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能量》推文后,竹隐老师的大长评让我感动。确实如老师所说,吊打孩子父亲的行为该批判的,不管是什么样的理由都不足以至此。我在前面关于那个吊打孩子的视频的文章并没有任何批判这个行为的字眼,其实只是我“放弃”了对那类“父亲”的关注,因为我始终认为“那类父亲”不值得任何人多费唇舌。
但孩子还有希望。只是要让孩子寻回自己,溶解恨很难,就如行叶(他父亲虽然有揍他,但并不是视频中的那种暴行)。我认识他10年了,行叶是个在某些方面具有极高觉知能力的人。我们对话的次数很多,关于与父母及家人的话题也讨论过多次。但也是到了这个视频的对话,才机缘巧合下放下了多年对父母的“恨”。如今行叶也已经为人父了,可见将恨消融是有多难。但幸运的是,他终于做到了。
竹隐老师说这是个功德无量的事情。但我不这么认为,行叶只是渐修充裕,所以机缘巧合下顿悟。
原生家庭是我们每个人的功课,只有把这个功课都做完满了,才可以在人生的旅途中渐入佳境。 除了“打骂”,肯定还有很多其他外人不知而只有当事人才知道的“伤害”,如同五指山般压着做功课的人。
打骂儿女的人都徐徐老矣,所以我把被打的人作为对话的主体,也算一种尝试。 而且施暴的人恐怕也自困藩篱之中,如果我仅仅停留在对他行为的批判,对谁有用呢?
假设人生就是一个考场,父母何尝不也跟儿女一样同在应对着自己的考题?比如在高考的考场中,儿女和父母都同在考试,儿女能说考砸了,是同在考试中父母的错吗?儿女能说这一生因为没有突破这种仿佛早就设定好的考题都是原生家庭的错吗?儿女可以!因为这是儿女的权利,儿女也有这样选择的自由。
可父母呢?难道他们就没有这样选择的权利和自由吗?他们怪谁?难道他们是故意如此伤害儿女吗?他们偶尔眼眸中流露的孺慕情怀是什么?他们拥儿女入怀时爱若珍宝的样子是假的吗?不,我始终都认为爱子女是父母的天性。而就如竹隐老师所说,一切不得法的教育都源于自身的恐惧和担忧。
恐惧和担忧是因为什么?恐惧和担忧的是儿女的前途,害怕儿女不符合时宜的表现,而养成不良的习惯影响一生的幸福。这最底层的依然是爱。只是这爱的方式也如孩子的行为一样不合时宜。多么相似的存在。思考至此,还需要揪着父母的错不放吗?在我看来,他们也只是等着补考的可怜虫,是提交了错误答案的考生罢了。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