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场看到这么一幕:一名小男孩吵着要妈妈买玩具给她,妈妈不许,而且还凌厉地训他,你看人家谁谁谁的孩子,和你年纪差不多多乖呀,又会读书写字又听话,哪像你整天就知道玩。小男孩当然哭得稀里哗啦,可是妈妈就是那么坚决,没有安慰,没有认可,只是强硬地拉着他离开。
我猜想,小男孩回家若是哭着吵闹,估计应该避免不了一次痛打。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听到或是看到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习惯性地数落孩子“你怎么这么笨呢,你看人家谁谁谁比你还聪明”,或是“就你这熊样,如果能够做到那是太阳从西边升起来了”,或是直截了当的泼冷水,“你不用费劲了,你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结果。”
毋庸置疑,孩子在这种“打击式”的教育下,内心必然笼罩阴霾,甚至是产生一种困惑、懈堕、伤感、自卑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是难以成功的。
“一个孩子在亲生父母那儿都得不到认同感和存在感,那所谓的价值感和安全感又从何谈起呢?”
我们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时候,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直接或是潜移默化的对孩子产生影响的。我们也知道,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真正能缔造给孩子良好融洽的家庭氛围,并且让他感受到爱的成长的又有多少呢?
其实,很多父母并不知道,他们以别人家的孩子作为“榜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以为这样就能刺激自己的孩子向上,孰不知,在孩子看来,这却是一种否定自我、打击自我的方式。
孩子哪里懂得激励、辐射、促进,他们只管得到父母的肯定和关爱,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父母认可了,他们的存在才有安全感,有了安全感,他们才会真正的感到幸福快乐。
小的时候,我也接受过父母那种“打击式”的教育,因为兄弟姐妹多个,父母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自然也不可能把爱平分到每个孩子身上,所以在教育上他们往往采用直截了当的“命令式”,抑或是带有批评刺激的“打击式”。不用说,我也像大多数遭遇“打击式”教育的孩子一样,有过自卑、惶恐、懈堕等一系列心理障碍,在面对新事物的时候不敢尝试和挑战,甚至也有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念头。
也许我骨子里头天生就有种不服的坚强,你让我不这么干,好,我答应你,但是只要是我认定想要的,我就会背着你偷偷地去干。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能够理解父母那种教育的无奈,但不可否认,这样的教育在孩子的童年生活留下了一道不可磨灭的阴影。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在我们这个年龄阶层的孩子,都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
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说:“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
我们承认每一对父母都爱孩子,可是我们并不承认每一对父母都能爱对孩子。如果父母能够在孩子迷惘、难过、无助、畏惧、愤懑的时候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那么这对孩子的影响效果是不同的。孩子会觉得在好与不好、对与错两面都能感受到父母的爱,而不是单独只有在好与对的时候才能被爱。如此,这样的爱才是闪光的,才是雪中送炭,才是温暖内心的源流。
当然,真正的爱,应该是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来尊重,而不是把他当成父母为所欲为的机器或是附属品。
事实是,之所以有些父母对孩子施以高压,进行“打击式”的教育,那是因为父母推卸了自身顽强奋斗的责任,从而把高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换句话说,这是父母对于自身现状的不满、焦虑、愤怒,从而投射到孩子身上,希望通过孩子来改变自己命运的一种错误方式。
因为自身无法璀璨,所以希望孩子放发光芒。
因为逼自己太难,逼孩子容易,所以就千方百计的“培养”孩子,不论高压和打击。
可是,孩子还没拼爹妈呢,凭什么你就开始拼孩子了呢?
问题是,无论你怎么拼孩子,你应该知道,“打击式”教育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也许,那是一辈子无法抹去的黑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