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一件小事开始,如涓涓细流,而“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要细细的去体察,但可以保证的是,它一定在,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慢慢品味它带来的效果。
在改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我们内心的认知过程,这里可以把它叫做“ABC理论”
A-Affect情感
B-Behavior行为
C-Cognition认知
我们面对事情最先涌现的是情感,然后促使我们做出行为,结束之后回归自身,我们会对这个事情产生我们自己的认知,改变也是根基于这个理论。
改变的6种方式,把ABC分别各拆分成2部分
A——情感
培养我们专注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冥想的方式去锻炼自己这个能力,学会心无旁骛,全神贯注的去感受情感,感受当下,去接受它,接受自己生而为人的所有情绪。
在这个基础上,把握情感去关注事物的积极面,即使我们收到了伤害,也可以从这伤痛中获得益处,帮助自己更多的成长。
B——行为
我们的态度和行为密切相关。王阳明的著名观点“知行合一”,讲的就是这件事。我们要养成立刻行动的习惯,我们养成习惯,习惯会造就我们。
让自己脱离舒适圈,进入“学习圈”,面对未知。在困难来临的时候,不要逃避,有选择性的学会寻找苦难的积极面,同时不要抵抗自己的痛苦,这些只是情绪而已,你在抵抗痛苦的同时,也在抑制幸福。
C——认知
重建自己的认知。不要过分依赖于外界条件,有时我们往往太过希望从外界寻找认可,但这出发点本就是错的。你如何能将根植于内心的自我认同标准,交付于你心之外的未知来评判呢?我们可以转变我们的认知,去表达,就仅仅是去表达。期望自己被了解,而不是被认同。慢慢来,潜移默化使我们顿悟的过程。
这个过程因人而定,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做大量的准备,深浸其中,孵化它。比如说你有一个想法,写下来,去思考去建立,你会发现你可以从各种各样的地方找到可以完善它的素材,日积月累,才有质变。
有一个最简单的行动方法——写日记。我们需要空闲时间去思考,写作是最好的方式,每天抽出15分钟,把自己从现实中抽离出来,像一个旁白一样,回忆思考今天发生的种种,写下深刻经历,感受此时此刻。当我们为情绪建立了一个通道,我们可以更好的感受它。要知道,“旅行本身和目的地一样重要。”
去感受,去寻找,区全情投入,去行动。了解自己,关注自己,当我们的个人兴趣和价值观统一,我们才能达到自我和谐。
一句话送给大家
“智慧过于行为,智慧将很快消失。
行为超越智慧,智慧将永存。”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25486/749983e113471e7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