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让斑马线现在全国推行。
普通斑马线是白色线。
新型的礼让斑马线是白色加黄色线。
并且加装电子眼和路面上印“礼让行人”的白色大字。
而且对没礼让行人的车辆进行罚款和扣分处理。
其实不管是普通斑马线还是新型礼让斑马线。
它都是行人斑马线。
车辆行驶经过斑马线时必须减速慢行,必要时停车让行。
这个交规在驾照考试时就已经学过了。
或许有些开车的朋友真的需要回去再上上课。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我开车,你走路。
应该是你怕我,你让我才对。
这体现的不仅仅是素质不够。
还有可能存在“我有钱我了不起”的扭曲心理。
通过新型礼让斑马线的新增。
可以看出文明驾驶的规则制度已经不能约束广大驾驶员了。
只能无奈地推出罚款和扣分来规范驾驶员的文明驾驶。
同时也可以透过这种现象来看看本质。
普遍驾驶员的驾驶素质有待提高。
当然也包括我这个驾驶员在内。
做好自己,努力做个中国好司机。
之前也写过一篇关于驾驶员的自我思考.
礼让斑马线的设置是无奈的。
行人和车辆相比,处于弱势。
毕竟人肉又怎么硬得过铁块呢。
行驶过斑马线时,礼让行人是每一位驾驶员的义务。
已经无需过多讨论。
关于对不礼让行人的行为进行抓拍罚款扣分。
我投支持一票。
既然大家做不到礼让行人的自我约束。
只能通过带有惩罚的相关交规来约束大家。
今天主要是聊聊行走在礼让斑马线上的素质。
也就是关于行人的素质。
不管是走路的还是开车的。
其实体现的都是关于人的素质。
走路的人素质不够,开车时体现出来的驾驶素质自然不足。
反之,驾驶素质低的,走路体现出来的素质也高不到哪里。
关于素质,素养,教养是一个很深的话题。
在这里不做过深的探讨。
虽然现在还没有孩子。
但已开始构思设计写一本关于如何培养孩子教养的书。
从性格,礼仪,习惯,兴趣,能力,情感,观念等不同维度。
简单的纲要已经写好了,在以后的日子会慢慢写。
会在公众号上做连载分享。
也当送给未来孩子的礼物。
我父母一辈是普通人。
我也是普通人。
或许以后孩子也是普通人。
不求其能成为人中龙凤。
只希望他可以成为一个在家有教养,出门有素养的人。
这样的一个人我相信他混得不会太差。
有点跑题了。
回归主题:关于行走在斑马线上的素质。
01低头族,请走抬起你的头来。
低头族已是普遍存在。
因为低头而发生的交通事故屡屡见报。
当你过马路时,可否请低头族们收起手机。
抬头看一看路,你走过的不是自家的走廊。
难道你对自己的生命就如此轻视吗?
你不可能约束每一台车辆的礼让。
你需要提高意识,让自己安全通过马路。
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付出的只会是你的生命。
事后再怎么指责驾驶员,惩罚驾驶员对你来说都无法补偿。
02聊天党,请过了马路再聊天好吗?
经常在斑马线上见到几个人,甚至是一群人。
一边聊天一边过马路。
偶然还在斑马线上打闹。
马路是公共的,即是行人的,也是车辆的。
可否请你在经过斑马线时,停止聊天打闹。
过了马路在人行道上慢慢聊。
人行道上没有汽车,就算发生事故也只会是自行车或者人碰人。
最起码你伤得不会太重。
说实话还是为了你的生命着想。
03跟风一族,其实你可以等待下一轮。
开车在路上,很多时候会遇到在人行道前堵车的情况。
因为车主怕被罚款扣分。
只要有行人走在斑马线上会停车礼让。
但有一种情况真的让广大车主头疼。
一波行人即将走完斑马线。
突然又来一位行人急匆匆地走上斑马线。
走完一位又来一位。
马路上的车龙越来越长。
前面的车主怕罚款扣分,后面的车主不断鸣笛催促。
形成了新型的斑马线式堵车。
其实作为行人,你可以等待下一轮再通过。
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不也是等到人多再一起过吗?
而且这样一个人冲刺过马路真的很危险。
左车道的司机看见你,但右车道的司机未必能看见你。
04行人闯红灯。
车辆闯红灯要罚款扣分。
但行人闯红灯最多只是教育下。
其实更应该在观念上进行安全意识推广。
道路有其相关的规则。
红灯停,绿灯行。
不管是车辆还是行人。
你违法了交通规则,代价可能就是生命。
而且发生的几率非常高。
超速,违规超车,闯信号灯等等。
是大多数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
尊重规则,执行规则,事故的发生就会降低减少。
甚至零发生也有可能。
行走在斑马线上的素质。
往小的说是一个人的素质体现。
往大的说是一个人对自己生命的重视程度。
论斑马线上素质的自我提升。
01将心比心。
作为行人,遇到礼让自己的车辆。
心存感谢,并且加速通过斑马线。
或许别人也赶时间。
作为驾驶员,尽量礼让行人。
大冷天的,行人在马路上吹着寒风。
你在车里吹暖气,多等一会又何妨?
02敬畏生命。
作为行人,应该把自己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不管行走在马路上,还是人行道上。
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
你要坚信人肉总是比不过车辆的,自行车你也比不过。
作为驾驶员,行驶在各种道路上。
遵守交通规则,更是尊重生命。
发生交通事故,害的是别人的生命,害的也是你自己的生活。
行走在礼让斑马线上的素质。
你我的素质。
文丨智叔 图丨来源网络丨感恩阅读
文章属智叔原创,微信公众平台(zhishusuibi)首发,如需转载请指明出处并加上“智叔随笔”名字,非常感谢!
也许你还想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