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了十六条小金鱼。
在北方冬天养金鱼,水温很低,基本不会有太多的消耗。所以不要去喂食。换水也要注意,不能大量更换水。避免因为温度和盐碱度剧烈变化导致应激刺激。这些是我模糊的经验。我小时候养鱼是一种很挫败的体验。养了几次,都死掉了。
让我感觉很受挫败,伤害了我的自尊心。所以我主动养鱼,就等于是主动伤害我的自尊心,破坏我的控制感。那么,我其实可以专门去锻炼这部分。回去以后我专门养金鱼,调整我的失控阈值。失控是常态。
我想去把鱼的水表面的油膜消除掉。用卫生纸。这背后是我抑制不住的掌控欲,还有对鱼死亡的失控感的害怕。失控就自责。
我和爸爸贴春联,爸爸在犹豫不决,慌乱,慌张。这是他在重新演练童年的创伤。
我想问爸爸是否有细管子,给金鱼换水。这是一个抑制不住的操作控制感的冲动。
操作空间,心理地图。心理拓扑空间。都是体现人类智能的体现。
稳定而强有力的发出一个想法,一个计划,并且毫不犹疑的执行,这背后是充分的被看见,被接纳,安全感。如果没有这些,犹豫不决,慌乱不自信,就会让计划的执行频频中断。
大概是三周岁左右,大人耐心的陪伴孩子玩耍,是培养这种坚实的安全感的重要窗口期。如果错过,这个人的一辈子都会在追求安全感和陪伴关系。
如果是青少年,或者成年人在做很简单的事情的时候,出现了这种看似幼稚,犹豫不决,其实是在重新补偿小时候的欠缺。
这时候我们作为旁观者,如果出言训斥,或者给建议和指点,对其伤害的严重程度,和伤害一个三岁小孩没有区别,甚至更严重。因为这是重复早期的伤害事件。
所以,我看到大人训斥忙个不停跑来跑去的孩子的时候,我会感觉孩子真不容易。当我看到一个成年人,在手忙脚乱的应付简单的局面时候,我会心一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