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T·互联网想法今日看点
友达1上,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体验?

友达1上,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体验?

作者: 唐弈 | 来源:发表于2016-12-27 13:01 被阅读223次

    声明:

    正如运营有大运营的概念,本文提及的朋友也是“泛朋友”的概念。

    你羡慕他每个周末都有约会;

    你羡慕他想吃夜宵,总能叫人出来;

    你羡慕他有了困难,总有人助他一起共度难关;

    你羡慕他......

    其实,

    你羡慕的是他朋友多;

    还羡慕他有能力帮助他的朋友多;

    更羡慕他愿意帮助他的朋友多。

    那么,朋友多到底是怎样一种体验,友达1上又是怎样一种体验?

    “友达1上”,看到这个词,或许会有朋友怀疑我是不是手滑打错了。我们只听过“友达以上”,“1上”又是什么鬼。之前,我们有聊过#如何用运营思维追女生#以及#怎么通过数据分析运营好男女关系#。今天我们在以运营为切入点,通过“用户运营”的方法论聊聊怎么交朋友,怎么获得朋友的认可和尊重,将朋友变成切实的人脉。

    “友达1上”,其实是用户运营的一个概念。从普遍意义上来讲,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规模可以分为“从0到1”和“从1到N”两个阶段。前者可以说是获取种子用户,然后通过种子用户的反馈建议快速进行产品频繁更新迭代,适应市场的阶段;后者则是进入了拥有一定用户规模的大平台阶段。我们也可以类比成,“从0到1”是我们的学生时代,就大部分人而言,学生时代的朋友感情总是最深最醇厚的,这个阶段也是我们最容易被塑造成长的阶段;那么“从1到N”就是我们工作后,进入社会后的阶段了,我们开始有各种各样的社交需求,关系网络成几何式扩展,还记得我在第一篇中所提到的米尔格莱姆的“六步分离法则”吗?以我们自身社交圈为起点,只要经过6个人的引荐,就能认识任何我们想认识的人了哦。

    今天我们就从量、质、效三个层面,来讲讲在第二个阶段,我们该如何运营我们的朋友圈呢?

    1. 量:把这个圈子变大

    首先,请各位不要曲解这个概念。扩大圈子并不是说让你盲目交际。做运营的都知道,一切的运营本质都是用户层面的运营,最终都是为了盈利变现。而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与我们产品最匹配的用户群进行攻克。扩大我们的朋友圈子也是同理,当你决定采取某些措施的时候,请先预估这些人是否有必要与之相交,避免进行无效的社交。

    1.1 开源(入口+转化)

    1.1.1走出去,去认识更多的人。

    要认识更多人,就要让更多的人认识你,要推销自己。在产品层面这个叫入口,就是提供一个让大家知道你存在的平台。落地到社交层面,我们可以通过参加一些线下聚会(娱乐性、专业的学术交流),在SNS社交软件上,塑造自己的公众形象,像微博、知乎这种平台上的大V公知,微信上的影响力比较大的个人号,还有直播界的网红等等,就是一个典型的塑造自己个人形象让众人所知的行为。其他诸如事件营销、炒作啊,如果你有渠道,也可以制作个人海报,像前几天和鱼大大的联合创始人聊,他们公司就会为课程讲师做宣传海报,给公司同时也给讲师做宣传,实现双赢。

    1.1.2引进来,让更多的人认可你。

    正如我们常说的“我认识他,但他不认识我”。在社交层面,我们可以把这句话变成:“他认识我,但是他不认可我”,这种社交其实也是无效的,所以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提高转化了。让更多的人认可我们。这种认可,可以是价值观的一致,也可以是别人觉得你有价值。只有双方都觉得对方值得相交,才能算是成为朋友的第一步。你这个产品,也就有了用户。

    1.2  节流(留存)

    小时候,我们都做过一道数学题:一个蓄水池,一边是在注水管,一边是排水管。在某一时刻,这两个水管一个开始往水池注水,一个开始往外排水,问多久这个水池可以蓄满水or排干水?

    其实我们圈子的情况与这个同理。我们在认识新朋友的时候,必定会有以往的老朋友由于疏于联系或者发生争执,最终可能老死不相往来。所以要想使我们的圈子稳健的扩大,除了不断的认识新朋友,还要避免老朋友的流失。

    1.2.1那么,怎么样的朋友算流失

    每个人或多或少,会有那么几个朋友:多年后再次相逢,仿佛离别就在昨日。这种朋友,就是真正交心的朋友了。即使再长的时间没见,再次见到总是没有丝毫的生疏与不适。人还是那个人,酒还是那壶酒。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这样,有些所谓的“朋友”可能一段时间没联系,就真的渐行渐远了。正如对产品来说,不同的产品其对流失用户的定义不同:天猫、京东这种低频电商产品,用户可能半年没登入使用才算流失,而对于微信这种高频社交软件,可能三五天没使用,用户就流失了。产品需要从产品本身的定位,及以往用户使用的周期数据来定义流失,我们则需要从我们与朋友之间的关联度以及我们本身对朋友的吸引力来定义流失。

    1.2.2如何避免和朋友渐行渐远

    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往往是去发现哪些朋友开始渐渐疏远我们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发现这种趋势呢?

