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变成了一群孩子的“后妈”——半路班主任,一开始我诚惶诚恐,因为原来的班主任是一位经验丰富,充满睿智,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我怕学生拿我和她对比,怕自己做得不好。但是既然学校把这个班交给我,我就只能硬着头皮往上冲了。
我当过两年宿管老师、两年班主任,所以经验不是很丰富,但是却有着一颗爱学生的心,很多时候看到他们存在问题,很想去帮他们化解,可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没有学到位,人生阅历还比较欠缺。我也只能尽力在弥补自己的不足,希望能够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更大的积极作用。
今年当班主任让我感触特别深的是,学生的空心化现象非常严重,不是一个两个孩子存在的问题,而是一群孩子存在的问题。
我今年教授的年级是高一级,几乎学生人手一部手机,手机沦为了他们的玩具,而不是学习的工具,很多人没有自制力,一天之中,空余的时间都是在玩手机,晚上总是玩到很晚,白天到学校就特别困,上课打瞌睡,成为“特困户”。睡眼朦胧,两眼无光,当你和他谈话时,他的眼神既迷离,对人又很疏离。比较难卸下心防来和你沟通。他们也不欺骗你,直接跟你说,他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至少是4、5个小时,跟家人的沟通特别少,讨厌父母长辈的唠叨,整天沉浸在手机为他编织的虚幻世界里。
特别是几个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孩子,他们内向腼腆,你和他们交流,有问就有答,但是也不会多说些什么。我特别能理解他们,父母迫于经济压力,在外面打工,有些跟爷爷奶奶一起住,有些人甚至孤身一人在家乡,孤独感是那么的浓郁,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没有很好的分享对象,生病的时候渴望得到到父母的关怀,却远水救不了近火,如果身边有一两个特别要好的朋友,心事还有人可以分担,如果没有,人是很容易陷入孤独与迷茫的,甚至怀疑人生的意义,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对此,我忧心忡忡。
图片来源:网路既然,命运让我们相遇了,让我成为他们的班主任,虽然我能力有限,但是我也会全力以赴。
为了对他们有更多的了解,我经常在早读课时,叫他们出来聊天,尽可能争取他们的信任,并了解他们内心的困惑,如果他们愿意讲,我就认真听,他们不愿意提及的事情,我也不愿去勉强。毕竟这个年龄的孩子,有属于他们的秘密。
优秀的作品总是有打动人心,直抵人们心中最柔软的角落,让你为之感动、落泪、思索,反照自己的人生,找到生存生存下去的勇气与信心。好的影视作品胜过老师空泛啰嗦的说教,所以我坚持在班会课的时候,给学生播放电影或者一些励志视频,如《可可西里》、《鲁豫有约——阅读的乐趣》、《风雨哈佛路》、《朗读者—初心》、《摔跤吧,爸爸》、《我的名字叫马拉拉》、《用教育重建我挚爱的家园》、《无问西东》(以前的班级还播过《放牛班的春天》、《街头日记》、《冲出亚马孙》、《叫我第一名》等等。每次,我都会陪他们一起看,虽然已经看过很多次,但是我依然热泪盈眶,我相信我的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今年他们看得最认真的是《风雨哈佛路》,电影是真人真事改编的,讲诉的也是主人翁从小到进入哈佛大学学习的这一段经历,丽丝的父母都是毒虫兼艾滋病患者,她从小生活的环境非常糟糕,可是她是个聪明的孩子,她喜欢读书,他们不喜欢身边人只会抱怨生活而不努力去做出改变的状态,后来她的妈妈得艾滋病逝世了,妈妈的死对丽丝的触动非常的大,她妈妈死的时候,连一块像样的墓碑都没有,只是被草草地埋葬了。丽丝决心要改变命运,拒绝命运的摆布,做自己的主人。她重新回到学校上课,成为班里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学生,最拼命的学生,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纽约时报》的全额奖学金走入哈佛大学的校门。
学生的生活比较封闭,很多人都是两点一线,生活中比较少机会去接触和自己生存环境差异特别大的人,通过电影,他们可以了解到,在世界上的其他角落里,有的同龄人深处泥泞,却依然保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自己面前的困境,和丽丝相比简直不值一提,丽丝的精神却是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的。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刘墉老师曾说过,“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力,远征的人,没有落泪的资格”。既然选择了,我们只能风雨兼程。
培根曾有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阅读是一件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事。好的书籍能给人带来精神方面的享受,并且让人充满力量。
成为班主任,我一定会做的一件事就是帮助学生培养阅读习惯,我会把我的一部分藏书借给他们,今年借了120多本,并且号召他们也把自己的好书也拿出来分享,很多孩子事来自农村,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让他们一下子用阅读来代替手机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但是慢慢像他们灌输阅读的重要,以身作则,自己认真看书,积极写读书笔记,在课堂或者课余时间,给他们介绍自己新近看到的好书,引诱他们去看,带动更多的人养成阅读习惯。
图片来源:网络我坚定的地认为,一个喜欢看书的人就算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所以这几年我总是不遗余力地在推动他们重视阅读、喜欢阅读。有时收到以前教过,现在已经上了大学的学生,跟我反馈他们很感激在高中阶段遇见了我,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并且养成阅读习惯。我的内心充满的感动,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引导他们去思考自己人生的价值,去找寻能够激发自己生命热情的事情,并且为之努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与其总是盯着孩子的成绩,还不如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生命的热爱,开阔他们的视野,给与他们更多尝试的机会,而只是简单地指责他们空心化,不努力读书。当孩子们,找到生命的意义,他们自然会去为之坚持、努力、精进自己。
愿家长和老师一起努力,关爱学生,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减少空心化的学生,让孩子们的生命都充满活力,看着一个个孩子,变得越来越好,能够不从大流,遵从内心的召唤,满溢出不懊悔的笃定与从容,坚持做好自己,成为自己,这就是我从教最大的动力。
德国哲学家、德国最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之一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谨以此言勉励自己,不忘初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