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读写教学,好像是一个谁都可以说两句的领域。但,面对一个具体体裁的语篇,让这些所谓的专家名师,来个精彩的批判性分析,估计就会自觉闭上嘴巴了。
批判性读写作为一个教学理念追求价值是无可质疑的。让我质疑的是有几个真懂语文教学的批判性思维。语文的批判性在于大量的语料,文学的,资讯的语篇来自于社会文化生产实践活动,涂满着大量的社会底色。需要高明的读者或者语文教师去明析和揭示语篇和社会的辩证关系。犹如古董家鉴赏一件珍宝文物。不但指示给观众看到宝物中的稀奇和审美处,还要根据学术圈或者公认的价值标准,给文物估一个暂时的社会价值。
语篇也不例外。语篇的生成和阐释也有着一些或隐或现的手法,结构,内容,观点思想及其建构过程,充满着一系列的编码与解码行为。不懂语篇的生成或者阐释机制,再怎么夺人眼球的批判性思维教学都是外围打转转。
语篇是怎么生成的,语篇是怎么阐释被消费的,那些高明的作家和文学批评家可能有不同的答案。这些答案因为在这些成功的读写者编码解码过程中发挥着切实的作用,因此是可以被相信和认可的。但因为一些隐喻和直觉思维的捣乱,作家和文艺批评家的答案有时并不能完全有效地被初学者或者中小学生所吸收借鉴。所以,作家,批评家解释语篇真正的生成机制或者阐释机制还有些吃力,缺乏劝服力。还需要一种客观科学的方法做验证,于是要提倡人工智能的语篇生成与验证了。
人工智能读写作为一种验证理念正确的利器,任何观点或者框架构念物正确与否都可以部分或者全部检验出来。比如,某个批判性思维教学专家想在语文教学领域里证明他教给师生的文本批判思维方法或者写作框架是正确的,那么按理说,电脑遵从他这些观点结合具体的逻辑运算,是可以自动生成某类体裁的语篇来的。但,目前,有几个证明那些喧嚣尘上的批判性阅读教学,批判性写作教学是有用的?
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只是某个名师,某个教研专家貌似科学的文本解读,文本写作方法传授。别说人工智能可以验证,就连一个具体的文本解读框架或者写作框架都看不到,有的只是星星点点的亮点解读或者写作,其繁琐,其精致都到了无以复加的极限,但,批判性思维本身那个最应该提倡的客观科学中立姿态在哪里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