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沪上

作者: 万千星河赴远方 | 来源:发表于2024-01-11 11:06 被阅读0次

    上海开始大放溢彩不过一百多年,大概是无需背负太厚重的历史,令它得以轻装上阵,在东西方的碰撞交融中一路速进。他一边展示着求新求快到速度与激情,一边让老上海的底色得以凝固,它已经从中国国际化大都市,成长为走在世界前沿的城市。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上海的“魔”,究竟是什么?时至今日,我终于发现:魔,是“魔力”,最前沿的事物出现在上海,最新的政策在上海首先推行。上海的包容度很高,这里可以说是全国最前卫的地方。处于国际潮流的重磅展览,你可以在上海博物馆看到达芬奇的真迹,也可以在浦东美术馆看到卡拉瓦乔;新兴的潮流穿搭就藏在上海梧桐树下;异国他乡的美食和爆火的店铺也在上海最先出现。让人不得不感叹上海是一座有魔力的城市。魔,也是“魔性”,上海的魅力,就在于上海永远存在惊喜,存在于弄堂口,也存在于洋房之间。

    抗日战争、淞沪会战,那是国人无法忘却的历史。而一部《八佰》,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的故事逐渐为人所熟知。看到仓库外墙的累累弹孔,以及那些缺口,我似乎看到了壮士们毅然决然的神情,前仆后继、为国捐躯。四行仓库旁边的马路,名为晋元路,几十年过去了,斯人早已不在,我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我们的纪念。

    从南京东路信步而来,一路走过步行街上的每一块石砖。其实走过的,也是南京路百年的历史,从晚清,到民国,再到新中国成立,这条路见证了上海的发展,两侧的建筑历经百年,依旧矗立在这里。一直向前、再向前,会看到绿色尖顶,那便是“和平饭店”了。旧上海有传言:进了和平饭店,没人敢动你。和平饭店像一位从摩登时代穿越而来的老绅士,正是上海人口中的“老克勒”,历经岁月洗练、宠辱不惊,如此高龄依然还有一颗热忱活跃的心。

    浪奔,浪流。一百多年之后,原本被调侃风格杂乱的“万国建筑博览会”化身外滩甚至上海最拿得出手的门面,不得不说也是一种传奇。近距离观赏每一个建筑细节,推开每扇门寻找旧时痕迹。你可以听到,黄浦江上传来汽笛声,那是船舶问候上海的声音;你可以看到,对岸陆家嘴玻璃清朗、灯火辉煌,霓虹灯装点了高耸入云的建筑;你可以闻到,空气中弥漫着极尽繁华的气息,有一种魔力吸引着人们去探索。

    上海浦东新区,发展起来不过三十几年,陆家嘴作为浦东的“先行者”,备受瞩目。高耸入云的天际线不断刷新上海新高度,也在冲破中国记录甚至世界纪录。上海的魔力就在于,在新建筑、新事物层出不穷之时,老房子、旧事物并未消失,而是以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面貌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浦东美术馆成为了车马喧嚣与霓虹光影之中,安静一隅的存在。

    登上公交车,上海的老龄化还是蛮严重的。车辆缓缓向前,普通话、英语、吴语报站着实让我有些惊喜。这确实是对方言的一种保护,也便利了上海的老爷爷老奶奶。这也让上海回归市井气息,不仅仅是国际大都市,也有着人文气息和温情。

    很多人感觉上海人“排外”,其实上海人从不排外。只是上海人极其有界限感,每个人进行自己的事情,不会打扰别人,也不希望自己被别人打扰。当月薪三千时,上海也不过如此,有着人挤人的地铁,有着十几块钱的午餐。当月薪三万时,上海才真正是“魔都”,上海有着人均几千的异域美食。想成为“新上海人”中的一员,的确需要不凡的实力。

    在上海逛马路,是极其浪漫之事。上海的很多路口并不是标准的“十字”,马路也不是那么直。但我认为,正是这种自然,才铸就了上海街头的浪漫。武康路、愚园路等马路已经成为了网红打卡地,永嘉路等不为外地人所知的马路其实更能还原上海人的日常生活。每一扇半开的木门后,藏着的都是一户住在梧桐树下的上海人家。买一束花,在愚园路的蛋糕店挑一块蛋糕,再买一杯咖啡,就这样慢慢走过每一条梧桐树影掩映下的小马路,是何等美好之事。一座座老洋房深藏功与名,过去是传奇,如今是底蕴。

    近五公里长的淮海中路,连接起人民广场和徐家汇,乍看它,是几步一个购物中心。回顾历史,它作为一条有着120余年历史的老马路,沉淀着浓郁的海派文化底色。精品店所在的建筑见证过历史的风云巨变,高档商场背后的石库门里弄依然是柴米油盐的普通人家。

    在上海——全国咖啡店最多的城市,要是不坐下喝杯咖啡,那就不算真正感受魔都。梧桐树下,走进一家咖啡店,不管是经典咖啡,还是当季特调,都是上海味道。要说每一个上海人是喝着咖啡长大的,也不为过。别看年轻人把手冲、冷萃、深烘、浅烘、美式、意式挂在嘴上头头是道,;老克勒们也有着几十年“咖龄”,腔调十足。

    时间的风霜无法凝固上海的风情,梧桐树不动声色地静看流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印象沪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iqt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