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北京已经进入了寒冬,
一片肃杀,正适合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
于是我们来到了吴哥窟。
这个被旅行书列为人一生必去一次的地方。
旅行视频
1.
十二月的暹粒,雨季过后,天气依旧炎热。
日落时分我们坐上了热气球,俯瞰着大片的稻田和村庄,俯瞰着巴孔寺,遥望着远处被太阳照耀得闪闪发亮的洞里萨湖。
第一次坐热气球紧张的心情,被平稳的飞行和大地的景象所平复。
俯瞰巴孔寺 暹粒热气球以这样的角度看着这片大地,总觉得它无比的安详宁静。仿佛千百年间它都不曾改变,会变换更迭、轮回往复的只不过是大地上的文明和生命。
这里曾诞生过一个伟大的文明。吴哥窟,曾代表着这个文明恢宏灿烂的最高峰。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寺庙总共历时35年才建成。
清晨,护城河的水像一条发亮的带子,环绕着一片绿洲,绿洲上矗立着印度教须弥山金字塔式的建筑。吴哥窟也就是这座通常被人们称作小吴哥的寺庙,它是吴哥古迹群里唯一一座面向西方而建的寺庙。
吴哥王朝主张君权神授的思想,吴哥窟的建造既是为了祭祀印度教的保护神毗湿奴,同时也作为国王苏耶跋摩二世的陵寝。
小吴哥每天,太阳从寺庙的后方升起来,把吴哥寺的倒影映在寺前的水池中。
吴哥古迹的寺庙,布局大致相同,在进入主建筑前有一条长长的引道,道两旁设有藏经阁。真正的主殿往往只占寺庙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甚至比三分之一还要小。目的是要朝圣者在进入主殿之前整理好自己的心绪,怀揣着虔诚的心进行祭拜。
吴哥窟的引道尤其漫长,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一同走在吴哥窟长长的引道上,烈日当头,这是一段痛苦的朝圣路。
原本吴哥窟的行程该安排在临近黄昏的时候,这个时候参观会舒适很多,但我们旅行的第一天正好赶上有什么大人物来参观,很多景区不对外开放,因此被迫打乱了计划。事实上吴哥古寺庙的参观,对光线要求很高。不同时段寺庙以及庙中的雕刻呈现出的色彩样子都是不一样的。
吴哥王朝早期的主流信仰是印度教,到后期才改信佛教。所以包括建于12世纪的吴哥寺在内的很多寺庙,都是仿照印度教的宇宙中心须弥山建造,雕塑壁画反映得也都是印度教中的神和神话故事。
一层回廊壁画“搅拌乳海”神话故事吴哥寺分三层,一层比一层高,每一层都有回廊环绕。第一层一面回廊上讲述了阿修罗和神共同拉动Naga蛇身从而搅拌乳海诞生吉祥天女的印度教神话故事。这个故事也构成了整个吴哥建筑的世界观。
除了这些史诗般的壁画,吴哥寺里还有随处可见、造型不一的女神像。
吴哥窟的最顶层,寓意着天堂,过去只有圣僧和国王可以爬上这一层。这里的台阶陡峭,与地面呈80度,并且每级台阶只能容纳成年人的半个脚掌。即便是国王也只能靠自己手脚并用地爬上去。
曾经一对儿法国夫妇来吴哥游玩,女孩儿不幸从这最高一层的台阶坠落而亡,悲痛万分的男孩儿在这一面的阶梯上建造了扶手。
爱情天梯它被称为爱情天梯,今天虽然景区已经为游客搭建了安全的扶梯,但这个爱情天梯至今仍保留在这里。
走在吴哥寺里,也许在某个角落,你会捕捉到石缝间留存着的一个古老瞬间。
你听到武器碰撞发出的声音,听到人们的嘶喊和哀嚎,看到有个绝望的人倚在墙角看着火光冲天的人间炼狱。
传说,暹罗人进攻吴哥,后大肆屠城,满城的尸体堆积,由于天气热这里发生了大瘟疫,国都南迁至金边。而这里曾经诞生了伟大文明的吴哥连同那些恢宏的庙宇,最终被人遗弃,成为了一个蔓草丛生的空城。
这只是传说,吴哥为什么被遗弃至今也没有定论。这个文明甚至没有什么流传开来的文字记载,只有中国元朝的周达观曾经写过一本唯一详细记录吴哥王朝风土人情的著作《真腊风土记》,后被法国翻译,被法国人亨利穆奥看到后,终于又在1860年发现了这个湮没在历史中的王朝。
五百多年后的今天,全世界都在帮助柬埔寨维护重建吴哥的寺庙,每个国家都认领了寺庙进行修建保护,暹粒也又重新成为了一个热闹的地方。作为游客的我们带着现代文明重回这里,我们在吴哥寺等待日出,在巴肯山守望日落,日出日落,花谢花开,就如同一个文明的诞生、繁荣、衰败、灭亡继而再被新的文明取代。
所谓轮回便是如此吧。
2.
