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早饭,坐在儿子电脑桌前,开始催促他写作业。
我问,“英语还剩多少没写。”他没做声,我似乎也并不需要回答,只要他知道该写作业了就行。
猛然抬头,看见电脑屏幕上的自己,眉头紧锁,掩不住的焦躁,一张陌生的沧桑脸,吓了我一跳。
不,那不是我。
天寒了,这个女人,罩了一件黑色的厚外袍,颜色加重,显得整个面孔更加暮气沉沉,像个禁欲多年的老修女。
儿子已按我的指令,定好计时器,笔尖触在纸面上,我又交待一声,“字要写好,大小一致,控制住手腕,别东倒西歪的。”
他不再笑了,他笑就容易没个正形,油嘴滑舌,闲心四开,不利于学习。我常常故意板起脸,逼他收心。板着板着,就板成习惯了。一学习,先拉了一张比马还长的脸。
学习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别嬉皮笑脸;数学是一门谨慎的科学,每一个数字都得工工整整地写......
谁又喜欢这样的说教呢,我自己也不喜欢。
但我天天都说,就像留声机,那么烦人。
仔细端祥电脑中,模模糊糊的自己,真是个无趣的人啊。一块生铁似的杵在那里,手里举着一条无形的鞭子,不停地鞭策着他。
小时候,跟老爸一起看过一部老戏,叫做《三娘教子》。里面的三娘王春娥,督促儿子背书习课,乙哥儿既忘书头又忘书尾,三娘执家法教训他,其中的场景我还依稀记得:小娃儿跪在地上求饶,小演员虽是跪着,却可以挪动的非常之快。他扶住三娘向下打的棍子,哭着撒娇,“娘呀,你要高高举起,轻轻落下......打在儿身,疼在娘心。”
这真是应景。
趁着儿子出去理发,我找出《三娘教子》的秦腔折子戏,就看《教 子》这一段,看得我,看得我,泪流满面。
这个不懂事的孩子呀......
“小奴才出言真可恼,气得人心血往上潮,将冤家好比一枝篙,终朝每日用水浇,浇得蒿儿长大了,借它与我搭天桥,正行中间桥断了,半路上闪我这一跤,越思越想越烦恼,只恨自己无下梢,数年辛苦无依靠......打断机头乱了绞,从今不把子来教,娃娃呀,咱这日子过不成了。”
看三娘怒不可遏,胡打乱砸,势如疯虎的样子,天下间辅导学习的娘一个模样,从古至今,越看心越酸。
记得小时候看到这里,见小娃儿撒赖告诉三娘,“你不是我亲娘为什么要打我”,然后三娘气得发疯这一段,笑得乐不可支。
真是一样折子,两种心情。
他亲娘,叹一声,亲娘是二娘,大妇和二娘以为丈夫去世,均已改嫁。最后结局当然皆大欢喜,乙哥儿高中状元,丈夫官至兵部尚书。
看《教子》这段一定要看秦腔,三娘哭得撕心裂肺跟真的一样,乙哥儿撒起赖皮,也更想让人扑上去狠揍他一顿,京剧就太优雅,不容易代入角色,与之同哭。
不过里面几个疑点:古代重农轻商,这个商人丈夫从军就可以成为尚书吗,为第一疑点也;第二,成为兵部尚书,也没见他迫切地寻妻寻子,这么些年,只怕他又娶了旁的美娇娥;第三,古代不许将妾扶正为妻,这三娘未必就享得了他尚书大人的福,倒是状元儿子靠得住,虽不是亲生,生亲不如养亲呀。
小时候看的戏,不宜深究。戏内机头打断,无法织布,估计就没了赚钱的源头,这气得比我还狠呢,我顶多把手机摔几下。
好在乙哥儿还有个老仆护着,不让三娘死命打,若是换了我家大猫,看儿子这样气他娘,先冲过去将他打个半死,我这大娘又气又恨还得护着他哩。
我娃理完发回到家,看着自家老娘亲被《教子》这折戏,哄得泪流满面,立在一旁笑得不可开交,一如我小时候一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