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经典中的经典,牧童只是牧童,只能掷一石块惊动凤凰,引出玉来乃心神所往。
牧童眼里《道德经》(17)牧童对“无为”的认知。
初读《道德经》在三十年前,似懂非懂。再读在十年前,感到读不懂了。再读在春节期间,或因阅历的关系,又是懂似不懂。然或多或少有点“明了”了。
说《道德经》非道非儒甚至非释是不完全准确的。《道德经》中有儒释道的影子,牧童以为儒道只是老子思想的一个支派(流派)。若说儒是入世道是玩世释是出世那么《道德经》是“适世”。儒是“德”为主导的老子思想体系的后续,道(道家思想体系)是老子思想体系的分支,之所以说分支不说派系是因将无为理解成顺其自然了。
老子思想体系被称《道德经》,是富含哲理并以辩证法为主导立论并论述的,八十一章有对立的统一有矛盾的和谐,称中国哲学鼻祖亦不为过。以道(能感知的一切自然现象,亦包括其中的一份子――人)为物质,以人为主体后主体不仅是物质更是意识之源,这样,构成了完整的辩证体系。
在明白上述后再看字面上。无为就是不为,无不为就是为。看物质形态上,为是动不为是静,动静相依相辅相互变化是物质形态的全部。从意识形态上看,不为是静是内因,为是动是外因,所有的内因影响甚至决定外因。思想决定行为。为此,牧童以为“无为”是依现存的自然万象、社会形态、民生实况及愿望、体制法度去思索(修性修身修行)继而以不违苍生所愿(一切现存自然万象)为宗旨得到一完备的指导思想。无不为则是将这思想付诸行动。
无为,无不为都是积极的,是辩证性存在的,用牧童的话说“无为”的意思就是“凡事都有章法不可胡来”(不妄为)。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