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齐风河韵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我认为我们的每个学生都是一座“富矿”,而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唤醒”,“唤醒”学生向上、向善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而教师要担当起这一神圣的责任需要两大支撑:科学的教育理念的支撑,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广博的文化知识的支撑。下面就这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两点体会:
科学的教育理念的支撑。
卓别林说过:思想是行动的先行官。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如何形成?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书学习。读教育家的书,从中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像原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这首先是人学”,魏书生的“科学与民主”的教育思想,李镇西的“爱是永恒的教育”的理念,李希贵的“学生第一”的教育思想等深深的影响着我,我不止一次的追问自己——教育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呢?应该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又是什么呢?应该是培养现在的和将来的健康幸福的人。所以,我认为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人,使学生成人——健全的人(这与我校的新校风“和谐发展、成人成才”不谋而合)。
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广博的文化知识的支撑。
要想胜任并干好自己的专业工作,教师须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做基础。像袁腾飞、纪连海等名师他们的成名离不开他们扎实的历史专业功底,离不开他们对课标和高考考纲的准去把握,离不开他们的敬业与奉献。但要把自己的课上的有趣、学生爱学还需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的作支撑。而广博的文化知识的获取与积累则离不开读书、学习和研究。“要想把历史课讲好,多读点书那是不二法门,照本宣科谁都不爱听,你只要把书看活了,融会贯通,用别人能听得懂的语言,把它表述出来就可以了”,袁腾飞老师的这句话同样适合我们政治科教师。
我在教学中也有与袁腾飞老师同样的感受。我在教授《文化生活》中“文化与经济相交融之‘文化经济化’”这一知识点时,我用了在《新疆地名志》中了解的有关“奇台”的事例:奇台在上世纪20年代,中国西北考察团旗下的地质学家在奇台发现了重要的史前动物化石,并认为是一种新的恐龙。考察团外籍团员,负有为不同媒体报道新闻的义务,由于通联的不便和反复翻译的困难,发现恐龙化石这一消息,竟误传为在奇台以北的戈壁发现七个活着的恐龙。一下子,欧洲报纸全为此疯狂,竞相报道。它不仅使奇台名扬世界,也使“在内陆还有活着的恐龙”成为人们的梦想。《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作者柯南道尔据此写了一本仿真小说《迷失的世界》,就以美洲中部人迹罕至的台地上发现了繁殖到今天的恐龙群体为卖点。前些年美国以此为蓝本拍摄一部大片《侏罗纪公园》,上映后风靡世界,全球票房收入9亿美元。实践证明,这一事例的使用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并牢固地掌握了这一知识点。
以上是我的几点体会,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