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白落梅,看到她说:“这世上,有一种爱是无私的,无须当债一样去偿还,那就是亲情。若是漂泊倦了,孤独无依,唯有一处可以投奔。父母恩情,浩荡如青山绿水,纵是天地背离,他们亦会将你收留。”
个人感觉,这句话完全可以作为《大明宫词》里武则天与太平公主感情的全部注解……
我第一次看《大明宫词》,还是在十九年前。
这部由李少红打造的国产电视剧,以气势恢宏的场景、古朴典雅的氛围、俊男美女的配合,莎士比亚式一出口就让人懵的对白,康德+黑格尔+亚里士多德等西方先哲充满思辨的内涵,以及涉及同性恋与乱伦的剧情……成为当时引发万家空巷的一部神剧。
初次看,我的年纪还小,对里边的内容是一知半解,只是察觉由归亚蕾饰演的武则天与周迅饰演的少年太平公主和陈红饰演的成年太平公主的母女关系都不怎么样。出于我对演员颜值的尊重,我理直气壮站到了太平公主那一队。如今过了而立之年,再次重温本剧,却时不时被武则天伟大的母爱所感动。
她为了膝下这个唯一长大成人的女儿,隐忍了很多很多,付出了很多很多……
众所周知,太平公主是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小女儿,也是武则天在40岁高龄生下的最后一个孩子。她出生的时候,武则天已经在朝廷内掌握了实权,日常都在替身患家族性风疾的老公处理朝政。她出生之后,刚好赶上唐军大败突厥,于是父母特给这个孩子起了一个带着吉兆的名字——“太平”。
武则天非常宠爱太平公主,一是她生的儿子已有四个, 好不容易添了一个小棉袄,有利于缓解她靠生儿子巩固地位的野心;二是她早年为了与王皇后 竞争皇后宝座,亲手掐死了自己诞下的长女,心灵没少自责。如今上苍垂怜,她又拥有了一个女儿,既不必充当她向权力巅峰攀爬方面的垫脚石,又不会成为她政治生涯里屡屡冒出来的如大儿子、二儿子那类与她作对的绊脚石。对比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在母亲威严下的战战兢兢,太平公主享受着皇室给予她的得天独厚的荣耀、富足和自由自在。这种温室一般的环境也为她成人之后走出宫闱埋下了祸根。
太平公主从出生到临死都是心思单纯的人。
她秉性浪漫,爱好诗书,内心善良,头脑聪颖,却是不通人情世故,也不知人心险恶。
生为天之骄女,她对众人趋之若鹜的“权力”无感,她只渴望得到爱,拥有爱,保持爱,还得是纯净的、不染尘埃的、只有在童话世界里才能长久的爱。
因为她只要爱,十四岁那年的上元节,她与玩伴一起溜出宫,跟随着人群,去见识火树银花,去欣赏繁星似灯,去领教由烟火、笙笛、社舞交织而成的宫外狂欢夜。可是,她与玩伴走散了,看着满街相似的昆仑奴面具,她焦急得泪眼汪汪,挨个去掀面具来辨认。
在这个过程中,她遇到了让她魂牵一生的男人——薛绍。
薛绍真好。
首先,他足够好看:剑眉星目,长身玉立,气质儒雅,风度翩翩,让人触目联系到《晋书》里“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那些形容嵇康的句子。
其次,他足够有趣。逗小孩也逗得有趣,清清浅浅问一句:你是不是认错人了?再补段富有哲学意味的句子:昆仑奴仅仅是一张面具,面具后面的人脸通常是不同的。顺便加一抹“在刚毅面颊上徐徐绽放的柔和笑容”与回头杀,太平公主就误了终身……
一见薛绍误终身……自然不能怪薛绍。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无奈少女情怀总是诗,诗里面皆是梦。太平公主自以为是的开启了初恋——属于她一个人的暗恋。加上命运诡异的安排,让他们又阴差阳错的相见,薛绍还无意之间救了她。太平公主就认定了这是月老命定的姻缘,跑到朝堂上跪请父母让她嫁给薛绍。
她根本没想到,薛绍早有家室,夫妻琴瑟和谐 ,感情深厚。因为在太平公主稚嫩简单的思维里,只要她不计较薛绍的出身普通,薛绍应该是感激戴德自己的下嫁的。
这就是一直被父母骄纵,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的处世观:只要有父母做主,自己想要的,应该都可以得到。对于他人的感受,他们缺少同理心,也缺少了解欲。
太平公主就在母亲做主之下,嫁给了意中人。她怀着美好的憧憬,走入了薛家,成为薛绍名正言顺的正妻,也成了长年有名无实的正妻。因为薛绍恨她,更恨她的母亲。如果不是太平公主的一个突发奇想,薛绍最爱的原配发妻怎么会被武则天下旨赐死,仅仅留下一个不能见天日的孩子?为此,薛绍每一天都活在对前妻的思念与歉疚之中,他告诫自己不能爱上太平公主,对她必须冷漠、冷淡与冷暴力。而太平公主长年不知其中缘由,直到薛绍承受不了精神上的压力,将往事和盘拖出,自杀而死,太平公主才明晰了真相。
原来薛绍不是不爱她,而是不能爱她。薛绍对于前妻至死不渝的爱恋以及“长相守”的爱情信念,正是太平公主最羡慕的、最渴求的理想。她悲痛欲绝,将这一切过错都推到了自己的母亲身上。
谁让你害我失去爱情?你知不知道对于一个相信爱情的人最大的伤害是什么呢?就是让她彻底失去自己的爱人!
