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你推荐《隐入尘烟》,这是当代反应现实题材的一部好电影,演员刻画人物展现尘土一生,让人感慨善良的人经历苦难,难在人间得到补偿。
妻子死后,老四试图赶走那头驴,驴踌躇不走,老四骂它:“拉了一辈子车,放你还不舍得走,真是贱!”这种人生隐喻,让人想到德性即便是臻于至善,不能够获得现实幸福,短促此生是否还有价值。
德性和幸福,进行过讨论,没有现实许诺的幸福,对个体来说终究是困惑,未来灵魂不可知,当下上帝不可信,幸福在恶人面前,真的有分量吗?
老四的一生中,唯有妻子真心对待他,他们相濡以沫,其他所有的人,都企图在他的身上获取更多利益。他善良对待每一个生物,蝌蚪、燕子、小鸡,还有燕子,又如何?心血换取了微薄补偿金,幸福止步埋葬妻子那片荒凉土地。这让人怀疑,在此生,人能够实现德性吗?
康德认为,斯多葛学派把德性作为至善条件,这一点是完全正确,可是他们竟然认为,凡人可以在今生今世实现德性本身,臻于至善,这就高估了人类的有限性。
人们在道德上的进步是永无止境的,特别是考虑到人不仅是理性的动物,同时还是感官的动物,所以只要还生活在感官世界里,有理性的存在者,就永远不可能真正实现至善。
吾生也有涯,而追求德性无涯。该怎么办呢?康德说,需要把“灵魂不朽”作为一个“公设”。人只有在无限的发展进步中,才有可能达到与德行法则相一致的境界。
他对斯多葛和伊壁鸠鲁都进行了批评,认为,他们的错误是因为把德性和幸福当做分析的关系。斯多葛学派认为德性生活中蕴含着幸福生活,伊壁鸠鲁认为幸福生活中蕴含着德性的生活。观点不同,但都认为德性和幸福是分析的关系。
康德则认为,幸福和德性是综合关系,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为。
德性和幸福是两回事,世界会变成怎样的呢?血腥的战场,动物的世界,康德只能提出“德福一致”的先天综合判断,复活了上帝。无论是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是牛顿,爱因斯坦,他们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把上帝逐出了人类理性的认知领域,但是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又把他请了回来。当他的哲学推到极致处,当他发现人类理性束手无策时,仍然要紧急召唤上帝。这是人类作为有限理性存在者的宿命,人永远都无法仅仅凭借自身的力量挺立在宇宙之间。
康德似乎没有说服我们,无论上帝的存在,自由的意志,灵魂的不朽,还是虚无缥缈。
我们如同上帝,看着老四生活,希望他能够看出生活之外,改变宿命,可是一切依然。看见了一切,你认同他的一生吗?这样的一生是有价值的一生吗?
哲学上的反叛,最后都还是回归起点。
理性是神性,可是对于我们,分量远不够。超验领域存在,不应该成为问题答案。提醒我们,不应放弃追求当下幸福,不要期望来世变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