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正版野史正史/野史集锦
绵竹之地今于我,恰如武帝悔轮台——谈谈季汉最强“关系户”的仕途与

绵竹之地今于我,恰如武帝悔轮台——谈谈季汉最强“关系户”的仕途与

作者: 且待浮花浪尽 | 来源:发表于2024-09-20 12:34 被阅读0次

    父自耕田母自桑,受天命与汉同亡。

    百年魏晋烟云散,蜀汉隆中日月光。

    这首诗是写的是蜀汉后期大将诸葛瞻,他的从政之路,受父亲诸葛亮的影响,17岁就娶了蜀汉的公主,授位骑都尉。然后不断升迁,最终达到执掌尚书事级别的人物,也就是掌握政史的最终拍板权。因为季汉人士都怀念诸葛亮,加上诸葛瞻又精通书法绘画,记忆力强,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他。每当朝廷颁布一项好的政令,尽管不是诸葛瞻建议倡导,百姓们都默认是诸葛瞻的功劳,因而诸葛瞻的名声,受到过分渲染,有些名过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沾了父亲的光。所以,他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占了一定分量。但是他本人其实是做不好这些工作。俗话是这样说的,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所以陈寿是这样评价诸葛瞻的:说他无能匡骄,虽然陈寿可能是在诸葛亮那里受过屈辱,从而说出这句话的,但这一点我们不得否认,诸葛瞻就是名过其实,他就是做不到他父亲诸葛亮那种程度,不是说他庸才吧,只是说有个落差,世人对他的理解就是:虎父无犬子。诸葛瞻作为诸葛亮的后代,他就理应这么强,但是事实不是这样,其实就是诸葛瞻在内政上的一种不足,当时宦官黄皓在工种操弄权柄,而且枝连叶附,诸葛瞻虽有最终的正式拍板权,但他却没有能力去铲除奸佞;而对外,面对姜维的连年征战穷兵黩武,诸葛瞻却只能上述去呈表后主,请求夺其兵权,但事实上有夺取吗,其实压根没有,也就是说,现在蜀汉中的人,他们服的只是诸葛亮的名气,而不是服诸葛瞻这个人,所以这也导致了他不可能除去黄皓还有制约姜维的军事行动,就是这个意思,到后面真的打起来的时候,这份父荫,也能理解为压死蜀汉的最后一根稻草。当得知邓艾已经到达江油长驱直入的时候,后主刘禅并没有调回巴东和南中的兵力,而是选择让诸葛瞻直接挂帅,用城中的一些兵力出去抵御邓艾,而诸葛瞻的军事经验几乎为零,不具备统帅军队的能力,带着兵去涪城抵御邓艾,出现了很多军事失误(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往绵竹),他拒绝了黄崇一再请求火速占据险要,不让敌人进入成都平原的建议,而在涪城附近盘桓不进,导致这个错误的原因可能有三。第一,急于缩短战争时间,想与邓艾在涪城附近决战,速行据险固然能使魏军不进入成都平原,但也有可能导致敌人与其避免决战;第二,他高估了自己而低估了敌人,并且是以逸待劳的本土之军,完全可战胜邓艾所率的魏军。然而,残酷的战局很快击败了幻想,邓艾通过江油关进入成都平原,迅速基本诸葛瞻的前锋。诸葛瞻只能立刻放弃涪城,转而退往绵竹,最后在绵竹采用据守战略,但邓艾却等不及了,偷渡阴平使得自己与魏军主力相距甚远,无论后”援还是军需粮草,都不可能维持长时间,因此经验丰富的邓艾采用激将法,用降书激怒诸葛瞻,显然成功了,诸葛瞻怒斩信使,率军开战,并在战前说出了那段非常经典的罪论。与当年汉武帝对自己在轮台的部署失败感到懊悔,写下轮台诏,诉说自己罪状这段故事,与诸葛瞻这段罪论有异曲同工之妙。邓艾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靠着精兵战胜了诸葛瞻的蜀军,包括诸葛瞻,诸葛均(其子)在内的几乎全部将领战死。

    诸葛瞻虽然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匹敌,但是能在危急关头,对外不能背叛国家,对内不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意志传承,用忠孝为这绵竹之战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我们在对诸葛瞻的能力有所质疑的同时,也要对他的忠孝表达肯定,并且转换为属于中华民族的忠孝,加以传承,源远流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绵竹之地今于我,恰如武帝悔轮台——谈谈季汉最强“关系户”的仕途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wa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