为了报复自己的母亲,她要表现出她能够反抗母亲的勇气和能力。母亲有意将她许配给武家侄子武三思,她非要挑一个农民出身的,没有才学的,五大三粗的,其貌不扬的,处处闹笑话的,连宫女们都几乎瞧不上的武攸嗣。
她的报复确实让母亲心痛了,更多的是让自己心灰意冷了。
两个没有共同语言与情感交流的夫妻,同处一个屋檐下,她郁郁寡欢,他唯唯诺诺。
不得不说,武攸嗣对于太平公主是深爱的。他体贴着太平,谦让着太平,处处高抬太平,时时仰望太平,心甘情愿地做着一只舔狗。无奈他与她的精神世界有着天壤一般的鸿沟,他不理解太平公主为啥总是热衷与一群门客探讨国家大事与诗词歌赋,他也不理解太平公主为啥总是嫌弃他精心配置的春药——毕竟,在粗人眼里,男欢女爱不就是痛快嘿咻那些事么?
在长年的心理失衡作用下,武攸嗣终于按捺不住体内的苦闷与欲望,挑了一个小宫女出轨了。偏好又被太平公主抓了个现行,恐惧与羞愧之下,他只好横剑自刎。太平公主的第二段婚姻又成了悲剧。
在武攸嗣的葬礼上,武则天再次给予了女儿充分的理解和包容。她如徐徐春风对着太平公主循循善诱,让她逃离“受害者心态”,在亲密关系方面多反思反思自己。也希望她不再出于赌气而任性又盲目的投奔下一场的感情。她们都是权力中的女人,必须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
武则天说:“女人要是有一个像一棵大树一样的男人供人栖身固然好,如果没有,或者树倒了,就要学会自己生根,生出自己的躯干,真正像一棵树那样坚韧倔强地生长。”
她牵起女儿的手,请求太平公主回来帮助自己辅政。也是希望通过此举,让太平公主的视角不再拘于情情爱爱,放眼更广阔的世界。
无奈,太平公主始终逃不过“贪爱渴情”的执念。
她不愿意承认爱情的本质是情欲,情欲一旦失去了新鲜感,美好的爱情就会分分钟幻灭。薛绍临死前所说的“人一生可以遇见很多次幸福,但是只能对其中的一桩许下承诺……”表面听起来深情动人,实际是他不敢面对现实,一味沉溺于过去的逃避型人格的表现。若是前妻不死,在时光漫长与激情磨灭的背景下,曾经青梅竹马的伴侣顶多在柴米油盐中安享岁月静好,遇到更强大的命运考验,未必不会夫妻失和,唇舌争战,甚至红线绷断。太平公主沉迷的依然是未经考验过的童话爱恋。
在这种情况下,张易之乘虚而入,仗着一张酷似薛绍的脸庞轻而易举的占有了太平公主。
他与薛绍的眉眼、肌肤、身形、气质几乎一模一样,不同的是,薛绍对待爱情的态度慎之又慎,将他对爱情的尊重与敬仰与自身的操守紧密结合。他不允许自己在道德方面有任何瑕疵;张易之却是一个将狐媚男色发挥到极致的角色。他嘲弄忠贞,不屑忠诚,肆意放纵着自己的情感,通过征服长安城与大明宫里的女人们,来实现他嚣张跋扈的野心。
这一点,武则天看得分明。她提醒太平公主:“你不要从男人说的话当中来判断他是什么人。他的甜言蜜语能打动你,自然也能打动其他人。”太平公主不相信。她就云淡风清的摆了一个局,让太平公主在门后清楚的看到了张易之在权力与情欲之间的抉择。
毫无疑问,他要选择追随武皇。公主虽然貌美,已是囊中之物,而武皇屁股下的龙椅,才是他十八辈子都望尘莫及的荣耀。
太平公主清醒了。她摆脱了张易之的蛊惑,后来也亲自手刃了这个欺骗了她感情的下流男宠。但是,若无武则天的毒辣观察力,太平公主很有可能迎接来人生的第三段错误婚姻。
当太平公主在一场场挫败的爱情里学会了成长,她终于明白了,那个让她一度觉得残酷、强势、狠毒、自私、无情的母亲,实际是在用最柔软、最宽宏、最无私、最深厚、最强大的胸怀来包容她,保护她。
令人遗憾的是,当太平公主真正珍惜起母女关系,武则天却是耄耄老矣,即将逝世。这也是现实世界里很多人的宿命:自脱离母体,先享受母亲的付出,依赖母亲的怀抱,当自身的成长伴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逐渐就希望逃离母亲的“控制”,频频抱怨,频频反抗,硬是要走一条不撞南墙不死心的路。
直到世事磨砺出了一身硬茧,方才懂得所有的爱中,只有“母爱”是让子女忍不住想要逃离;所有的爱中,也只有“母爱”是最不应该分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