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当户对,在旧时代指: 男女或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适合交往或结亲。
古人说的“门当户对”有其合理性,旧时代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是一代一代演化下来的,即便周围的环境有变化也很难产生改变。
受较强的地域性限制,在联姻两家无法进行长时间交往获取对方信息的情况下,这种生活习惯、认知水平、阶层价值观,身体状况趋同的“门当户对”,成为了促成稳定婚姻最为简捷和直观的标准。
那么,门当户对的观念放到现代社会,依然合适吗?
依然合适。只不过如今的年轻群体理解的门当户对,基本已经摒弃按照家庭经济地位而划分的传统思维。
现在更讲究两者之间的“文化同源”。它可以是双方会相互欣赏、理解、接纳、适应、交融的思维意识,也可以是积极向上,共同进取的价值观念。
杨绛谈丈夫钱钟书时说:
其实我们两家,门不当,户不对。他家是旧式人家,重男轻女。女儿虽宝贝,却不如男儿重要。女儿闺中待字,知书识礼就行。
我家是新式人家,男女并重,女儿和男儿一般培养,婚姻自主,职业自主。我这种“洋盘媳妇”,在钱家是不合适的。
虽然原生家庭文化大相径庭,但是钱钟书和杨绛在精神与学识上的“门当户对”,成就了他们的传奇情缘,成就了众人心目中“一代鸿儒”的钱钟书。
总而言之,门当户对是要有的。是志同道合还是同床异梦,就看你们文化同源与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