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风高,渔阳秋早。惆怅翠华音杳。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
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
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
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
——《苏武令》
“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何人大言不惭,领精兵十万,不但能扫平燕然(金国土地)打败金人,还能迎回北狩的徽钦二帝?
说此话者,不是战必胜攻必克的韩信,更非精于骑射的岳鹏举,而是一介书生李纲。李纲并非口出狂言,虽是未文弱书生,却有将相之才,靖康元年,完颜宗望围攻开封,李纲率领军民愣是杀敌千人,击退对方。相信,若是碰上如唐太宗李世民般的明君,必定会成就一番功业,奈何生不逢时,只能借词浇愁。
此作写于其罢相不久后,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被贬官,在北宋钦宗执政期间就因不讨领导喜欢多次被贬。只不过此次仅做了77天的宰相,大政方针尚未实行就被高宗赵构彻底赶出权利的核心圈。
《苏武令》读来大气磅礴,却难掩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徽钦二帝被囚五国城,身为臣子,食君禄而不能行臣事;一心主战,抗敌雪靖康耻,高宗皇帝却只图偏安一方,无意抗金;效法周朝的方叔、召虎做中兴的功臣贤相,但高宗却忠奸不明,亲近主和派黄潜善、汪伯彦一干小人,终使“收复中原,直捣黄龙”成了李相爷遥不可及的梦。
1.书生请缨,领兵抗金
公元1125年,李纲又被召回朝,之所以是“又”,因此前他先是上书论政,得罪权贵被罢免了谏官职位,后来又因上疏劝谏徽宗赵佶归心政事,注意北边渐强的女真,惹得皇帝不满,于是将其贬出朝堂。
如他所虑,回朝不久便遇上了金人进攻宋京师的两路大军,金兵来势汹汹,徽宗惊慌失措将皇位硬传给太子赵桓,随和亲信躲到宫外。继位的赵桓,优柔寡断,无用无谋欲弃满城百姓不顾,效法其父逃走,李纲竭力劝说方勉强留下。《宋史》记载,君臣商议御敌之策时,李纲再次挺身而出曰:“陛下不以臣庸懦,傥使治兵,愿以死报。”(万岁爷,您若信臣让我领兵,我一定以死相报)。
赵桓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令其全权负责都城保卫工作,且给予他遇事可先斩后凑的权利。危难之际李纲和军民齐心协力布置好京城守备工作,敌人兵临城下,他亲自督战指挥,杀死金兵千余人,击退对方。虽是小胜,却大大刺激了开封军民的士气,若一鼓作气,必将金贼撵回老家。
可惜,金人见城池久攻不下便借口“议和”作缓兵之计,新皇帝赵桓是个没骨气的男人,朝内一些主和派也开始兴风作浪,李纲和这伙人根本玩不到一块儿,赵桓因为他反对自己议和,又看京师危机已解,索性将其罢免。
2.“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引发的学生运动
西汉大家东方朔在其《答客难》中一语道破历代帝王的用人术: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皇帝用你,你什么都好,若是不用,臣子不过为老鼠罢了。帝王一言可以让你青云直上,也可以让你一落千丈。此语用在李刚身上一点也不为过,宋钦宗在编造理由罢免他时,从未考虑过几天前正是这书生解了京师之围,也只有此人才能力挽狂澜。
皇帝昏聩,但开封军民、太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看到李纲救国救民的诚心,也看透了金人的诡计,听说李纲被解除职务后愤怒不满,与李纲素不相识的太学生陈东,领着几百名同学集中到皇宫门口,上书请愿,请求钦宗回复李纲的职务,惩办李邦彦、白时中等奸臣。老百姓听说后也不约同赶到宫门口跪请皇帝收回成命。
公道自在人心,几万人示威请愿古来少有,足见大家对李纲的认可。迫于压力,宋钦宗只好让李纲官复原职,负责京师防御工作,可此时二人心生间隙,钦宗对这位功高盖主的英雄渐生反感,对其工作各种干预。太学生陈东成了此次学生爱国运动的英雄人物,金人见宋军群情激昂,心里没底,于是搜刮了城内的金银珠宝后撤军北去。
金人撤军了,宋廷开始秋后算账,还没有学生威胁皇帝的,所幸朝内正义之士为陈东等人求情,宋朝也没有杀文人的传统,这伙太学生得以免灾,陈东还被朝廷赐官。而李纲就没有如此幸运了,因皇帝的厌恶,李邦彦、张邦昌等人的排挤,李纲被强行赶出朝廷。
金人听说李纲又被赶跑,兴奋不已,举全国之力进攻宋京,被俘前钦宗皇帝再次想起李纲、种师道,却为时已晚。
3.皇家虐我千百遍,我待皇家如初恋——辅佐高宗,77天宰相
李纲的确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悲剧角色,一生可谓宦海沉浮,为赵宋皇帝多次贬斥,其忠君爱民之志竟然丝毫未变,在其《苏武令》里一句:“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感念徽钦二帝对他任用)依然透露着报君恩的念头。
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史为宋高宗。天下初定,时局不稳,国家急需一德高望重者主持大局,高宗赵构想到李纲,赶忙写信令李纲来应天共商国事。李纲见信二话不说赶往应天府,君臣相见自是诉说一番国家不幸,动情处两人泪流满面。交谈中,李纲提出了十大举措,包含如何抗金的军事行动外,还有令赵构十分不快的“迎二圣”,皇帝内心无意抗金,更不想救回父兄,用李纲无非是帮自己收拢人心,而今他满口收复失地,迎回二圣,使得赵构对其很头疼。
李纲上任后,按照此前十大计策开始干活,他提拔了主战派将领宗泽,上书请求高宗赐死张邦昌(金人攻陷开封后,令其做过傀儡皇帝),甚至鼓励皇帝效法当年宋真宗御驾亲政直捣金贼老巢。李纲主战,赵构主和,两人矛盾加剧,在黄潜善、汪伯彦极力怂恿下,高宗一伙人将李纲驱逐出朝,此时他为相不过77天。
李纲罢相后,此前太学生运动的领袖陈东闻听后,再次挺身而出,冒死上书请求赵构罢黜黄汪二人,恢复李纲职位,称如想收复失地,非李纲不可,恰逢此时平民百姓欧阳澈也上书指责赵构沉湎女色不理政务,并责赵构帝位不正。此举让赵构恨之入骨,于是将开大宋杀文人的先河,将陈东和欧阳澈斩杀,意图杀鸡儆猴。
对于李纲的处置,赵构做的比其兄还要决绝,最远将其贬到海南岛。高宗执政期间,有宰相被罢而复用的机会,如秦桧,但李纲至死没有回归朝堂。
李纲心系苍生社稷,却频遭迫害打压,意图直捣黄龙到头来却是一场空。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只好将一腔热血寄托于题词作文,绍兴10年(1140年),李纲病逝,享年58岁,但当时赵构并没有赐予这位老臣任何谥号,50年后宋孝宗当政,才赐其“忠定”的谥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