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2005 晴
行程:绍兴第二医院—(骑自行车至鲁迅中路)沈园—(骑至鲁迅中路)鲁迅故里—前往八字桥(结果骑过了)—(骑至笔飞弄,咸亨医院附近)蔡元培故居—(骑至西街,离蔡元培故居十分钟距离)王羲之故宅即戒珠寺—(骑至劳动路)周恩来祖居—(返回)第二医院—(骑至)仓桥直街—(骑至胜利西路)大通学堂—八字桥—返回第二医院—绍兴图书馆—返回住处
6:30就醒了,夜里阵阵寒意让我睡得不大塌实,都打起了喷嚏。芳全天都要上班,我打算先跟她去医院,看看工作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在路上的放心早餐点买了早餐,厦门也有类似的早餐工程,不过他们这的粥也是封装起来的,方便携带,吃的时候用大吸管吸。没工作过的人对社会既好奇又敬畏,大学几年学的东西我都快忘光了,芳笑话我。在医院呆到8点半,看她样子越来越忙。芳帮我跟同事借了张绍兴市旅游贵宾金卡,上面没有照片,十个景点不用买门票。HOHO,真高兴,省了一大笔。把卡揣进口袋,在地图上把各点一圈,借了她的自行车,走咯。没过多久,太阳出来了,很舒服地照在人身上。
骑过两个路口就到了鲁迅中路,我先去东段的沈园。当年读到陆游那首倾倒无数才子佳人的《钗头凤》,就一直期待有一天能来这个因陆游和唐婉悲剧爱情故事而闻名的千古名园看看。
《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此时,满园春色,桃花红艳,紫藤如瀑,景色怡人。近千年的古园,保存下来的亭台水榭还是那样精致,或许它们已经随着时间而平静了,想把悲凄绝伦的故事深深隐藏在石缝中,用吐芽的新枝和盛绽的花朵祝福天下的有情人。走到冠芳楼,古筝乐阵阵飘荡风中,粉英满枝,小楼掩映繁花碧柳中。美哉!走到新园,一群游客在讨价还价地买扇子倒是很破坏气氛,我赶紧走了。
出了沈园,就被一群黄包车夫围住,游说让我包车,我谢绝了。接着去鲁迅故里,恐怕提起绍兴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鲁迅先生。我在路口标志性的石雕前照了相,走两步到三味书屋门口瞧了瞧,但没有进去。门票60元,太贵,去过的人都说没什么可看的,我也就懒得花那银子。鲁迅故里那条路走一下还是挺有意思,有家卖臭豆腐的店听说很正宗。
地图是我出行最好的伴侣,不清楚的地方就停下来问人。绍兴人有耐心也很谦和,素养比较高,只不过中年以上很多人都不大会说普通话,我经常是连蒙带猜加手势和他们讲。接下来去八字桥,这地方不好找,问了几个人,明明就在旁边,可怎么也没找到。骑过了汽车东站,又骑了一段,居然到了白马新村。一看地图,和八字桥已经离得很远了。我真郁闷,一些实际上一人宽常被人忽略的小路也会被明显标注在地图上,不知道的情况下,你还以为是多么大的一条路呢,这样很容易就骑过了你要找的路口。于是就近先去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先生的故居,同样是在小巷子里,具体位置也不好找,骑反了方向又掉头,七拐八拐地终于到了。那是一栋明清时期的大宅院,环境幽静,听不到外边的声音。去的时候,没有其他游客,只有我一个人在参观,可以静静地阅读那些挂在墙上的文字和照片。
往北,穿过古宅小巷骑个十分钟,就到了王羲之故宅即戒珠寺。这一带有很多文物保护民居,也都有人住着。戒珠寺很小,就一间大庙一样的屋子,不过关于它的来历倒是很有意思。相传:王羲之爱养鹅也爱玩珠,一次不慎失落一颗明珠,疑为过从甚密的老僧所窃,老僧闻之自杀。后来王羲之杀鹅,发现原来明珠为鹅所食,追悔莫及,便舍宅为寺,戒玩珠之癖,以纪念老僧。戒珠寺门口,路的斜对面有一古旧的水池,据说是王羲之的墨池。水脏得可怕,询问景点工作人员时,我分明看到了他脸上尴尬的笑容。戒珠寺东边牌坊的路口直通中兴中路,马路对面就是白马新村,我前面其实已经经过这了,但不知道,绕了一大圈。
再下来去的是周恩来祖居。这里很多是慕名景仰前来的游客,我去的时候正好碰到一个挺大的香港学生旅行团。今年红色游线特别热。这里同样是明清风格的建筑,我参观了周总理年少时住的房间,看到了他回乡时招待乡亲好友的八仙桌,也在陈列馆里见到了他的亲笔手稿和曾经使用过的一些物品。令我印象最深的则是小堂前里的一副对联,上面写着:“事能知足心常态,人到无求品自高。”
中午本打算在路上随便吃点直接去下一站,绍兴的便利店很多,尤其是可的,到处都是。芳发短信来,说她已经帮我买了饭了。我怎能拒绝她的好意呢,于是打道回医院。中午吃了饭,我又起程了,先去仓桥直街。拿着地图一边骑,身上背着个大挎包,经常有路人盯着我看,他们是不是很纳闷?天越来越热,穿一件长袖都是一身汗,突然想起早上出门时还打算穿毛衣,自己都忍不住笑起来。在陌生的城市里,独自靠着张地图一路而行,很有意思,总是会遇到意外的惊喜。
仓桥直街没有期待中那么古老,我喜欢那条石板路。与仓桥直街隔屋平行的环山河沿岸倒真是充满了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明清建筑,粉墙乌瓦,很秀气;满街幡旗飘扬,颇有“水村山郭酒旗风“的味道。家家都有下河踏道,到现在依旧有不少人忘舍不了千百年来风俗,下到河里洗东西,偶而见到乌蓬船轻悠悠地划过,若这样的生活不和商业化挂钩,看上去的确古朴纯美。
走到仓桥直街的尽头,居然是城市广场,呵呵。继续前行是胜利西路的大通学堂。这里是清末著名革命团体光复会的重要活动中心,包括学员上课操练的场所和秋瑾办公室等等。
最后一站是八字桥。我从胜利东路拐进广宁桥直街,那是个两人宽的小巷子,一路都在施工,乱七八糟的,我都不知道骑到哪了。问题是地图上所标的这条路并不与八字桥直接相连,我想碰碰运气吧,不行的话再按早上的大路走。骑到一座石桥,停下来问了问,八字桥还要往前一段路。最终是给我找到了,别提多高兴,还是有点成就感。比起仓桥直街,这里给我的感觉更好。都市包围中的一块静谧之地,感觉有点不同寻常,你会怀疑自己究竟站在什么时代:抬头远眺是城市高楼,身处则是小桥流水人家。这座建于宋代的桥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桥梁,跨三条河,通三条路。桥两边晒满了当地人爱吃的白菜干和笋干。我在桥上站了很久,观察这里居民的生活;看到很多小学生吃着雪糕放学回家,又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今天要去的地方都走完了,天色渐暗,我也得回去了。骑到医院时,芳也刚好下班。吃完晚饭我们一块去绍兴图书馆看书,就像大学一起去自习时那样,没有距离感,也不会想到时间已经过了两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