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顺治九年,壬辰年(公元1652),22世孙宁九公初修宗谱,至今已修11次。
2、康熙二十一年,壬戌年(公元1682)
康熙壬戌,良贤公3、雍正十三年,乙卯年(公元1735)
4、乾隆四十七年,壬寅年(公元1782),文琳公倡议族人捐资建祠,并约定修谱。由此,建祠时间约为236年左右。
同上5、嘉庆十二年,丁卯年(公元1807)
6、蒋氏祠堂,竣工于清朝道光十六,丙申年(公元1836),并圆谱。另一说是道光八,戊子年(1828)再收本利,经三载告成,那么是道光十一,辛卯年(公元1831)。
道光8年,戊子年,为公元1828年7、咸丰三年,癸丑年(公元1853)。
8、光绪元年,乙亥年(公元1875)年间,商议重建门楼,两旁厢庑告厥成功,即请谱师修谱。光绪六年,庚辰年(公元1880),祠堂修葺,圆谱。
同上同上 同上
9、宣统三年,辛亥年(公元1911)修谱。三十二世孙蒋万城撰谱序。
10、中华民国二十八己卯年(公元1939)重修宗谱,木活字本。主修:蒋绍土。编纂:蒋祖福、蒋绍主。宗族堂名:光宇堂。光宇堂重修。世系修录至第三十三世,排行字为:智。共四卷,计四册,为线装本。第三十三世孙金华中学毕业生蒋如新撰谱序。
据刘鑫考察,本谱始修于宋崇宁二年(1103),此为第十四次修。换句话说,顺治九年修的谱,也是依照起码是参考宋时蒋氏家族在通化(浦阳)做的家谱。
11、公元2009年发动,2011年告竣。第三十三世孙蒋如雁、第三十五世孙蒋刚(纲)苗各撰谱序。
陈水河整理于2018.7.5晚上
注1:守善公于唐末年间(乾宁初)因避乱自湖州安吉迁居邑之西皋(迁入浦阳蒋家岭),山下蒋氏始祖。
注2:三世祖承汉从西皋迁邑之通化菊花园,九世祖弥明菊花源上园派。十四世祖碧菊花源上园派,碧之子为乾。
注3:第十五世祖礼四公(顶乾公、乾公)于明洪武元年(1368)?从通化(浦阳)菊花源上园迁居九都山下。
注:4:第廿二世祖宁九公,字彰汝,如号列继泉。生有四子,良明良贤叔季质厚。
注5:文琳公,廿六世孙。“名列太学,身当其际,能不奋然”(摘于大清乾隆四十七,壬寅重修谱序)
网友评论
太学是中国古代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 [太学之名始于汉代。太学作为汉后国学,与之前的国学不同的是确立儒学为正统学问。西汉在长安设太学,东汉、西晋在洛阳设太学,东晋在南京设太学。
国子监是中国隋代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同时作为当时国家教育的主管机构,隶属礼部。国子监具有一定程度的监国功能,可以弹劾官员和国政,尽管这功能自宋朝以后已不甚明显,而国子监自创建以来最明显的三个功能则是: (1)协助国家举行科举考核; (2)负责对国家最优秀学子的教育工作; (3)规管士子的德行、操守。
作为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在先秦以前,周代称辟雍,虞舜时称上庠,五帝时称成均,汉以后称太学。隋朝以后称国子监,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国子监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