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里有这样一篇文章:
失去的一天
妈妈清晨去上班,她把十岁的佩佳叫醒,对他说:“你已经放假。你今天的任务是在农舍旁边栽一棵树,读完《远处的青山》这本书。”
从这段话看到了妈妈忙碌的神情,她既要忙工作,又要培养孩子,她和我们很多家长一样,给孩子布置任务,但是孩子能不能按照家长的话去做呢?如果孩子完不成任务,妈妈会怎么做呢?好奇心吸引着我继续读下去。
妈妈走后,佩佳又睡了一会儿。当他醒来时,太阳已经当空,他想马上干活,可又一想,还来得及呢!
佩佳坐在一棵绿荫如盖的桑树下,他想:我在这里坐一会儿再开始干活吧。然后他走到果园里,吃了一些鲜果,又跟蝴蝶嬉戏。
这两段话通过“睡”、“坐”、“吃”、“嬉戏”等几个描写动作的词语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贪玩的孩子,让我们看到了佩佳是怎样失去这一天的。
一天时间还没有怎么玩就过去了,一天时间什么事儿都没有做就过去了。
傍晚,妈妈回来了,她笑眯眯地问儿子:“说说看,孩子,你都干了些什么?”
辛苦劳作一天的妈妈回来了,她对儿子充满期待,从“笑眯眯”看出她特别和蔼可亲。面对妈妈,佩佳的表情是怎样的呢?
佩佳什么事也没做,他羞愧得不敢看母亲的眼睛。
如果你是佩佳的妈妈,看到孩子没有完成自己布置的任务,你会怎么做?
我身边有的家长会痛骂孩子一顿,有的会打孩子一顿,有的会苦口婆心地说教,不管怎样都是要把自己的坏情绪表现出来。
我遇到这种情况轻则说教,重则恶言相告。佩佳的妈妈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她不急不躁,通过几个事例让孩子明白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显示了自己独特的教育魅力。
“可你要知道,我的孩子,现在地球上少栽了一棵树,人们中间少了一个读过《远处的青山》这本书的人。也许你不了解,你丢失的这一天都丢失了什么。走吧,我会告诉你,人们在你失去的这一天里都做了些什么事。”
母亲的语言如和风细雨,滋润着孩子的心灵,她让孩子知道自己贪玩的后果。
妈妈把儿子领到一块刚犁过的田地上,说:“昨天这里还是一片收割后的麦茬地,今天已全部翻耕了一遍。这是拖拉机手干的活。”
妈妈把儿子领到用砖砌成的墙跟前,说道:“这里早晨还只有基脚,可现在已经是一堵用砖砌好的墙啦。瞧,砌工干得多么出色!”
妈妈把儿子领到一座白色的大楼跟前,这里散发着面包的芳香。
“这是面包房。早晨,早晨这些面包还是面粉,可现在令人馋涎欲滴……这是面包师一天的工作。”
最后,母子俩走进图书馆。图书管理员指着一个大书架说:“这些书是今天大家看完后还来的,而且又借走了同样这么多的新书。”
翻耕过的麦茬地、用砖砌好的墙、散发着芳香的面包、借阅后还来的图书……这一切展现了人们珍惜时间,这一切是人们在一天里做出的成绩。
妈妈的话朴实亲切,她没有简单地说教,而是通过具体事例启迪孩子,这是我们家长应该学习的地方。
“可我却游手好闲……”佩佳想了想,低下了头。现在,他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
故事到最后让佩佳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也让我明白了同样的道理。
五年前读这篇课文时没有什么感觉,当时仅仅是当作一个故事读的。
今年再读时看到课后链接说:“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专著。他的一个教育信念是热爱孩子、关心尊重孩子,相信一切孩子在教育中能够向好的方面转变。”
所以佩佳妈妈的教育智慧其实是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念。
作为老师,我很早就知道这个教育家,我手中还有那一百条建议,由于我失去了一天又一天的时间,所以几个月了,我还没有读完那本书。原定每天读一个建议,三个月零十天看完那本书的,至今四个多月了,我只看了四十几个建议,看过的建议也没有在脑海里留下多少印象,犹如没看过。
冬去春来,日升日落,稍不留意,时间便像调皮的小孩,悄无声息地从人群中穿过,像一缕轻风一拂而过,不留半点痕迹,步子是那样急促。当他走到远方,他便举起手向浪费时间的人摆手,嘲笑他们的愚蠢和无能。
《失去的一天》告诉我要珍惜时间;告诉我作为教育者要通过具体事例让孩子明白他们所犯的错误,进而引导他们改正错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