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是我收留做枕边书的唯二一本。放在床边,夜晚做完所有事情,只开小小的床头灯,放一点舒缓的音乐,拿着书,随意翻到哪一页开始读下去,于是白昼的喧哗和烦躁在不知觉中悄然逝去。好似给心灵来了一场大扫除,让你入睡时身心空明毫无负担。
决定分享瓦尔登湖,也是需要勇气,这并不是那么能够简单分享的,梭罗的文字,往往晦涩又难懂。隐喻非常多,还有许多的双关语,如果没有配合英文版,是很难体味到双关语的幽默和讽刺。加上瓦尔登湖,原本就是需要夜深人静,心沉静下来方能读得进去的书,如果是白昼,如果环境嘈杂,如果,心有杂念,你一定读不下去。因为这是一本孤独的书,寂寞的书,但是他又拥有无上的智慧。所以,你大可以给自己一点独处的时光,在夜深,进入此中,你一定不负此行。
千人千面,一千个人看瓦尔登湖,就有一千种瓦尔登湖,而我的,与众人的又不太一样。这个不一样我将之放在最后。
梭罗的生平非常简单,生于1817年的康科德,毕业于哈佛大学,回家乡执教两年后,结识大作家爱默生,并开始尝试写作,1845年住到爱默生位于瓦尔登湖的土地上。开始了26个月的独居生活,结束后回到康科德继续写作,44岁时患有肺结核,不治身亡。梭罗是个极富魅力的人,在他执教两年中,被师生和朋友公认为最博学,当梭罗讲课时,学生们静静地听着,静得连教室里掉下一支针也能听得清楚。
他的文风和思想在生前并不被认可,然而在他生后,却在多个方面对后人影响甚远。他的文风在19世纪拥有20世纪的味道。也可以说是梭罗影响了后来的文风。他的《对市政府的抵抗》后被翻译为《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影响了小马丁路德金,影响了托尔斯泰,以及印度政治活动家甘地。甚至对罗曼罗兰也有一定的影响,
他的去繁存简理念,至今仍然被推崇,是现今社会的时尚。他的独居生活,至今仍然被效仿。
毋庸置疑,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瓦尔登湖是一本散文体的文学著作,是梭罗生前仅出版的两本书之一,另一本是《康科德和梅里马列克河上的一周》。本书记录的是梭罗在瓦尔登湖湖畔树林里生活的26个月的所思所想和每天的日常。全书涵盖哲学,动植物学,文学等多种学科。他在瓦尔登湖生活的宗旨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给生活做减法,给思想做加法,他在生活上一直强调简单,简单,再简单。他认为衣服保暖就足够,食物够吃就足够,素食能够温饱就不必需肉类来补充。至于房屋,他借用一把斧头,和树林里还未长成的幼年的松树,就建造出遮风挡雨的地方,人最基本的需求衣食住行如此简单的就完成。就如他所说多余的财富只能够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买的。
然后剩下的,是探索,倾听,感受,发问,思考,观察,关于人生,关于真理。
“神鬼之为德,其盛矣乎。”
“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使天下之人,斋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可见真理在极细微处又在极广阔处,还有什么是比大自然更细微又更广阔的呢。
1845年是美国独立69年,经济和现代科技快速发展,而文明较为缓慢。缓慢到被多数人抛之脑后。过快的经济增长与文明之间的暂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让在这矛盾和冲突下的人民。焦虑,惶恐,自我怀疑。
这些已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东西,梭罗和大家一样。一样的困惑,只是不同于其他人,他除了困惑,还有困惑之后的认知和坚持。于是他住进瓦尔登湖畔的小木屋,去求证和证实,
他的两年又两个月,从此处出发则意义深远,他用亲身体验告诉众人,纵使是在现今社会,一个人仍然可以不依靠外界而生活的精神富足,
物质和科技是为了给人们带来便利,而不是去制造更多的多余。纵使物质与科技发展再快,真正的美丽和智慧仍然是在大自然之中。那里有你要的一切。
而现今中国改革开放不满70年。现今的中国与彼时的美国类似。于是君可见,众多苦苦挣扎在生存与生活之间的灵魂,一样的躁动不安,一样的惶恐终日。
也许你被梭罗的生活吸引,也许你被瓦尔登湖的宁静征服,也许,你也想来一段幽静的独居山林的生活。
但,中国的传统是父母在不远游,百行孝为先,你有生而为人的责任,成家生子赡养父母,你是否处理好乌托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或者,你深思过,你在僻静处生活的动机否?是思考,是静心,还是逃避,逃避不敢面对不想接受的现实。又是否,你确认自己真的可以忍耐这样的寂寞。
在终南山,我见多了一时兴起,在没有人烟的山窝子处,租借几间破土屋,打算出世的人,但最终耐不住清冷孤寂,熬不过三两月,便纷纷逃下山来。
就连享受孤独的梭罗在最开始也有动摇,怀疑自己是否需要近邻。
梭罗在这26个月内思考了诸多问题,比如德不孤,必有邻。比如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他对于成长崇尚自然的蓬勃的生命力。
他说:为什么我们这样急于要成功,而从事这样荒唐的事业?如果一个人跟不上他的伴侣们,那也许是因为他听的是另一种鼓声。让他踏着他听到的音乐节拍而走路,不管那拍子如何,或者在多远的地方。他应否像一株苹果树或橡树那样快地成熟,并不是重要的,他该不该把他的春天变作夏天?如果我们所要求的情况还不够条件,我们能用来代替的任何现实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不要在一个空虚的现实上撞破了船。我们是否要费力去在头顶上面建立一个蓝色玻璃的天空呢,虽然完成后我们还要凝望那遥远得多的真实的天空,把前者视作并未建立过的一样?
这段话就是放在现今,一样引人深思。今天的社会,好像成功有了一套标准的方式,每一个人都有了规范的模版,所有不在此标准规范内的,皆被认为不合格,不适宜。
于是整个社会仿佛一个大工厂,每个人都像流水线上出来的产品,有共性没个性。
中国又尤其如此,从小被灌输标准答案,老师的课堂是千篇一律,对与错,好与坏,明明白白没有余地,几个代表分数的数字就钉死你的一生。从没有人告诉你,重要的是寻找答案的方法和过程。重要的是你错的原因。
从没有人会把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瓦尔登湖放在一起,他们完全是不同的文体,讲述的也不是同一个问题,
记不清自己看到第几遍的时候,忽然体悟到,属于我的瓦尔登湖,亦是我的百年孤独。他们带给我的某种感动,竟是一样的。一样的尊重生命原本的样子,任由生命像大自然里的植物,自由又蓬勃的生长。一样的生命力旺盛,
26个月后,梭罗离开瓦尔登湖。人们总以为入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出世,其实出世才是为了更好的入世
真正勤学的学生,在剑桥学院最拥挤的蜂房内,寂寞得像沙漠上的一个托钵僧一样。农夫可以一整天,独个儿地在田地上,在森林中工作,耕地或砍伐,却不觉得寂寞,因为他有工作;可是到晚上,他回到家里,却不能独自在室内沉思,因此他很奇怪,为什么学生们能整日整夜坐在室内不觉得无聊与“忧郁”;可是他不明白虽然学生在室内,却在他的田地上工作,在他的森林中采伐,像农夫在田地或森林中一样。
你看其实只要你心里有瓦尔登湖,哪怕是在闹市,那闹市也是你的乌托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