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熊孩子19个月多,有一天我发现他在做一件事情。他拿着电视机的遥控器,举过头高,胳膊用力摔下来,遥控器接触地面的那一刻,啪的一声,后面的电池盖被摔开,两节7号电池也被砸出来了。我刚要生气怪他摔坏遥控器,老公拉了拉我,让我别出声,接着看。我沉住气,忍住火,发现儿子脸上竟然漏出一丝满意的微笑。
我继续观察他。
接下来,儿子弯腰,把遥控器本体和两节电池捡起来,然后坐到了地上。低着头,右手握住遥控器,背面朝上,左手拿着一节电池往遥控器的电池盒里装。样子很认真,很投入,丝毫不关心其他人,其他事。由于电池盒里有弹簧,装不准确,电池就会掉出来。他就一遍一遍的装进去,掉出来了,就再重新装。
几分钟之后,他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把装好电池的遥控器放在了沙发上。
我特意拿起来看了一下,电池装的很完美,卡的恰到好处。
心里暗暗惊喜:这小家伙能做好这么精细的动作了!如非亲眼所见,真是不敢相信!
原来小家伙打不开电池盒,就想到了用摔开的方法,他不是想故意弄坏东西,只是想自己安装电池。小孩子不言不语,但心里什么都清楚!也幸亏老公拉住了我,没打断他!
在这一连串的动作里面,儿子有目的、有步骤、有结果,而且不断地重复、练习,直到他能轻而易举地完成这个作业,他才慢慢对遥控器失去兴趣。
我隐隐觉得,这件在大人看来极其简单的事情,很可能就是孩子的壮举。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现象,正确的对待孩子的奇怪行为,我查阅了儿童教育方面的书籍,总结了两点心得。
㈠ 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专注力
在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的系列书籍里,我发现了类似的事例。
蒙台梭利在书中说道: “一个大约3岁的小女孩,不停地把一些圆柱体放进不同的容器中,然后又把它们取出来。~~这个小孩能如此兴致勃勃地一遍又一遍地做着这项练习。她并没有表现出想加快速度或提高敏捷度的想法。这只是一种不断重复的练习。~~我想看看她在做这种奇怪的工作时,到底能专心到什么程度。我要求教师让其他小孩唱歌并到处走动,但这丝毫没有干扰到她的工作。~~她一共重复这项练习达42遍。然后她停下来,好像刚从梦中醒来似的,并愉快地微笑着。”
书中所举的这个小女孩的表现,跟我孩子的行为非常相似。而我更想知道,这种在不同的孩子身上相似的表现,到底有什么深层意义呢?
我从孩子的表情和情绪来看,他必然是喜欢做这件事情的,因为他乐此不疲,完成之后一脸满足。在多次练习,能很顺利且毫无差错的组装好电池之后,他就把注意力转移到我的吞云吐雾的加湿器上去了。
这种现象里面肯定隐藏着改天换地的道理。
通过书籍,我得到了让我受益匪浅的答案。
小孩子独自一人专注地从事某一项工作时,蒙台梭利说:“他是在幸福、平静地进行内部构建,他在为获得内部和谐进行神秘的努力。”
这种安静和专注,是儿童在自我探索、自我发展、自我成长,如果被大人打断,就像正在脱壳的幼禅,被迫终止的话,就会失去完整的翅膀而永远飞不起来一样,后果是致命的。
教育家蒙台梭利也这样告诫成人们:“当儿童在专注努力,而成年人突然打断儿童的思绪企图让他分心时,他就会阻碍儿童这种内部的艰难工作。他们拉起儿童的小手,亲他或试图让他睡觉,而不考虑儿童特有的心理发展。由于这种无知,成人很可能会压抑儿童的基本需求。”
这个解释,让我想起来网络上曾经传播的一张图片: 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女孩,推着比自己还大的铁圈圈,步步惊心的向前挪动,但是她本人却精力集中,丝毫不觉得危险。我记得那张图片的注解上写着:你只需要看着她就好,不要去打断或者帮助她。
这些事例,加深了我一个认知:尊重孩子的选择,一定要保护好他的专注力。
相信幼小的孩子与生俱来的成长力,他会在身边的环境里寻找并利用能满足他好奇的物品,他藉由研究、探索这些物品,让自己的内在认知,与外部世界链接,他自己不断地认识这个世界,不断获取外部世界的印象之后,他的智力和心理都会自然成长。专注力是这个探索的过程得以成功完成的前提,可以说,保护好孩子的专注力,就是在帮助孩子自我成长,好的专注力会陪伴孩子一辈子,深远影响孩子将来对学习、生活和事业的专注态度。
㈡ 爱孩子,就不要给玩具,而要给他实用工具。
孩子的自然成长,是由内而外的,大人是无能为力的,大人无法帮助孩子实现,只能由孩子自己的努力去达成。而大人可以做的就是,给孩子打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准备可供孩子工作、探索、研究的物品。
在孩子借以发展自己内在的物品当中,据我观察,有一个奇怪的现象。
在我家里,从孩子出生到一岁半,给他买了很多花花绿绿的玩具,可以发光的、可以发声的、会跑的、会跳的,一应俱全。但是很奇怪,这些玩具经常是安静在呆在箱子里,孩子碰都不碰。
相反,常常被孩子宠幸的,反而是那些没有色彩的锅铲、高压锅、遥控器、爸爸的剃须刀、滚筒洗衣机的按钮和门、自行车的脚踏板、扫地的扫帚和拖把、妈妈的电子词典、电脑鼠标等等。即使我故意把玩具箱推翻,让玩具一览无余地展现在孩子眼前,他也无动于衷。他会步履矫健地走到厨房,兴奋的打开橱柜的门,拉出里面的锅碗瓢盆!
我在蒙台梭利的书中,也发现了类似的事例和解释。
“尽管儿童能玩到十分精美的玩具,但是没有人愿意去玩。~~即使在附近放一个美丽的玩具娃娃,儿童的兴趣也只持续了一会儿,然后就各自走开了。”
蒙台梭利给的推断是:“在孩子看来,做游戏,玩玩具,就像下象棋或是打桥牌,只是闲暇时的一种快乐消遣。当他们有重要的事做时,就会忘掉打桥牌。由于儿童手头总有重要的事做,他也就不会对游戏特别感兴趣了。”
在我对孩子的观察中,也越来越赞同蒙台梭利的看法。孩子不热衷玩玩具,仿佛看透了玩具就是逗他玩的假道具本质一样,觉得大人给他们玩具就是小看他们的智商。他们对生活实际中大人们用的物品和工具极度地感兴趣。小小的孩子,似乎也能分辨出,自己是生活在真正的现实里,就要探索并掌握现实有用的东西,尽管那些工具要比玩具更复杂艰难。
我家的孩子不喜欢玩玩具,把装修剩下的软管,一遍遍拿起,放在眼睛上看,把嘴巴凑上去吹,自己被自己逗得大笑。一岁前,把筷子往盘子里插一下,再模仿大人送到嘴里。拿着爸爸的剃须刀,放在脸上上下摩擦。
这些对严肃现实的探索,足够推翻我们大人对小孩子爱玩玩具的陈旧认识了:人家没那么爱玩,小家伙们明明是积极上进的研究家、探索家呀,也只有这些复杂的实用工具才能让他们获得真正有益的锻炼。
所以,如果真的爱孩子的话,别再强塞给孩子华而不实的玩具了,给他一些摔不坏又伤不着的实用工具吧,那些东西才配的上孩子们的智商,让孩子获得实际的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