            1.2.2.1分析那些已经离我们而去的朋友在抛弃我们之前都有什么共性。是开始不回我们消息了?不给我们的朋友圈点赞评论了?是女的居多还是男的居多?是不是平时经常发生矛盾?等等。

            1.2.2.2比较现存的朋友和已流失的朋友存在共通性。显而易见,两者的重叠度越高,这类型朋友流失可能性就越高。这时候,你就需要对这类有流失倾向的朋友,采取一定的措施了。

            1.2.2.3提高朋友流失的成本。就像一段男女关系,最终不愿放手的往往是付出多的那一方,因为她之前付出的成本太大,一旦这段感情say bye,她的一切心血都付诸东流。朋友之间亦然,当朋友意识到弃你而去时,他所要承担一定代价时,他就会有所顾忌。代价越大,做离开的决定是越慎重。这种成本代价,可以是感情,也可以是利益,换句话说,就是增强你们之间的粘性。

    1.2.3我的朋友,你快回来

    对于已经长久不联系朋友,我们又该如何唤醒他的记忆,重新挽回我们之间的感情呢。比较低端的是“骚扰”,发短信啊发邮件啊,或者是在朋友圈发条状态,让他想起我们。鉴于本身,我们这些行为的目标对象,就是那些已经对我们失去兴趣的“故友”了。所以,这些方法的结果往往是:忽略你的消息,甚至是本来他们都已经忘记你了,看到你的朋友圈,发现怎么这么一个无用的人,还是我的微信好友,然后直接删除或者屏蔽你的朋友圈状态(扑街)。

    既然这种方法这么low,那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提高我们的唤回效率呢?当然有,而且还是老套路:从自身定位出发,明白你朋友的需求,再实施相应手段。比如你们是因为行业相似可以互相合作而相识,你又获知他最近需要某方面的资源,而你又正有渠道,那就可以诱之以利了,这时建议当面沟通,加深印象。鉴于社交之道的本质其实是等价交换,或是精神或是物质。像这种成本相对较高的做法,实施前请明确他是否值得你这样做。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把约出来见个面吃个饭就当已经唤回成功了,只有让他重新认可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召回行动。

    2. 质:把这个圈子做活

    一个死气沉沉的圈子再大也是没有价值的。圈子的不活跃,从某个层面反应出来,你不值得他们费精力去维护。这种圈子,当你有所需求的时候,得到的结果只能是:NO。所以,我们在扩大了我们的圈子后,接下里要做的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把我们的圈子做活。

    2.1 建立圈子的成长路径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圈子能按照我们的预想轨迹往下走。比如你希望这个朋友是你的精神导师,做你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或者你希望你和那个朋友是最合拍的吃货组合,你们对美食有相同的喜好和追求,还有个朋友是你工作上的好搭档,你希望你们能够共同开创一番事业,诸如此类。你希望你的朋友,总能在某些方面帮助到你,并希望这段关系能够长久持续下去,其实这时候你在心里,已经明确了自己圈子的成长路径了。

    2.2  建立激励机制。

    然而事实上,有时候朋友关系和产品的用户一样,总是不能按照我们的期望的路径成长下去。就好像,你那个事业上的好parner,他虽然总是有让人耳目一新的创意和想法,但是在落地执行上面却总是欠缺。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激励机制了。

    你希望你的朋友在你的生活中充当怎么样的角色?而要担当好这么一份角色,哪些行为是值得激励的?哪些行为又是需要遏制的?明确这些之后,再确定相应的激励手段,搭建系统的激励体系。比如说,这个idea太棒了,一起去happy hour;吃饭居然又迟到,自觉点自罚三杯吧。

    3. 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对于产品来说,最终的目的是盈利。众所周知的AARRR(Acquisition—用户获取、Activation—用户活跃、Retention—用户留存、Revenue—用户变现、Refer—自传播)海盗法则,充分诠释了,我们之所以想尽办法去扩大活跃用户规模,无非就是为了产品的商业化,为了变现。而我们扩大朋友圈,再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终有一日这些朋友能帮助到我们,或听我们倾诉,或帮我们解决困难。

    近年来,一直有一种说法是:人与人之间其实是一种互相利用的关系,我们应该努力做一个有利用价值的人。这种说法,虽然现实,但我个人还是觉得蛮有道理的。

    产品想要变现,无非两种模式。针对用户的前向收费,针对合作方的后向收费。

    前向收费,主要就是会员增值和用户付费,用户愿意付费的目的无非就是,希望付了钱后能有更爽的体验,就好比人民币玩家在虐非付费玩家时的优越感。

    后向收费,则是合作方支付的广告费、佣金、服务费等。

    这两者的共同点显而易见,就是产品本身的价值。等价交换,无论是用户还是合作方,他们既然愿意付钱,终究是为了获得同等价值的回报。

    而我们想要我们的朋友愿意帮助我们,那么办法也只有一个。提升自己,让大家觉得你值得他们帮助,愿意在你身上倾注资源。

    今天,我借朋友关系的维护,和大家聊了下产品的用户运营。两者虽说在实操过程中,手段相差悬殊,但其在思维及方法论层面,还是有很大的共通性的

    而其中我们务必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圈层”概念,也就是用户分类。这个理念可谓是贯穿产品的整个运营周期。事有轻重缓急,人有远近亲疏。我们的经历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朋友一视同仁。各类朋友的尺度距离,值得花费的时间精力,需要我们去自行把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友达1上,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体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as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