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有限与无限的游戏》的第二天,今天阅读的是第三章:我是自己的天才。
这一章的标题我非常喜欢——我是自己的天才——让我感觉到充满了力量感、可能性和行动力。
在这一章的开篇第一句就写道:“ 我是自己的天才,是我说的话和做的事情的创造者。正在思考的,是我,不是心灵本身。正在行动的,是我,不是意志本身。正在感觉的,是我,不是神经系统本身。”
而这与无限游戏有什么关系呢?我想,无限游戏的玩家应该都是这样充满了韧劲和力量的,对一切充满好奇,也对一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问题充分负责。
“我是自己的天才”,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
我们在讲到天才的时候,总会觉得,一个人是不是天才应该天注定的,由基因决定的,天才不天才全靠老天爷赏饭吃。
可是,这样的想法,就会让我们很多平凡的人认为,没有某方面天才基因的人,是不是就不用做某方面的事情,也不用在某方面努力了呢?
我想,从无限游戏的角度来说,“我是自己的天才”这句话就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科学的发展已经让我们知道,即使是双胞胎,生长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中,近似的基因也无法改变两个人完全迥异的人生道路。在环境面前,基因似乎也不是具有决定性的。
那一样的环境呢?也有太多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是一样恶劣的环境,身处其中的人也会有完全不同的境遇。
所以,无论出身如何、基因怎样、成长环境什么样、经历了怎样的故事,我们都可以带着无限游戏的思维,带着我是自己的天才的信念去写好属于我们自己的剧本。
就像激励感动了很多人的尼克·胡哲,长成他那样,他的妈妈没有放弃他嫌弃他,他自己更是没有放弃自己。不仅把缺陷当成了特点,更是做到了很多我们四肢健全的所谓正常人都没有做到的事情。
如果是有限游戏的思维,如果是认为天才是注定的,那么就不会不设限的尼克·胡哲。出生的那一刻,他的家人的爱为他开启了新版本的游戏,成长过程中,他更是撰写了更意想不到的人生剧本。完完全全的无限游戏玩家,实实在在的“我是自己的天才”的诠释者。
作者写到:“我们越是负面评价自己,就越是要扭转别人对我们的负面评价。 结果便是将矛盾推进到最高潮:通过证明观众们是错的,我们证明了他们是对的。 越是将自己视为获胜者,我们就越知道自己是失败者。”
作为自己的天才,我们不应该把自己局限在各种外界的评价中。我们要能够区分真正中肯的、诚恳的建议和不负责任的随口一说的区别。
我们不用去证明别人对我们评价的对错,我们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意愿、为了自己的而不是他人的期待去做我们真的要做、真的想做、真的应该做的事情。
身兼科学家、投资人、作家等身份的吴军老师说得好:“凡是别人能做的事情,我通常不会做。我基本上只做那些只有我能做,而别人不能做的事情……我所提供的是别人所不提供的信息,但更关键的是,看问题的视角。对所有人也都是如此,你的成败取决于你对社会独特的价值。”
是的,要活出自己独特的价值,就要充分认识到我们是自己的天才,就要带着无限游戏的思维去思考、去做事。
无戒学堂2022年日更第252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