通常意义上我们所说的吴哥是吴哥古迹群,里面包含了小吴哥、大吴哥以及城外的其他寺庙。小吴哥就是吴哥窟,大吴哥指的是通王城,里面包含了以“高棉的微笑”闻名于世的巴戎寺、国王检阅军队的战象平台、巴方寺以及空中宫殿等。
在通王城城门两侧的石墩上,重现了吴哥窟壁画上搅拌乳海的印度神话故事。一边是神,一边是魔,共同拉动着Naga蛇身搅动大海。
通王城 通王城千年前,普通百姓的家都是草棚,王宫也是木结构,昔日王城中的繁华景象和居所都已不见,今天剩下的就只有用砖石建成的祭拜天神的寺庙。
当我们坐着tukatuka穿过一片茂密的树,面带笑容的四面佛赫然出现在眼前,我们环绕它而行,无论哪个角度高棉的微笑都始终安静地注视着你。
巴戎寺就是著名的高棉的微笑的出处。修建巴戎寺的是国王阇耶跋摩七世,他统治的时期正是吴哥王朝最强盛的时期,他经历过残酷的战争,看到过人间疾苦,最终从印度教转信佛教,留给了世人一张张高棉的微笑。
巴戎寺高棉的微笑在巴戎寺的每扇窗前,你都能看到一张微笑的脸。
但是,谁能真正读懂高棉的微笑?
3.
通常,旅行者参观吴哥古迹的旅行分三天。小圈一天、大圈一天、外圈一天。
外圈的行程往往被安排在最后一天,此时我们已经看过了恢弘的吴哥窟、看过了高棉的微笑、在被称为“第一次吴哥”的巴肯寺上看过了日落。
巴肯寺外圈这一天我们又看到了吴哥雕刻艺术的巅峰之作女王宫,原始神秘的崩密列废墟。
女王宫 女王宫 崩密列三天的最后一站,是洞里萨湖,我们准备在这里看日落。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与湄公河相连,在历史长河中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民。
我们跟随一个小男孩儿上了船,他身材矮小看上去也就只有十岁,穿着粉色的衬衫,和明显宽大的牛仔裤,裤腿已经被踩烂,脚下穿着一双大号的拖鞋,其中有一只后跟已经缺了一块。
他是我们的船长。刚驶离码头的时候,我们的船搁浅了,他跳下船,踩在浑浊的河水里把船推了出去。
船行过水上人家,船两旁出现了一排高脚楼。十二月已是柬埔寨的旱季,水面高度有所下降,从高脚楼木头的痕迹上可以看出雨季和旱季的水面落差。
洞里萨湖水上人家雨季来临时,我们上下船的码头都将被淹没。住在水上浮村的人,靠打鱼为生,他们吃喝拉撒全在水上,这里学校、医院、寺庙、商店一应俱全,人们出行都需要坐船。
洞里萨湖水上人家很多居住在此的人都是战争中遗留下来的难民,他们过着真正“随波逐流”的日子。
最终我们来到了开阔的湖面。船停在了湖中央,小船长关掉发动机,跑到了船后面坐着吃东西。
我们在这里等待日落,视线尽头的湖水一直与天空相接,周遭很安静,好像抵达了世界尽头。
后来有女人开着小船停到我们的船前兜售商品。我们买了香蕉,又把书包里的零食一起递给小船长,开始他拒绝了一下,后来还是接了过去,我们用刚和司机学的柬语夸他帅,他羞涩的笑了,不同于开船时的严肃,这时的他才有了些少年的神态。
他十四岁了。十四岁的男孩儿在我的印象里虽然单薄但已经有了少年的体态,可是我们的船长看上去完全是个儿童。因为他看上去实在是太小了,迎面而来的船上游客都好奇地看着他。
因为厚重的云层我们终究没有看到日落。回程的时候下起了雨,等我们下船的时候,雨已经很大了。男孩儿没有休息,紧接着又迎来了新客人。
上了车,我问我们的司机:“开船的男孩儿真的十四岁吗?他看上去好小。”
“真的,我们国家的孩子都比较瘦小。”
“他这么大的孩子开船是不合法的吧?”
