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三日(上)

作者: 在路上的大鼻子 | 来源:发表于2018-11-11 01:49 被阅读14次

        大巴缓缓行驶在通往威尼斯本岛的跨海公路上,远处海岸线最后的余晖已完全落下,让我脑中不时的浮现出一个念头,就是夜晚的威尼斯会以一个什么样的景象呈现出来? 快速的搜索了脑海中所有的图片以及概念,从马克.吐温的 {威尼斯小艇} 到 {007-皇家赌场} 的运河追逐,再到汤叔的 {天使与恶魔},似乎威尼斯没有以夜晚的状态呈现在文学小说及影视作品里过,而我即将从这千年古城的夜晚来开始了解它的前世与今生,想想还是挺特别的。

          下了车经过两座长长的廊桥,威尼斯大运河便呈现在了眼前,此前因为飞机晚点,Airbnb的房东以为我们当晚来不了了,便外出开始了娱乐活动,在接到我们电话后大为吃惊,电话里让我们先去他叔叔开的餐馆里拿房间钥匙,威尼斯这地方小,每个教区的人也互相认识,没问几个人我们便打听到了他叔叔饭店的位置,他那非常热情的叔母怕我们迷路,坚持送我们去一街之隔的房间,事后感觉那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威尼斯的小巷大都并非横平竖直而是蜿蜒曲折的,而且有的非常窄小,游客拿着手机导航也非常有可能错过自己要去的地方,另外威尼斯的小巷很少有死胡同,你甚至可以弯弯绕绕的一直走下去,在古代曾经有个佛罗伦萨年轻人在斗殴中打伤了美蒂奇家族的贵公子,于是逃难来到了威尼斯,而美蒂奇家族也派出了杀手尾随而来,但总奈何不了威尼斯九曲十八弯,纵横交错的巷子,让青年一次次溜掉,想想也是难为了杀手先生,毕竟在佛罗伦萨,街道两头一堵,人基本不可能跑掉,那年轻人跑路来威尼斯绝对是个聪明的选择。

          我们租的房间位于运河附近一条小巷内的三层窄楼当中,推开一扇老旧的木门,屋内湿气的味道扑面而来,一楼的墙壁和横梁也因为潮湿而斑斑驳驳,但你绝对无法想到那么旧的三层小楼里还装了一部古老的欧式小电梯,同样因为潮湿而锈迹斑斑,这种情况在威尼斯的普通人家非常普遍,因为威尼斯本身就是一个建立在海边沼泽地上的城市,为了应对湿气的问题,他们通常会把一楼作为商铺或饭店使用,二楼以上才开始住人,而面向运河边的房子,一楼都会作为停靠小船的码头。我们的房间在二楼,电梯从一楼到二楼让人感觉整整用了一分钟,二楼的湿气味道明显就要比一楼好很多,后来听说房东就住在三楼,每天下个楼要在电梯里呆两分钟。

          等把两大箱子行李安放妥当后,肚子也不由自主的开始响了,都说意大利是欧洲最懂生活的国家,而说到懂生活就不得不提到意大利的美食,既然谈到了意大利的美食就绝对不能忽视文艺复兴双花之一的威尼斯,当年的威尼斯商人遍布整个地中海,可以说在从公元12世纪到15世纪,威尼斯几乎把整个亚德里亚海乃至整个地中海当成了自家的内湖,更幸运的是威尼斯人在经商的过程中将许多地中海其他地区的饮食文化融入到了自己的饮食习惯当中,使得威尼斯的美食在保有自己的特色的同时还能融汇各家之长。由于靠海使得当地的海鲜价格非常便宜,随随便便在巷子里找一家小店,花个20-30欧就能吃到非常美味且实惠的海鲜。店里面能见到许多当地人,同服务生和老板非常相熟,互相扯着皮聊着天,看得出是非常老的主顾,很可能在这家店从小吃到大。我始终觉得在一天的忙碌工作以后如果楼下能有一家味道可口 价格便宜 伙计亲切的小饭店亮着温暖的小灯等着你,也算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海都三日(上) 海都三日(上) 海都三日(上) 海都三日(上)

    饭饱后的我在附近稍稍转了一下,夜晚的威尼斯在不大的范围里可以呈现出非常的多样性,运河边富丽堂皇的酒店以及对岸高大森森的教堂,主干道熙熙攘攘的游客夹杂着印度小贩炒栗子的香味,巷子里昏黄的灯光以及坐在路边聊着天喝着酒的人们。  看着街景,眼皮稍显沉重了。 好吧,我也许该去倒时差了。

