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史赏析古今中外大熊自留地
秦溪纪事(68)丨老街追忆(24):水作店(下)

秦溪纪事(68)丨老街追忆(24):水作店(下)

作者: 文生修道 | 来源:发表于2024-01-26 00:05 被阅读0次

            一年中,豆腐店最闹猛,仍然是过年。春节前,农民都会拎着篮子,拿着黄豆,去豆腐店排队调油豆腐、皮子等豆制品。

          油豆腐嵌肉、大蒜炒皮子,是当时新年餐桌上的重要菜式。“年八样”、“硬八碗”中就有它们的身影,是年末祭祖、新年待客必备的主菜。

          队伍排得老长,但豆制品的产量有限。有时排了很长的队,等轮到时却没有东西可调。人们也许习惯了,不吵不闹不骂,找个破筐烂篮子,拴在豆腐店店门板下排队,一个拴一个,有时延伸到街边。

          上好的油豆腐,呈金黄色,方方正正,皮薄而弹性足,香味扑鼻。每当年前家家户户的砧板上响起“哒哒哒”的剁肉声时,油豆腐嵌肉就要做起来了。

          煮好的油豆腐嵌肉鼓鼓囊囊,豆制品的嫩、肉的鲜、葱的香混在一起,咬一口,里面的肉汁溢满口腔,不要太好吃!那时,就着一个油豆腐就能吃下一顿饭。

          油豆腐嵌肉,是年末祭祖的主菜,据说象征子孙后代代代相传,人丁兴旺。现在想来,也是生殖崇拜的一种。

          之后,油豆腐嵌肉便留着过年待客了。但是,与红烧肉、红烧鱼这些“看菜”相比,油豆腐嵌肉倒是可以吃一点。不论是年夜饭、还是出门做客,都可以夹上一个。但是,只能夹一个,不然要被长辈说不懂规矩、被人鄙视没有教养。因为每户人家做油豆腐嵌肉时,一般都会多做一点添头,这道菜就可以来来回回从初一端到十五。

          皮子,官称千张,也有叫百叶的。这皮子,与外界的千张似乎有所差异,厚了点、大了点、白了点。这种皮子没法包肉,所以当地没有“千张包肉”,只有大蒜炒皮子。大蒜炒皮子,祭祖必上,寓意做人一清二白,做人家打算好。即使到今天,仍是道历久弥新的家常菜。

          也只有这种皮子,才能制作当地的一道名菜——素鸡。素鸡,就是以皮子为主料,卷成圆棍状,外包纱布捆紧煮透后,冷却切片油炸后卤制。据说源自梁武帝时代,以素仿荤,口味独特。现在菜场豆腐店里还有素鸡在卖,似乎并不是用皮子制作,所以吃起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豆腐渣也卖,但是要到工场用担桶挑的。一般是养母猪的人家,用来给哺乳的母猪增加营养。

          但据父母说,在困难时期,豆腐渣曾作人类的食物,是需要抢购的好东西。母亲说她当年曾端了个陶缽头,从黄家木桥走了将近一个小时,到集镇上买豆腐渣。父亲说他当年在饭店曾研究出好几种豆腐渣的吃法。

          当然,现在豆腐渣又成了热门的保健食品,据说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减少糖尿病人对胰岛素的消耗,有预防肠癌及减肥的功效。

          豆腐泔水,是压榨豆腐时沥下的淡乳白色水液。可能有一点营养,在只能用柴糠忽弄猪的时代,是很好的补充。所以,周边的乡民常常起早到豆腐工场,这到不用花钱,扔支烟,挑担新鲜的豆腐泔水回家喂猪。

          豆腐浆、豆腐花,一直未见豆腐店出售。可能当时的集体企业机制僵化,搞点创新不容易;可能豆腐店生意太好,不用动别的脑筋创收;也可能店里人手紧张,做豆腐、卖豆腐都来不及;更可能当地人没有喝豆腐浆、吃豆腐花的习惯。

          豆腐店生意好,所以也舍得花钱。豆腐店的电视机,应该是当时镇上最早的一批电视机,时间大概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

          这是一台九时黑白电视机,放在豆腐店一个叫王水林的宿舍里。每天晚上,都挤满了人看稀奇。母亲说,有天晚上父亲到饭店开会,很晚了还没回家,她不放心赶到饭店,结果父亲在豆腐店看电视。

          印象中,我也曾跟着父母到豆腐店看过电视,内容好象是“海兰泡惨案”。悲惨的场景吓着了还小的我,看完电视回家,漆黑的街道、巷弄让我疑神疑鬼,牵着父亲的手,时不时回头,生怕有人冲出来。   

          有人说,“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我写豆腐店,恐怕不外如此。或许,是想趁着不少知情人还在,抛砖引玉,给后人留下点念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秦溪纪事(68)丨老街追忆(24):水作店(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ks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