司机尴尬地笑了笑说,“他应该去读书的。”
“那为什么不去呢?”
“他家里很穷,父母不识字也不工作,只靠着他开船挣钱。这艘船也不是他家的,他只是被雇来开船的。”
望着车窗外瓢泼的大雨,我又想起了高棉的微笑。
4.
柬埔寨是传统农业国,贫富差距也很大。目前仍还有很多家庭处在贫困之中,很多孩子没有上学。
如果说少年儿童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未来。那么这里有很多孩子过着在我们眼里没有希望的生活。
坐热气球时那些为了糖果而奔跑的孩子,向游客兜售小商品的孩子,洞里萨湖瘦小的开船男孩儿……
吴哥是人类历史上杰出的文化艺术瑰宝,吸引着全球的游客前来欣赏它的美了解它的历史和文化。但直到进入21世纪,柬埔寨的战火才彻底平息。这片土地曾经被殖民,后来笼罩在战争与政治的阴霾中,无数的地雷被掩埋在土地里,直到今日才基本被排净。
每到一个景点几乎都有一支由地雷受害者组成的民乐队在路旁演奏,还有一群兜售小商品的女人和孩子与你百般纠缠。
高棉的微笑,诞生于一个灿烂繁荣的王朝,后来文明失落了,殖民来临了,战火到来了。
那样慈悲的笑容,仍穿越了千百年间的时空,注视着这片大地。
从这笑容中得到治愈的,不知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还是作为观光客的我们。
记得离境时在机场看到一本书,最后一页是一群柬埔寨孩子的照片,背景是一排简陋的木屋,照片上的孩子们脸蛋都脏兮兮的,但人人都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对着镜头露出灿烂的笑容。
书的最后问到:这群孩子和这个国家的未来会是怎样呢?
在吴哥窟的树下乘凉的孩子柬埔寨实行开放的经济政策,随着局势的稳定,旅游业和工业都在稳步发展。又得到我国“一带一路”的大力支援,这个国家在转型在发展,未来一定会是光明的。
若干年后重游吴哥,希望再也看不到那些提着小筐围着游客卖东西的孩子,他们都应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安心读书。
在暹粒旅行,是在看高棉的前世今生。
·End·
柬埔寨暹粒|吴哥之美,一场穿越千年的微笑 柬埔寨暹粒|吴哥之美,一场穿越千年的微笑 柬埔寨暹粒|吴哥之美,一场穿越千年的微笑·关于拍照·
设备:iphone7plus 修图应用:Snapseed
Snapseed里的HDR滤镜,尤其适合吴哥这种宏大有历史感的建筑。
穿衣:寺庙不允许穿无袖的衣服和不到膝盖的短裤短裙。所以要想拍美照,穿半袖长裙,纯色最佳。推荐红色、白色、宝蓝色。当然好多漂亮的裙子都是无袖的,而且天气真的很热,这时候只要再披层纱巾即可。
更宜拍远景,把人放在手机取景器九宫格的交点处,拍出的照片更好看。
拍摄于圣剑寺我在简书的其他游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