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木春教授是艺术史博士生导师,中国美院人文艺术院院长,精通中西艺术史。昨天上午有幸在上博听了万老师的讲座,颠覆了之前对于西方绘画的想象,受益匪浅。讲课资料精准,观点清晰、新颖,非常接地气。

1*法兰西皇家绘画暨雕塑院,是为了和当时的行会抗争,在国王支持下产生的。(其实就是为了可以自由接订单,不受行会限制。)

2*以素描人体写生为核心的教学法。
法国大革命之后,原来的法兰西皇家绘画暨雕塑院不再存在,1795年左右分成两个机构。法兰西艺术学院,才是艺术院灵魂所在,拥有高水平画家、艺术家(院士、成员)。万教授认为,巴黎国立高等美院,是肉体部分,是学校,是培训学生的地方。美院有知名画家的工作室。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赵无极、熊秉明、滑田友等等都曾经在此求学。
学院是自由研究、交流的机构。
在进入美术学院学习之前,先在行会的办的作坊学习。

学习绘画的过程:第一阶段先临摹别人的画;第二阶段画雕像;第三阶段画人体。人体写生是核心,画人体是艺术的阿尔法(α)和欧米伽(Ω)。(说人话就是起始和终端。) 西方的传统文化观念,认为完美的人体最接近真理。


据万老师说,大师的素描作品经常会出现在欧洲的拍卖会上,价格也实惠。
3*关于素描和模特。西方早期模特每天工作二个小时,三天换一位模特。因此早期一幅素描作业最长的时间是六小时。十九世纪的时候,最长可以达到三十小时。那时候的模特每天工作五小时,一周六天。对素描的要求更细致了。因为自然光变化大,所以作画时采用的是人工照明,基本上安排在早晨和晚上为主。
当时法兰西学院只有三个模特儿,有些是终身的,模特儿们是有相当高的地位的,并且有等级之分。
模特儿的质量特别好,非常接近希腊雕塑的形体。后来有增加短期模特儿,甚至是黑人模特儿。现在的许多国家包括法国的美院,已经不再花费经年累月的大量时间练习素描了。
相当长的时间内,法兰西美术学院只教素描,人体素描。不教色彩、油画、雕塑、版画等被看作为为膏粱谋的具体技法。古代雕像被认为是真理。
法国十八世纪的美术很糊涂。
4*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完整继承法国以前的教学方式国家。比西方更西方。
我们还在大量地教授、练习、和考素描。徐悲鸿强调素描,要求画出从白色(鼻尖等高光的地方)到灰色、黑色、最黑有十个层次。现在有些中国学生愿意花二个月的时间画一幅非常大的素描作品。美术学院内设有教授的工作室,学生会更愿意强调自己跟随学习的是那位有名老师,而非学校。
西方十八世纪的素描纸除了白色,还有许多是有色纸,有黄色的。笔也有红色和黑色的细腻的富含油脂的粉笔。

十八世纪强调天才、情感。
5*古希腊、古罗马雕像完美的人体,被认为是真理。第一等是宗教,历史人物画;第二等是世俗人物画;第三等是风景画;静物是第四等的。
6*学院之路

罗马大奖是法国美术生的目标,只有一个名额。得奖者,可以去罗马自由地待上三五年,由政府出钱。在罗马有法国学校的机构。安格儿得奖后,由于政府没钱,等待五年之后才去的罗马。
下图是安格尔的罗马大奖作品《阿喀琉斯接见阿伽门农使者》

插播彩蛋: 讲座结束前,应观众要求,万老师谈他了对这幅作品的看法:这种参加罗马大奖的画,都是按照有关要求来创作的,哪儿哪儿都对都好,就是没有感情。万老师个人觉得安格尔画的有穿衣服的人物更精彩!
万老师说:当你认为一幅作品好或者不好,肯定是(脑子里)有另一幅作品在做比较。(个人觉得可能不只一幅,会与画家本人其它的作品作比较,也会和其他画家的同类作品作比较吧。)
画家成为会员,作品才能有机会参加沙龙展。入院作品,通常来说都是特别精彩的作品。华托的入院作品花了五年时间。
当时很多作品都是命题作画(高级定制)。有画家认为艺术是自由的,不应该被限定;居然也有著名画家认为指定题目是好事,避免他们陷入纠结,因为让他自己选,他可以想到二十个!
7*法国国王购买绘画以及许多其它采购,都是有一位专职人员,皇家运营总监负责,包括对画的要求,罗马大奖的考试题目。
Salon 最早是皇家学院的大厅。最初的沙龙展不对大众开放,只是国王和法国政府的采购展。罗浮宫内挂画的大方厅。
8*法国大革命,许多艺术品、文物被毁灭,尤其是和皇室有关的。甄选进入卢浮宫的画作被保留。
9*天才生而知之,不需要教;庸才教了也不会;美术教育就是教会普通人创造出正常水平的绘画等艺术作品。

因此家长还是要给孩子找靠谱的美术学校和培训机构,接受专业学习和训练。

附:上海博物馆最近正在举办相关展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