          清晨,威尼斯的鸟儿叫的很早,很快附近教区的钟声也敲响了,打开沿街的木窗,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楼下巷子里的石板路上已陆陆续续有了一些行人,急促的脚步声回荡在古朴的街道间。 下了楼,打算边在附近转转边找点东西吃, 途中隔三差五的总能遇上各种大大小小的教堂和广场,在中世纪的时候,威尼斯普通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所在教区的教堂, 居民区的建设也是以教堂的位置为中心开始规划的。意大利语称之为campo的广场,通常建立在教堂的正前方,这里不仅是当地居民做弥撒之后的聚留地,也是市场。无论宗教活动还是买卖,居民所有的集会活动都在广场举行,那时的有钱人通常会把房子建在能看的到教堂正面的广场附近,为的是离上帝近些,而没钱的则住在背对教堂和广场的居民区里,这种格局很多一直延续到现在并未发生太大的改变。

    海都三日(上) 海都三日(上) 海都三日(上)

    在威尼斯,人们放眼所及的是它华美的水上建筑以及发达的运河网路,这是一座完全没有汽车,所有交通方式都以船为代步工具的城市,也是一座建立在海边沼泽中的城市,现在威尼斯的地下犹如老树盘根一般,保留着许多当年建造它时深深打进沼泽的木桩,尤其在建筑物的墙壁和基座,运河的沿岸,木桩数量尤其多。在木桩的上面,再挑选耐海水腐蚀的石头,层层磊上作为地基,正是因为运用这种方式打造的地基,才让建筑物看上去像浮在水面上一样。可以说每一座建筑的施工难度和成本都要远远高于在陆地上进行建造,但为什么威尼斯人会放弃陆地而选择在这样的沼泽当中建立自己的城市呢? 其中的故事还要追溯到公元452年,当时匈奴王阿提拉的军队肆虐整个欧洲,将习惯于生活在罗马治下的欧洲人推向恐怖的深渊,惊恐的欧洲人称其为上帝之鞭。一群居住在意大利东北部的难民为了逃命来到了一片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沼泽地,虽然在沼泽地的生存不易,但同样也不易受到匈奴人或其他蛮族的攻击,并且很容易从这里逃亡出海。或许是因为当时的威尼斯人过于贫困,以至于匈奴人从没打过这群沼泽地居民的主意。那时的威尼斯人以海盐贸易和捕鱼业为生,就这样吃不饱也饿不死的撑过了一个世纪。但幸运也不总是会伴随这群沼泽地居民。公元800年,法兰克人入侵威尼斯,威尼斯人退无可退,决定诱敌深入,利用岛内潮汐的力量对付法兰克人,他们在涨潮时利用小船将敌人的战舰引入威尼斯内湖,而退潮后敌人的战舰一个个陷在了威尼斯河道的淤泥里无法脱身,这时威尼斯人气定神闲的射出一支支火箭将对方无法动弹的战舰引燃,法兰克人大败,仅有廖廖几艘船得以侥幸死里逃生。在那个时代,尊重无疑是要通过实力来获取了,威尼斯的先民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毅为日后称霸地中海成为亚得里亚海的明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海都三日(上) 海都三日(上)

    在中世纪的欧洲,大部分人们完全没有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的概念,那个时代的欧洲没有下水道(古罗马的下水道也已荒废),也没有普及公共厕所,人们有时直接在家里的地板上豪爽地拉屎,方便完了再用铲子把屎搓到墙角去,讲究一点的人家在便桶上方便,便桶被装满之后怎么办呢?直接从二楼窗户泼到大街上,这样一来行人在大街上被屎尿泼的满头满脸的情况屡见不鲜。有的城市甚至曾经还规定,任何人从窗户倾倒粪便以前,要大声警告过往行人三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冲突。而且这些排泄物被泼到街上以后通常不会被清理干净,反而会被行人和牲畜踩成新的路面,一下雨这些用屎踩成的路面在雨水的浸泡之下会变得泥泞不堪,甚至能淹死小狗。法国巴黎曾经把城里收集起来的粪便堆到城墙外边去,但是这些大粪不清理只会越堆越多,最后墙外的屎几乎要漫过城墙去了,为了防止敌人踩着屎翻过城墙,法国人经过讨论最后决定:加高城墙。此类情况在中世纪的其他城市也是层出不穷。

            威尼斯是当时欧洲少数几个未受此类问题困扰的城市,因为它拥有天然的城市清洁系统-城中星罗棋布的运河,这些有如梳子般密集的水道交叉在城市当中既充当了船只的航道又是整个城市的排污净化系统,生活垃圾和污水会首先排入运河然后随着潮汐流入外海,所以确保威尼斯城内有活水流动对于整个城市的公共卫生尤为重要,中世纪的威尼斯水务官每年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旧运河的清淤加固以及新运河的开凿。要日久天长地住在沼泽地,一个拥有活水的威尼斯便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大事,而水务官因为失职而被判绞刑的情况在中世纪的威尼斯也是常有的事。现在威尼斯很多房子的排污口安置在高于运河涨潮水位线的位置,否则涨潮时下水道污物倒流回屋内可不是什么令人愉快的经历。

    海都三日(上)

                    ——未完待续——

                    To Be Continute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海都三日(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izt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