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经历了人生中比较重大的“事故”,让我深刻的意识到认知是收入的变现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收入高低,对于人际关系,风险把控以及内心的平静都至关重要。
这次是二刷《认知觉醒》这本书了,第一次读的时候就觉得这本书真不错,思路被打开了,然后就没然后了。我平时很喜欢读书,但是读过的书过了一段时间就不太记得书里的很多内容了,只是在别人提到书名的时候说“哦,这本书我读过”。也许很多人跟我有过同样的感受,有段时间我自己陷入了焦虑之中,花了那么多时间,读了那么多书,还都忘了。
前段时间董宇辉和俞敏洪在直播的时候说过这句话,读的书会忘就跟吃饭会饿一样,难道你因为会饿就不吃饭了吗?读书真的跟吃饭一样吗?前者属于精神行为,看不见摸不着。我是比较赞成董宇辉和俞敏洪的说法的,吃饭虽然会饿,但是能给身体留下营养,读书虽然会忘,但是能在潜意识里留下知识的痕迹。
好像扯远了,说回《认知觉醒》这本书吧,第二次读的时候真的有更深刻的体验,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真的有道理,只是现代生活节奏太快加上信息爆炸使得读书读百遍是不可能了。
第一章谈的是我们的大脑,我自己跟书中提到的大部分人一样,明明决定读书了,然后拿起了手机,年初立下了flag,后面被老婆吐槽只会耍嘴炮。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是个不自律的人(我的一个朋友直到现在每天坚持10点睡下去,5点起床,持续了至少5年)。看了这一章我才知道原来这是我们的大脑在作怪。
我们的大脑分成了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性脑。从进化论的角度上来说,最早发育的是本能脑,因为在远古时期,人们为了生存必须让自己活下来。弗洛伊德也说过我们有本我、自我和超我,而本我就相当于是最原始的兽性。
在这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就是情绪脑,对于危险的恐惧感、捕捉猎物的兴奋感,亲密关系的喜悦感是我们作为哺乳动物更好生存的保证。正因为本能脑和情绪脑要保证我们的生存,所以会让我们潜意识里选择低耗能的行为,也就是趋易避难和即时满足。随后进化而来的理智脑是为了让我们产生了艺术、创造了语言、科技等等。
所以从进化论的时间长度来看,理智脑太新太过弱小,就像是个1岁的小婴儿,而情绪脑和本能脑就像是20多岁的青年和50多岁的壮年。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理智告诉自己不要熬夜,不要玩手机,但是身体却很诚实的现象了。
如果大家对脑科学感兴趣的话可以查阅很多相关资料,我在《心理学与生活》看了很多这方面的实验和分析,挺有意思的。我们的本能脑和情绪脑运行速度特别快,每秒运行11,000,000次,而理智脑每秒才40次。因为前者控制了我们的呼吸、心跳、听觉、视觉等,我们有时候是不是发现大脑还没理解,身体已经做出反应了。比如一个老司机都不用思考怎么开车,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到家了,没错,本能脑和情绪脑又被称作我们的“潜意识”
之所以说这些并不是想让我们陷入宿命论,原来我们的大脑是这样构成的,所以我的一切行为都是没办法的。何帆老师在《得到》专栏里说过,只有认识到我们是不自由的,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所以我认为《认知觉醒》这本书第一章第一节先提出大脑的构成是为了让我们卸下多余的悲观和焦虑,接受一个事实——本能脑和情绪脑让我们趋易避难和即时满足——从而能更好的成为自己。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本能脑和情绪脑,他们拥有这么强大的运算能力是我们不可多得的财富。我们也不是要用理智脑跟他们去对抗,因为结果一定是以卵击石,我相信很多人都跟我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皇帝并不用是那个最会打的人,我们要活用理智脑去驱动本能脑和情绪脑,让他们做的更好,具体方法会在书中后面的内容详细阐述。
理智脑虽然很薄弱,无法摆脱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压制和掌控,所以觉醒和成长就是让理智脑尽快变强,以克服天性,因为成长就是克服天性的过程。当我们还是baby的时候,会尿床,会随时随地小便,但是随着我们的成长,慢慢知道要延迟满足,学会了忍耐。理智脑发达的人更能突破自我走出舒适圈,保持耐心关注长久,抵制诱惑。
网友评论