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壁的师母每个星期都会自制一些菜品寄给远在澳门的女儿。上次到他们家玩,看见地上有一袋磨好的辣椒粉。那是陈老师从江西萍乡购得,然后经过一系列程序制作而成。
我所工作的学校,年长的老师比较多。人老了,才会注意饮食的安全性。市面上买来的辣椒,稍微放一点儿,有几位女老师肠胃就会出毛病。因而,每次学校的辣椒都是她们亲自从市场购得,亲自去晒,亲自去磨碎。那批买来的辣椒颜色很普通,没有火辣辣的通红,略带一点暗红,经过水洗,太阳晒干,就可以送入传统的石器里面,人工磨细。
这次,我也让陈老师帮我带了几斤辣椒,准备自己洗晒,磨成粉,带回家中品尝。
上次,食堂师傅制作的冬笋炒肉,味道鲜美可口。我也动起了心思。我还向爸爸咨询了一下,然后爸爸给我几百元,让我自行决定购买的数量。先是向同事的老婆打听冬笋的来路,那边说,自家的兄弟天天在山上挖宝贝,还有冬毛老鼠。上午谭师傅去一电话,晚上一个三轮车就运来了货物。几个麻布袋,里面装满了大大小小的笋子。恰逢舅舅家办喜事,我也可以做个顺水人情,给他们家送几十斤,还有姑姑、邻居们每户拿几个,也是不错的选择。
为了顺利地把这批货物运走,我可是步行到镇上。跟前学生的爷爷打好招呼,他是一位特别善良的司机。我与他说明来意,他竟然一口答应了,而且不要我的运费。晚上九点钟,顺路接外孙女,把我货物一并载入车内后备箱。
那天,我爸爸有事不能取货物,司机把货物卸下,留放在摩的司机家。那边顺利将货物运到我家,结算车费后,竟是上午的十点。整个流程,我全都未参与,却得到很多的人帮助。
事情发生的第二天,我与舅舅去县城的市场采购食材,询问冬笋的价格,我从原产地得来的货源便宜不少。
当然,我还获得其他的一些信息。第一,这边附近有一家加工厂,长期从农民手中购买材料,利用加工获得了可观的利润。第二,批发市场的价格与原产地的价格差额客观。第三,利用时间差,九、十月份囤货,可获得不菲的收入。
经历了这两件事,我发现自己有个特点,尤为喜欢与当地人打交道。与他人谈话中获取一些写作、生活的信息,然后加以整合,就变成了自我成长的一部分。当然,这与我之前从业经历有关,2010年,我在外贸行业干了半年,对付款方式,价格差有极其敏锐的触觉。小时候,我帮家里也看过花炮店,舅舅家、外婆家都有小卖铺,每种货物的渠道,都会听听记记。这些能力地获得,也让我在工作的第一年,毫无基础的情况下,与宿舍阿姨结交了一段友好的情感,并免费送了我二十个衣架,借给我一床新棉被用于冬天保暖。如今,这些场景,回忆起竟然有一丝暖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