返乡人员的两次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控,设置入县卡点体温的监测,火车站卡点人员轮班,疫情防控的宣传讲解,每项工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因为人员居住分散,他每天带着体温计十几公里山路的摩托骑行或步行,只为了不落一人,旁边是万丈悬崖,包里装的却是整个村子的安宁。忙碌了一天回到卫生所还要为村里其他病人诊断治疗,时常能够看见在明月高悬的时候他还在办公桌前核对资料,分析情况。就在2月20日晚上11时40分左右,忙碌了一天的他,刚整理完一天的工作资料,准备睡觉,突然电话响起,是同村陈燕打来电话称其87岁的老母亲餐后突发腹部疼痛特别厉害,叫他立即前往诊治,达到检查后疑似胰腺炎,患者年龄大,又有心脑血管病病史,需要立即转诊到市人民医院确诊治疗,否则有生命危险,但是在这个交通管制的特殊时期,没有营运车辆,没有通行证,没有转诊证明,患者一家焦虑不安,他二话没说便将自己刚刚首付买的新车私车公用,将患者送到镇卫生院利用自己熟人熟路的关系很快就办好了转诊手续,将患者送到市人民医院救治,并全程陪同办完住院检查等相关手续,看到病人得到有效救治才悄然离开,这一来一回,天已经亮了,来不及吃一口热乎的早点就又要投入下一天忙碌的工作中。
在他的带动下,卫生所的人员也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积极认真的对待着上级交给的任务,从春节前夕疫情爆发至今,全员全时岗位在线,入监测卡点共监测约3000余人次,参与轮班40多次,返乡人员体温监测2500余人次,累计防疫宣传4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800余份,发热、咳嗽转诊25人次,喷洒消毒地面5000余平方米,覆盖全村22社,全时掌握返乡人员的身体状况,同时做好全村人员心理疏导,增强防护意识的同时避免恐慌情绪的蔓延。
罗兴翠是唐德前的妻子,也是村卫生所的一名普通医务人员,疫情爆发以来由于人员紧张,她除了每天要担任疫情防控宣传和门诊治疗外,打针、输液、药房发药都成了她一个人的工作,还要兼顾家里的生活重担,防控,做饭,家务一手抓,硬是把四十多岁的年纪过出了二十多岁的影子,大年初四是她47岁的生日,没有蛋糕和鲜花,卫生所的工作就是这个生日的全部,国家尚在苦难,个人哪有欢愉?加上在部队参加防控工作的儿子和放假在家的侄子,一家五口人有四个都站在疫情攻坚的前线。
陈顺涛,卫生所年纪最大的医生,在几年前一次上班途中摔伤了腿,从此便留下了残疾,年过知命,行动不便,本该利用春节期间在家和务工返乡儿女团聚,享受承欢之乐的他却每天步行去卡点坚守岗位,一待就是一天,晚冬的天气阴雨绵绵,严寒在这个大地迟迟不肯离去,对于一个患有风湿的五十五岁的人来说,这便是极大的考验,往往一天下来双手双脚都被冻得毫无知觉,但是他从来没有抱怨,没有退缩。
廖荣福,作为刚刚加入卫生所不久的新人,也是所里最年轻的医生,自疫情爆发以来,家,卫生所,监测点三点一线,还要协助邻村卫生所工作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因邻村有两位医务人员被居家隔离),还有家里小孩刚刚两岁出头,上面还有80多岁的母亲常年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妻子多病无法顾全家庭,正是这般境况,他仍然一头扎在疫情防控的前沿岗位上,为守一方水土,做出不懈努力!
这是一个普通卫生所面对疫情做出的抗争,也是千千万万个基层医护人员的日常,正是这来自无数白衣天使的守护,让我们在面对疫情时可以从容面对,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